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首次公开承认养废小儿子:“他是我的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5:17 2

摘要:香港大佬向太,最近在某音频繁直播,不但自曝家丑和圈内奇闻轶事,还卖课,搞向上社交知识付费。

文 | 米粒妈

香港大佬向太,最近在某音频繁直播,不但自曝家丑和圈内奇闻轶事,还卖课,搞向上社交知识付费。

说实话,这很颠覆我对大佬的认知。感觉他们家一定是遇到了什么经济上的难关,儿子败家了、生意欠债了之类的。

不过大佬确实是做什么都有模有样,搞流量也确实都是直接抛重磅话题。

前几天,她首次提到了自己一直以来讳莫如深的小儿子向佑。而且还坦言:“确实养废了,他是我的痛。

这种自曝家丑式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港圈大佬家,也有一本难念的育儿经。

向佐已经够癫了,但是跟他弟弟向佑比,简直是新时代模范青年。

在向太的讲述中,我们才知道,向佑是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她分享了很多自己在教育中踩过的坑,并告诉大家:“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我五十多岁才明白,但是已经太晚了。

向太教育的失败,就在于“富养”。她以为自己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他就能成才,但其实适得其反。

我们普通人没有向太的财富量级,但也总是会萌生:“不能委屈孩子”“我要给孩子最好的”“我的孩子不能受委屈”这类想法。

但往往当我们呕心沥血倾尽所有去富养了之后,结果却差强人意。

但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向太有两个儿子,老大向佐,老二向佑。两个人一胖一瘦,向佐瘦得像骷髅,向佑是个小胖子。

向佐每天活跃在我们面前,还娶了漂亮的媳妇郭碧婷。但向佑如果不是这次向太提起来,大家都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

同样是家中的两个儿子,怎么命运的差异却如此巨大呢?

前几天,向太终于肯开口谈及这个小儿子,敞开心扉大吐苦水。

向佑比向佐小3岁,从小就被众人百般宠爱,全家人分在他身上的爱一点都不少。

向太让他学网球、学游泳,给他找全香港最好的教练。

他跟哥哥得到的所有教育资源都是同等的。但是他跟自己的心理医生说,父母一直偏心哥哥。

向太说,两个人的教育资源一模一样,但哥哥就能游泳拿冠军,网球拿冠军,他就浑水摸鱼。

两个人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向佑一个月能花2万电话费,但没有一个电话是打给家里的。

但哥哥向佐,每月只花2000块,却每个电话都是打给家里。

他对向太完全没有情感上的互动,只在想要钱的时候才会服软说几句好话,等要到钱就又回到老样子。

看他画画有天分,向太就给他配齐最好的画具,也承诺帮他找一流的美术学院。

那时候向太真的是对他有求必应,无条件支持他去做想做的事,反正家里有这个条件嘛。

但他就是什么都没做成过。

后来,他就走向了更深的堕落。

他两次因为控制不住脾气引发冲突,2009年跟人打架斗殴,向太交罚金帮他把事平了。

但2015年,他又殴打出租车司机,还口出狂言问人家:“你知不知道我爸爸是谁?

这一次,向太没有保他,他最终被判入狱6个月,让向家颜面尽失,也彻底毁掉了自己的前途。

为了帮向佑立足,向太先后出资支持他开过宠物店、餐厅,可这些创业项目都以亏损告终。

他在对地产行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要冒然去上海跟地产集团老板谈生意,给向太吓得够呛。

向太反思说,自己总是因为愧疚感而过度满足向佑的物质需求,但从来都没有真正建立起规则意识,导致他最终在“躺平”与“暴富幻想”中摇摆,渐渐沦为家族的隐形人。

她说“慈母多败儿”是自己花数十年才明白的道理,物质的堆砌,也换不来一个优秀的孩子。

话题很沉重,但真的很有警示价值。

相信当妈的都懂那种愧疚感,生怕自己给的不够,于是不停地满足满足再满足。

而且向家两兄弟微妙的竞争也特别典型,很多二胎家庭都会面临这种问题。

在同等的教育资源下,一旦老大总是表现得很好,老二就会本能地摆烂。向太自己也说:“他可能是想引起我们的注意,他就是不好好表现。

向太这次分享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豪门八卦,它更像一面放大镜,照出了许多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隐患。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只给爱,不给规矩,是溺爱;只给钱,不给责任,是祸害。

