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宁海,这片山海相依的土地,其人口构成与姓氏分布的画卷,正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无数次迁徙交织描绘而成。这些迁徙的背后,动因各异:或为躲避中原的战乱流离,举族南迁以求安宁;或因官职调遣、宦游履任而在此地落脚;亦有因经商谋生、入赘联姻等缘由,最终在此地扎根繁
浙江宁海,这片山海相依的土地,其人口构成与姓氏分布的画卷,正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无数次迁徙交织描绘而成。这些迁徙的背后,动因各异:或为躲避中原的战乱流离,举族南迁以求安宁;或因官职调遣、宦游履任而在此地落脚;亦有因经商谋生、入赘联姻等缘由,最终在此地扎根繁衍。
依据清代光绪年间所修纂的《宁海县志》以及散见于各地的珍贵宗谱文献的考证,我们得以窥见这一历史进程的清晰脉络。这些文字记录如同一扇扇窗口,让我们得以回望那些跨越山河、颠沛流离的先民身影。史料记载显示,宁海地区有迹可循的最早一波移民,可追溯至东汉末年,当时有葛氏先人自丹阳迁入山水西洋,开启了外来姓氏融入本地的序幕。其后千百年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宗族陆续迁入,共同塑造了今日宁海多元的姓氏文化。下文所载,便是对部分姓氏迁徙历程的梳理与记述,它将具体而微地展现宁海这片土地上“人”的历史。
陈姓 隋朝灭南朝陈国后,陈氏后人陈隐迹从福建来到王爱岭头隐居。旗门乡东岙的陈氏是在唐朝武德三年(620)迁徙到此地的。城郊乡上臼的陈氏族人,是在唐天祐三年(906)从福建长溪迁来的。黄坛乡溪边陈氏的先祖同样在唐朝建中年间从福建移居而来。龙宫陈氏的祖先于北宋熙宁年间从新昌迁入。凫溪陈氏则是在南宋绍定元年(1228)由江州德安迁移至此。城东陈氏的迁入发生在宋代嘉定年间,源自天台。水车陈氏于元代晚期从粜岙(现属三门县)到来。七市乡大陈的陈氏族群是在元代至元时期由天台迁入。官岭乡上陈的陈氏是在元代大德年间自台州迁来。毛屿乡东南溪陈氏的迁徙发生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始迁地是城内的桃源桥。龙浦乡龙山陈氏的祖先于明代初年由福建迁往南田,之后又辗转来到此地。
陈村鲍氏 这一支族人是在元末明初时期从天台迁移过来的。
储姓 建设乡储家储氏的先祖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城里迁来此地。古渡储家市储氏的先人同样在明洪武年间先从城内迁至黄墩,之后再度迁到此地。七市乡坎头王储氏则是在清代康熙年间从石浦移居过来的。
俞姓 此姓氏的祖先于后周显德四年(957)从剡东(即今天的新昌)迁至宁海的马坡(也就是马岙)定居。其后代子孙繁衍开来,分散居住在邻近的各个村落。
仓姓 詹忠随同宋代皇室向南迁移,最终在城郊的白蟹塘定居下来。他的后代到了明代永乐年间,入赘到北乡的后金(即现在的紫溪乡老詹家)。
柴姓 南宋初期,柴姓祖先从严州移居至宁海城南。岔路乡柴家柴氏的始迁祖是在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迁到宁海北里,又过了一代人才迁到现址。
蔡姓 大紫蔡氏的迁入时间是隋大业元年(605),始迁地为天台。城郊乡居岙的蔡氏是在明代初年从福建迁来的。官岭乡寺前蔡氏的到来发生在明末清初,源自武曲(现属三门县)。王爱乡黄泥塘蔡氏则是在明代末期由黄岩迁徙而至。
