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尽所能 “秆”尽其用!黄陂区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7:03 1

摘要:金秋十月,武汉黄陂区的稻田里——联合收割机低茬作业、打捆机穿梭收运、秸秆或粉碎还田或利用再生,一幅“收割即处理、秸秆不浪费”的农业绿色图景正全面铺展。今年秋冬农作物收割期,黄陂区以“禁烧”为底线、以“利用”为核心,通过四级责任压实、全产业链搭建、技术手把手教、

金秋十月,武汉黄陂区的稻田里——联合收割机低茬作业、打捆机穿梭收运、秸秆或粉碎还田或利用再生,一幅“收割即处理、秸秆不浪费”的农业绿色图景正全面铺展。今年秋冬农作物收割期,黄陂区以“禁烧”为底线、以“利用”为核心,通过四级责任压实、全产业链搭建、技术手把手教、政策强激励约束,不仅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6.2%,更让种粮大户从“要我处理”变成“我要利用”,切实享受到生态与经济双重红利。

高位部署抓落实,四级联动织密“防护网”

秸秆处理好不好,上下联动推动是关键。市、区领导多次深入黄陂区李集街、罗汉寺街等收割一线,现场督导秸秆低茬收割与综合利用工作,明确要求压实区、街(乡)、村、合作社(企业)四级责任,确保每一块田、每一户农户都有专人对接。“从收割标准到收储渠道,每一步都有明确指引,我们基层干着也有方向。”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农服中心负责人说。

为让政策落地见效,区农业农村局及时召开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禁烧管控及低茬收割工作推进会,细化任务清单与时间节点,组织近100名农户、农机手、企业代表走进良丰家庭农场的示范田,现场观摩低茬收割、秸秆打捆离田、粉碎还田全流程。“以前不知道低茬收割能省这么多事,看完演示才明白,留茬25厘米以下,既好翻耕又能减少秸秆量,一举两得。”参加观摩的种植大户罗雄杰说。

产业链+大户实践,秸秆离田“钱景”看得见

“今年1200亩中稻,秸秆要么粉碎还田肥地,要么打包卖给润元公司,一分钱没浪费,还省了焚烧的麻烦!”谈及秸秆处理,黄陂区种粮大户章自连打开了话匣子。作为拥有1200亩稻田的“老农人”,章自连往年最愁收割后的秸秆——“堆在田里占地方,烧了又违法,雇人运走还得倒贴钱”。

今年,在区农业农村局的牵线下,章自连与湖北润元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秸秆离田协议:“润元公司的打捆机直接到田里作业,低茬收割还能拿到政府奖补资金。”

章自连的经历并非个例。今年秋冬,黄陂区农业农村局按照“就近便利、合理覆盖”原则,已推动全区187家种植经营主体(含53户种粮大户)与秸秆收储企业签约。其中湖北润元公司是2025年引进的农业生态循环企业,建设23亩固定收储中心与30亩临时收储场地,通过“无人机测绘+动态排期+智能调度”数字化模式,精准对接农户需求,年设计打捆作业面积达15万亩以上,目前已接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秸秆外销订单超2万吨。

技术破障+政策约束,筑牢绿色利用“双保险”

“低茬收割不是随便调调机器就行,留茬高度、粉碎细度都有讲究。”在黄陂区王家河街的稻田里,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正手把手教农机手李师傅调整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参数,“你看,把割台高度降到30厘米,留茬就能控制在25厘米以下,既不影响下季播种,又方便后续秸秆处理”。

为破解农户“不会用、用不好”的技术难题,全区各街(乡)积极引进60余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区、街两级组建12支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项培训,累计培训农户、农机手超800人次。“以前机器只会‘粗收割’,现在经过培训,既能低茬作业,又能把秸秆粉碎得均匀,还田效果好太多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李师傅说。

技术之外,政策约束更让秸秆利用“不打折扣”。今年,黄陂区将秸秆禁烧与奖补政策直接挂钩:对严格落实低茬收割、秸秆规范利用的主体,优先给予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收储运补贴;若因未按要求低茬收割导致秸秆露天焚烧,不仅取消当年所有奖补,下年度也不得纳入奖补范畴。“政策一挂钩,大家都不敢马虎了,现在主动咨询秸秆处理方法的农户越来越多。”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办负责人徐海青表示。

数据见证成效,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黄陂区推动构建“区有综合利用龙头企业,街乡有秸秆收储中心,村有秸秆收储网点”的收储运服务体系,培育出武汉瑞泽园、湖北润元、湖北泽丰源等万吨规模的秸秆收储利用龙头企业,运泰宏益公司、蘑菇部落、农之兴、昕念合作社等1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发展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秸秆利用,年利用秸秆4万余吨。

2025年,全区秋冬农机作业已投入设备957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498台、秸秆粉碎还田机408台、捡拾打捆机51台,累计完成中稻收割面积30.8万亩。全区秸秆利用量达11.85万吨,综合利用率升至96.2%,较去年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秸秆离田利用量4.05万吨,离田利用率34.2%,较上年提升10%以上。

“以前秸秆是‘包袱’,现在是‘宝贝’。”章自连望着自家翻耕后的稻田感慨道。如今在黄陂区,秸秆不再是焚烧隐患,而是肥田的“天然肥料”、外销的“绿色商品”,不仅筑牢了“无废城市”建设的农业根基,更让越来越多农户走上“生态优先、效益提升”的绿色种植路。

来源:武汉农业农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