向家拥有顶级的财富和资源,但这并没能阻止向佑的教育出问题。

我们可能给不了孩子豪宅跑车,但往往会陷入“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补偿心理。

自己省吃俭用,却给孩子买最新款的手机、鞋,生怕他比不上别人,这本质上和向家滥用“钞能力”是一样的。

用物质满足来代替情感陪伴和精神引导,只会养出一个空心人。

真正的教育力,在于你花了多少时间了解孩子的内心,而不是花了多少钱。

向佑屡次挑衅斗殴,其实是对这个世界缺乏基本的敬畏感。

一个没有敬畏感的孩子,迟早会撞上现实的铁板。

当家庭背景可以摆平一切麻烦时,他就失去了学习“边界”和“代价”这堂人生必修课的机会。

我们当然没有“摆平一切”的能力,但很多家长却在无意中为孩子“摆平”了一切小麻烦。

孩子欺负人了,家长去道歉;孩子作业没做,家长找借口;孩子破坏了公物,家长去赔钱……

每一次你为他抹平的小问题,都是他未来可能撞上的大铁板。

让孩子从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体验自然的后果,比如迟到被批评、弄丢东西要自己承担,他才能长出敬畏之心。

向太口中说的“慈母多败儿”,反思的就是过度溺爱。

这种爱,更像是一种无条件的纵容和包办,把孩子当成了需要伺候的“少爷”,而不是需要培养的“人”。

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少爷”和“公主”?

家长包办家务,只求孩子“好好学习”;孩子遇到挫折,家长比孩子还焦虑,立刻出手解决。

这培养出的,是高学历的巨婴,没有生活能力和抗压能力的他们,将来遇到点挫折,就会很易碎。

真正的爱,是放手让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在他摔倒时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是把他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尊重和要求。

其实巴菲特、比尔·盖茨这些顶级富豪很早就明白穷养儿的重要性。

最近刚继承了香格里拉的富家女郭惠光,也是要从打扫房间开始学习酒店管理,她亲自上手装被套枕套的娴熟动作,一看就是反复练习实操才做得到。

郭惠光的故事看这篇《香格里拉集团的霸道女总裁,小说女主照进现实》

这些富豪的“穷养”理念,核心就一句话:他们不怕孩子没钱,他们怕孩子变成“只会花钱的傻子”。

巴菲特会让孩子自己管理一笔零花钱,当孩子想买一个昂贵的玩具时,他会问:“你是‘需要’它,还是只是‘想要’它?

这个过程,是在训练孩子对抗人性中的即时享乐冲动,学会延迟满足。

他会让孩子明白,家里的财富是爸爸的本事,不是你挥霍的资本。你想要更好的,得靠自己未来去创造。

比尔·盖茨也有自己的“穷养”理念,他认为:“巨额的财富是一头猛兽,我必须先教会我的孩子如何驯服它,而不是被它吞噬。

这真的很有智慧。

他的方法非常接地气,他最有名的规定就是严格限制电子屏幕时间,甚至孩子14岁后才能用手机。这在普通家庭都很难做到,更何况他是科技巨头。

他不会让孩子觉得“我爸爸是比尔·盖茨,所以我天生就该享受最前沿的科技”。

不管多忙,盖茨都会坚持每天在孩子们睡觉前给他们讲故事,和家人共进晚餐时不碰手机。

他很早就明确表示,绝大部分财产将捐给社会,只给每个孩子留一千万美元(这钱对他来说是九牛一毛)。

他这其实是在帮孩子“减负”,避免他们一生被“巨额遗产”这个沉重的标签定义。

他告诉孩子:“爸爸的钱是爸爸的,是用来解决世界问题的。你的价值,需要你自己去创造,而我会给你最好的教育和你起步的资本。

通俗点说,这两位首富爸爸在做同一件事,他们亲手拆掉了“富二代”这个容易让人堕落的高台,然后把孩子轻轻推到真实、平等的地面上,对他们说:

孩子,我的财富是我的故事,你的故事,需要你自己去写。我给你爱、智慧和规矩,剩下的,看你的了。

这才是“穷养”最深刻的含义,它不是吝啬金钱,而是慷慨地给予孩子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独立生存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来源:米粒妈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