戴姓 西店镇团堧戴氏的先祖,最早是从福建泉州的岭湖迁往太平(即今天的温岭),在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又辗转迁到此地。到了明顺元年(1457),族人又分迁至柘坑。
丁姓 凤凰乡外丁村丁氏的先人是在唐德宗时期(780~805)从新昌迁来的。双峰乡杨村和里坑村的丁氏,则是在明代末期陆续从新昌南洲迁入。
董姓 方洋镇仓董氏的祖先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从新昌的雪溪迁来。龙浦乡总浦董氏是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自玉环移居至此。
童姓 前童童氏的祖先是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从黄岩迁入的。旗门乡山头童氏的迁来时间是明成化年间(1465~1487),源自天台。
杜姓 官岭乡牛台的储氏族人,是在元代至大年间(1308~1311)从天台迁来,到了明洪武年间又分迁到了粜岙。
方姓 宋代初年,方姓祖先自桐庐迁至宁海峡城里(也就是方孝孺的故居,现属大佳何乡溪下王)。官岭乡山上官方氏的始祖,在明初因方孝孺案的牵连,同族的方克浩得以幸免,于是改姓为郑并隐藏于此,直到清康熙三十年(1691)才恢复方姓。辛岭乡脚吴方氏是在明洪武年间从临海迁入。古渡乡岩头方氏的迁来则发生在明嘉靖年间,源自桐庐。
范姓 城郊乡范家范氏的先祖范邦彦,于宋代末年从西仓入赘到溪南的金家,并在此繁衍生息。山头乡主山范氏的祖先是在清康熙年间从天台迁来的。
冯姓 西店镇双屿冯氏的先祖世代居住于此。到北宋末年,武德大夫冯宝因护送皇帝南渡,他的第三个儿子冯华看到双山一带景色优美,便选择在这里定居。山头冯氏的先祖在宋代曾担任河南彰德府尹,其后人于元至大四年(1311)为躲避战乱来到此地并定居下来。龙浦乡湘岙冯氏的迁入时间是明景泰年间,始迁地为台州。
葛姓 山水乡西洋葛氏的始祖是东汉末年的葛原,他从丹阳来到此地,因欣赏山水而放弃官职定居于此。岔路乡葛氏的祖先是在南朝时期从东阳迁来。山水乡墙葛氏是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从东阳迁入。桑洲镇前山头葛氏的先人于明洪武初年自南田移居此地。伍山乡下湾塘葛氏则是在清康熙后期由象山迁来。
顾姓 桥头镇顾氏的先祖是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从南田迁入。七市顾氏的祖先同样在明洪武年间从南田先迁到东山庄,后来又移居至此。
郭姓 深圳镇长洋郭氏的祖先是在宋元祐年间(1086~1094)从临海迁来的。官岭乡新山郭氏则是在清康熙年间从廉功移居至此。
胡姓 双湖乡胡氏的祖籍在会稽,于北宋时期迁至宁邑的硖石下胡,后代分居到上胡、中胡和下胡(现已废弃)三个村庄。双湖乡岭下胡氏的祖先是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从奉化迁来。桥头胡胡氏的始迁祖于南宋初年从奉化来到宁海城内入赘,其后代分散居住在桥头胡等地。大湖胡氏的先祖在宋淳熙年间从奉化入赘到长亭盐场司前,之后又迁居此地。南宋时期,胡直夫从奉化入赘长洋的郭家,后来又娶了金氏为妻。郭氏母子留在长洋,而胡直夫则与金氏回到大蔡,成为大蔡胡氏的始祖。山水乡瓦窑头胡氏的祖先胡君球,是在清康熙年间因来宁海担任县尉,最终选择在此地定居。
黄姓 此支黄姓的祖先于后周显德三年(956)从永嘉迁来。城内市门头黄氏的始迁祖杨顺一,在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担任长亭盐课司大使时定居于此。竹口乡杨家黄氏的先人是在明代末年从城里分迁出来的。毛屿黄氏的祖先在清乾隆八年(1743)从福建迁来,并带来了番薯种子。
