摘要:当前,算力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制胜未来的关键所在。近日,以“智算驱动·万象更新”为主题的超智算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在北京银保园金融文化交流中心启幕。此次大会汇聚政府领导、科研专家、企业代表、投资机构、AI创业者等各方力量,政企联动,共绘AI产业新蓝图
当前,算力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制胜未来的关键所在。近日,以“智算驱动·万象更新”为主题的超智算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在北京银保园金融文化交流中心启幕。此次大会汇聚政府领导、科研专家、企业代表、投资机构、AI创业者等各方力量,政企联动,共绘AI产业新蓝图。
而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我国高等学校中较早建立计算机专业的学校之一,在人工智能领域成果显著。
2024年底,Nature期刊依据2019年至2023年间各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排名,发布了“自然指数2024人工智能”榜单,列出了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100所大学。在这个榜单中,北京师范大学位列内地第11,全球第68,反映了学校在AI前沿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根植于北京师范大学百廿沃土,经过60余年的发展壮大,着力构建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一流的教育和科研平台。学院入选首批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牵头承建基础教育大模型测试场,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人工智能学院是北京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优秀信息学科人才的重要基地。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重点专业方向,以“强基础、重实践、增难度”为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数理基础,加强实践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在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聘请领域知名学者和高水平教师为学生授课,注重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和长期出国交流学习项目。学院本科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
数智支撑平台
同时,学院建有大规模GPU计算集群、数智化教学平台,有力支撑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院与百度、华为、曙光、飞腾等多个国内外著名IT企业合作建设实训课程,与华为公司合作开设大模型创新应用与工程实践训练营,与百度签署信息科技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松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泛机会参加国家、北京市和校级多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平台”获评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
实践体系-产学协同育人
当今,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加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发挥文理基础特色和教育优势,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高端人工智能人才,服务于国家高科技战略。
今年,北师大还推出了3个“人工智能+”双学位学士项目和1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
“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方向)+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备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知识结构与专业基础,融学科思维模式与实践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多方面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传播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兼具传播学基础知识与能力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智能时代的媒介融合发展、人机传播、智能产品设计开发等领域提供高端人才,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公共事业管理+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以培养国家急需人才为使命,培养可以基于人工智能进行公共治理、面向人工智能进行治理和治理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兴政策议题的复合型文工交叉人才。
“心理学+人工智能”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立足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心理学专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科优势,着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又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北师大人工智能学院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重点专业方向,以“强基础、重实践、增难度”为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数理基础,加强实践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在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聘请领域知名学者和高水平教师为学生授课,注重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和长期出国交流学习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深耕,创新实践产学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展现了学校在智能时代的前沿布局与扎实积累,强化了学校在文理交叉领域的特色优势。通过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北师大智慧”。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