何姓 凤凰乡下河何氏的祖先是在宋代从奉化迁来的。双峰乡逐步何氏的始迁祖何伊,于北宋末年从新昌“微服步行”来到此地建房定居,因此村名也叫做“逐步”。大佳何何氏的先人是在宋末为躲避战乱从苏州迁来此地。竹口乡新岙何氏则是在清康熙十三年(1674)由黄渡迁来。
华姓 南宋嘉泰四年(1204),秘阁学士华集禄因不满权相的专权,便从无锡迁居至宁海的广度桥亭(即春浪桥)。他的后代在元代至正年间分散居住到城郊的华山等地。
洪姓 始祖因对汉朝有功,被汉高祖赐姓刘。到了王莽时期,为避祸改姓金,并迁至台州。宋绍定二年(1229),其后人从台州迁到宁海的上金定居,其中一部分恢复了奏姓,另一部分则保留了金姓,因此形成了“金奏不通婚”的习俗。辛岭乡格水宋氏的祖先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从交山岙楼(现属三门县)迁入。辛岭乡大屋和格屋的娄氏则是在明成化末年从临海迁来。
胡陈姓 胡陈乡东岙夏氏是在北宋年间迁居于此。东仓乡沙地夏氏的迁入时间是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源自象山。桑洲镇夏家夏氏则是在明代正统年间从黄岩迁来。
胡陈郑姓 胡陈乡东田邵氏的祖先是在南宋时期从河南迁来的。茶院乡邵家庄邵氏则是在南宋中叶从余姚迁来。西店镇后邵氏的迁入发生在清代初期,源自奉化。
金姓 桥头镇梅张金氏的始祖金义卿,在宋代从赤城(即天台)来到此地,并入赘张家。薛岙上金金氏的祖先在南宋初年从台州城迁来。水车乡金家山金氏是在南宋绍熙五年(1194)从黄岩迁入。回浦乡大金金氏的先人于明代初年从城内的妙相寺口迁来。古渡乡石碾金氏则是在清乾隆十八年(1753)从城里移居至此。
季姓 明代初年,季姓祖先从天台迁至桑洲的后溪,其后代又分散居住到竹山和里山季。
蒋姓 唐代后期,萧元吉在宁海担任教授,便在城内市门定居下来。薛岙薛氏的祖先在北宋年间从黄岩迁至宁海县城,到了南宋绍兴年间又迁到此地。水车乡潘岙薛氏的先人是在南宋时期从城里迁来的。
邬姓 北宋末年,邬姓祖先从奉化迁到石桥居住,之后又转迁至紫溪(即璜溪口)。其后代子孙扩散到邻近的各个村庄,分布范围很广,因此有“十里江瑶邬”的说法。
柯姓 冠庄柯氏的祖先在宋末元初时期(1023~1032)从天台迁徙到宁海城内,到了明代正统年间又转迁至此地。凤凰乡大垟后朱氏的先人于明代初年从新昌迁入。官岭乡里朱和外朱朱氏的祖先,是在明洪武三十年(1397)从县城的小北门迁来。古渡乡山头朱朱氏是在清康熙年间从福建迁徙而来。七市乡隔坑朱氏则是在清康熙年间由象山迁入。
孔姓 孔子的第53代孙孔琳在宋代末年从衢州到会稽隐居,到了明代崇祯末年又迁徙到宁海城南。大里乡孔家孔氏的祖先是在明代从新昌迁入。山头乡双甲陈门孔氏的迁来时间是清光绪初年,源自黄岩。
罗姓 城郊乡罗家罗氏的祖先在北宋初年从江西高昌迁来。越溪罗氏的先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迁到会稽的长塘,过了一代人后又迁徙到此地。
卢姓 卢洪世代居住在芦山,于宋建炎三年(1129)随同高宗皇帝南渡。在绍兴八年(1138)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晚年定居在宁海的田洋芦。古渡乡林屿卢氏的后裔是在明代末期从慈城的桥亭迁入。
林姓 凤凰林氏的始祖林君志,于宋绍兴九年(1139)从杭州仁和致仕后,途经此地并选定墓地安葬。胡陈乡西岙林氏的祖先是在宋末元初从福建迁来。大佳何涨坑林氏的先人在元代末年为躲避战乱移居到宁邑的麻车,到了明代初年又迁到此地。越溪乡上林林氏是在明洪武年间从天台迁入。薛岙乡加爵科林氏的迁来时间是宋嘉定年间,源自仁和。七市乡大林林氏的祖先在明嘉靖前期从天台迁来。青珠乡下公和林氏则是在民国初年从台州迁至此地。
李姓 梅林镇花园和茶院乡后坑的李氏,都是在唐僖宗时期(874~888)从杭州的桥陵迁入。竹口乡竹溪李氏的迁来发生在唐咸通年间,同样源自桥陵。梅林镇下柘洋李氏的祖先于元至正五年(1345)从象山迁入。水车乡大路李李氏则是在元至正年间从城内的墙头移居而来。城郊乡雪坡李氏的迁入时间是明洪武年间,源自南田。
刘姓 香山乡礼村刘氏的祖先在五代时期从天台迁来。旗门乡西刘刘氏的先人于南宋初年从天台迁至项岙(即今天的梅林镇岙胡),之后又定居在此。东仓上刘刘氏的迁入时间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源自绍兴。
梁姓 这一支梁姓是在南宋时期从嵊县迁徙到大里溪边的。
娄姓 始祖因对汉朝有功,被汉高祖赐姓刘。到了王莽时期,为避祸改姓金,并迁至台州。宋绍定二年(1229),其后人从台州迁到宁海的上金定居,其中一部分恢复了奏姓,另一部分则保留了金姓,因此形成了“金奏不通婚”的习俗。辛岭乡格水宋氏的祖先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从交山岙楼(现属三门县)迁入。辛岭乡大屋和格屋的娄氏则是在明成化末年从临海迁来。
马姓 马子静在北宋元丰初年从福州乘船来到宁海,他就是今天大佳何乡马家马氏的始祖。
梅姓 明代嘉靖年间,梅姓始祖从亭旁入赘到田洋芦的人家,后来又辗转迁徙到现在的桑洲镇梅家。
麻姓 麻山乡麻家麻氏的迁入时间是宋咸平年间(998~1003),源自天台。黄坛乡张家山麻氏的祖先在明代中期从娄坑迁来。麻山乡新屋麻氏则是在清道光年间从溪下(现属三门县)移居至此。
毛姓 屿乡东仓叶氏的祖先在唐乾符年间(874~879)从临海迁来,其后代子孙分散居住在上宅、下宅和东屋等地。官岭乡里岙叶氏的先祖叶景,因在唐末劝谏钱王纳土归宋未果,便隐居在小梅枝,其后代又分迁至此。官岭乡前岙叶氏的迁来时间是明成化年间,源自天台。官岭乡缆头叶氏则是在明嘉靖年间从城内的盛家街迁来。
缪姓 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缪姓祖先从象山迁至东仓的赖家。大佳何乡赖家赖氏的先人则是在明万历年间从象山的直岙迁来。
倪姓 宋代初年,倪姓祖先自桐庐迁至宁海峡城里(也就是方孝孺的故居,现属大佳何乡溪下王)。官岭乡山上官方氏的始祖,在明初因方孝孺案的牵连,同族的方克浩得以幸免,于是改姓为郑并隐藏于此,直到清康熙三十年(1691)才恢复方姓。辛岭乡脚吴方氏是在明洪武年间从临海迁入。古渡乡岩头方氏的迁来则发生在明嘉靖年间,源自桐庐。
潘姓 冠庄潘氏的祖先在唐元和年间(806~820)从河南荥阳迁到深圳的独山,到了宋初元初时期又分迁至此。桥下潘潘氏的先人于南宋初年随同朝廷从汴京(即开封)南渡,先在宁海城内居住,后来又迁到此地。水车乡金家山潘氏的迁入时间是南宋绍熙五年(1194),源自黄岩。
彭姓 明洪武年间,彭姓祖先从南田迁徙至古渡的上彭。
Q钱姓 元代初年,钱谬的后代为躲避战乱来到宁海城内,并在此地繁衍生息。
秦姓 元末明初时期,秦姓祖先从台州的章安镇迁至宁海的前横跳头。
邱姓 泰然从山东青州迁往四川明泰川,他的孙子仇渊在宋绍兴三十年(1160)担任宁海县丞后,便定居在梅林的仇家。西店双山仇氏的祖先则是在宋代末期从奉化迁来。
裘姓 宋代末年,裘姓祖先随同京官陈青玉从南京南渡至临安。他的儿子苏敏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来到宁海的龙山教书,因为喜爱青珠山水之美而携家眷在此定居。其后代子孙繁衍开来,分散迁徙到七市等地。
戚姓 宝庆三年(1227),谏议大夫袁公隐居于宁海的石门,他就是今天大佳何乡里袁袁氏的始祖。城东袁氏的始迁祖是宋景定四年(1263)的县令袁,他定居在县城的东面。
R任姓 梅林镇石埠任氏的迁入时间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7),源自奉化。辛岭乡双水任氏同样在洪武二十一年从象山迁来。桑洲镇木坑任氏的祖先则是在明代初年从亭旁迁来。
S舒姓 五代时期(907~960)的末期,舒姓祖先从越地迁往台州,之后又迁入香山的牌门,其后代又分散居住到岭口。
石姓 香山乡石家石氏的祖先在宋乾道年间(1165~1173)从新昌迁至宁海长洋,后来又定居于此。回浦乡石家岙石氏的迁来时间是元元贞年间(1295~1297),同样源自新昌。
孙姓 唐广德元年(763),负责浙东统兵防御的孙功在宁海去世,他的子孙前来奔丧。在返回途中经过铁场石屏山时,因为喜爱这里的风土,便以种植樟树为标记,随后迁居于此,成为樟树孙氏的始祖。
沈姓 南朝末年,沈姓祖先为避世从淮南来到宁海城内的大井头。到了五代后梁时期(907~923)的末年,其后代又分散居住到前童的沈坑岙。
施姓 施力洋镇干路施氏的迁入时间是明永乐年间(1403~1424),源自白峤岙里。龙浦乡施家施氏则是在清乾隆年间从玉环移居而来。
水姓 建设乡的东吕和西吕氏,其共同祖先是宋靖康元年(1126)随隆裕太后南渡的洛阳人吕好裕。他因在梅林养病而定居在议溪,成为西吕的始祖。到了宋淳祐五年(1245),担任宁海主簿的吕继向,其二儿子静中入赘议溪,成为东吕的先祖。旗门乡跳头吕氏的迁来时间是元代,源自河南。
T田姓 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发生侯景之乱,陕西凤翔人田什跟随邵陵王萧纶作战。之后,他退隐至宁海,在广度里(即现在的城内)定居。到了宋开庆元年(1259),其后代又迁居到梅枝。
屠姓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屠姓祖先因遭遇福建中部的寇乱,迁徙到宁海东乡的圆屿(即今天的伍山乡伍家屿)居住。到了明代初年,族人又分散迁徙到洋屿等地。
汤姓 唐代议大夫洪经纶(丹阳人)在唐广德元年奉命到宁海镇压袁晁起义的余部。事后,他以“九真作时”为由,退隐到县邑的花架山,他就是今天香山乡洪家洪氏的先祖。
W王姓 在迁入宁海的姓氏中,王姓的分支数量位居首位。城西槐里王氏的祖先,于南朝宋元嘉十五年(438)从嵊县迁移至此。竹林王氏的先祖则是在后晋时期为躲避战乱,从剡县(即嵊县)迁居塔山(即前童),到了第五代子孙时才分散迁徙到这里。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福建人王承事在担任宁海县令后,选择在东隅定居,其后代分散居住在桑洲等地。薛岙乡王石岙王氏的下系祖先,是唐天祐二年(905)的黄岩县令王石,他弃官游览到此地并定居下来;而上岙的王氏则是在宋淳祐年间为躲避战乱从处州迁来。东仓王氏的先祖在唐代末年从奉化迁至胡陈三阳,到了宋代末年又分迁到东仓岙里王等地。西店镇王家王氏的迁入时间是宋建炎三年(1129),源自临海。旗门乡东岙王氏是在北宋靖康二年(1127)从新昌迁入。柘浦(即茶院)王氏的始祖是宋乾德年间的易州判官王太浦,他辞官后隐居于此。大佳何溪下王王氏的先祖王克明,在南宋时担任象山县丞,因母亲病重返乡,途经此地时母亲去世,于是便在此地建房定居。前童乡大溪王王氏的祖先于元至顺二年(1331)从三台山(县城的别称)迁来。岔路乡后王王氏的始迁祖在元末明初从新昌来到此地教书,后入赘葛家并在此繁衍生息。
汪姓 双湖乡岭下汪氏的迁入时间是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源自奉化。城郊乡汪家汪氏的祖先则是在元代初年从奉化的双溪迁来。
魏姓 南宋初期,魏姓祖先从严州移居至宁海城南。岔路乡柴家柴氏的始迁祖是在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迁到宁海北里,又过了一代人才迁到现址。
翁姓 詹忠随同宋代皇室向南迁移,最终在城郊的白蟹塘定居下来。他的后代到了明代永乐年间,入赘到北乡的后金(即现在的紫溪乡老詹家)。
吴姓 七市吴氏的始迁祖于宋庆元二年(1196)从新昌来到此地入赘。城郊乡山河吴氏的祖先在元代初年从县城的后街迁来。水车乡草坦头吴氏的先人于南宋末年从南田迁至县城东郊的吴家岙,之后又迁到此地。建设乡铁界吴吴氏的始祖吴仁美,在元代至和年间从吴岙(现属三门县)来到此地行医并定居下来。官岭乡周家岙吴氏的祖先则是在明正统年间从临安的蒲城入赘到此。
X徐姓 梅林陈徐氏的祖先在南朝梁武帝时期从天台迁入,并于梁大宝二年(551)从黄岩迁来。西溪徐氏的迁入时间是宋咸淳初年,源自新昌。双湖乡白岩徐氏的祖先是在宋代末年从新昌迁来。大蔡乡岭徐氏的始祖徐应奎,在宋末元初为躲避战乱而隐居于此。一市街徐氏的迁入时间是明万历年间,源自寿昌。黄坛乡大塘山徐氏则是在清康熙四年(1665)从新昌迁来。
许姓 城内许氏的祖先是在宋室南渡时期从汴京迁来。越溪乡信干许氏的迁入时间是明正德年间(1506~1521),源自窦岙。
项姓 山头程项氏的祖先在元代末年从黄岩迁来。黄坛乡下畈溪项氏的迁入时间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源自天台。
谢姓 梅林镇杏树谢氏的迁入时间是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源自天台。长街谢氏的祖先是在南宋末年为躲避战乱从台州来到此地。水车乡下枫槎谢氏的先人则是在明代初年从临海迁徙而来。
薛姓 深圳镇蒋家蒋氏的迁入时间是宋徽宗时期(1101~1125),源自天台。辛岭乡枧头蒋氏的祖先在元代延祐年间从城内的桃源移居此地。岳井蒋氏的迁入时间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源自西洲。胡陈乡梅山蒋氏的祖先则是在明代末年从天台迁来。
夏姓 胡陈乡东岙夏氏是在北宋年间迁居于此。东仓乡沙地夏氏的迁入时间是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源自象山。桑洲镇夏家夏氏则是在明代正统年间从黄岩迁来。
萧姓 方洋镇仓董氏的祖先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从新昌的雪溪迁来。龙浦乡总浦董氏是在清雍正十三年(1735)自玉环移居至此。
Y叶姓 屿乡东仓叶氏的祖先在唐乾符年间(874~879)从临海迁来,其后代子孙分散居住在上宅、下宅和东屋等地。官岭乡里岙叶氏的先祖叶景,因在唐末劝谏钱王纳土归宋未果,便隐居在小梅枝,其后代又分迁至此。官岭乡前岙叶氏的迁来时间是明成化年间,源自天台。官岭乡缆头叶氏则是在明嘉靖年间从城内的盛家街迁来。
颜姓 这个姓氏是在南宋末年从福建迁入的。
姚姓 凤凰林氏的始祖林君志,于宋绍兴九年(1139)从杭州仁和致仕后,途经此地并选定墓地安葬。胡陈乡西岙林氏的祖先是在宋末元初从福建迁来。大佳何涨坑林氏的先人在元代末年为躲避战乱移居到宁邑的麻车,到了明代初年又迁到此地。越溪乡上林林氏是在明洪武年间从天台迁入。薛岙乡加爵科林氏的迁来时间是宋嘉定年间,源自仁和。七市乡大林林氏的祖先在明嘉靖前期从天台迁来。青珠乡下公和林氏则是在民国初年从台州迁至此地。
严姓 宋至道二年(996),严延鲁为躲避灾难从湖北黄梅县来到宁海的松坛(即黄坛),并入赘到董家繁衍生息。
应姓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应潜从永康迁至钱塘的柴家,后来因为战乱的干扰又迁到宁海的梅林,也就是现在的上应和下应。越溪乡山上应应氏的祖先原本居住在城南,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入赘到二十三都的同坑吴家,之后又迁到此地。
袁姓 宝庆三年(1227),谏议大夫袁公隐居于宁海的石门,他就是今天大佳何乡里袁袁氏的始祖。城东袁氏的始迁祖是宋景定四年(1263)的县令袁,他定居在县城的东面。
张姓 大蔡乡高贩张氏的祖先于隋大业九年(613)为躲避战乱从鄞县的茅山迁来。旗门乡山皇岙张氏的迁入时间是唐贞观末年,源自新昌。深圳张氏的始祖张质,在宋雍熙年间(984~987)与他的次子元祐从山东青州来到此地隐居,其后代分散居住在各地。双峰乡张辽张氏的迁入时间是宋至和二年(1055),源自天台。竹林乡妙山张氏的始祖张佑,在南宋时从安徽和州来宁海担任典史,之后便定居于此。茶院张氏的迁入时间是元至治年间,源自海宁。西店镇张家庄张氏的祖先在明代从象山迁来。黄坛乡下张张氏的迁入时间是明弘治年间,源自临海的江下街。越溪乡信干张氏则是在清道光年间从宁波的望春桥迁来。
章姓 双峰乡栅坑章氏的迁入时间是宋大观二年(1108),源自新昌。石舌章氏的祖籍在鄱县的石溪,宋高宗南渡时派遣章谊出使金国,后来因担心被奸臣所害,便隐居在此。桑洲镇南山章章氏的祖先于明万历年间从海游迁来。
郑姓 长街镇西岙郑氏的祖先在北宋末年从福建迁来。水车乡枫槎郑氏的迁入时间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源自前仓(现属三门县)。桑洲镇外山郑郑氏的先人于明嘉靖年间从双楼(现属三门县)入赘至此。大佳何乡外郑郑氏则是在清乾隆年间从高枧迁来。
周姓 旗门乡东岙周氏的迁入时间是唐昭宗时期(889~904),源自台州。建设乡汶溪周周氏的祖先在宋宁宗时期从天台迁入。桑洲镇下洋周周氏的始祖周元(1241~1296)最先居住在石林的梅林镇大路周周氏的先祖是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从南田的内迁而来。黄坛乡桥头周氏的迁入时间是明代初年,源自临海。
祝姓 南宋初年,担任歙县县尉的祝梦祥辞官后,途经宁海的铜岭并定居于此(即今天的建设乡铜岭祝)。他的儿子后来迁居到长街的大祝。
朱姓 冠庄柯氏的祖先在宋末元初时期(1023~1032)从天台迁徙到宁海城内,到了明代正统年间又转迁至此地。凤凰乡大垟后朱氏的先人于明代初年从新昌迁入。官岭乡里朱和外朱朱氏的祖先,是在明洪武三十年(1397)从县城的小北门迁来。古渡乡山头朱朱氏是在清康熙年间从福建迁徙而来。七市乡隔坑朱氏则是在清康熙年间由象山迁入。
赵姓 南宋靖康二年(1127),赵子彪父子迁居到宁海城内。城郊乡下臼赵氏的祖先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从绍兴迁入。辛岭乡百亩洋赵氏的迁入时间是明弘治年间,源自临海,到了清康熙年间又分迁至此地。
来源:策略rF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