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千万粉级网红“小影夫妇”因偷逃税,被有关部门追缴税费、罚款合计2379万元,引发广泛关注。当被问及税务问题时,“小影夫妇”直言“没有一个达人的税是规范的”,扬言“此事对我没有任何影响”,言语之间尽显傲慢,毫无对法律的敬畏。(10月24日《湖北日报》)
□郭元鹏
最近,千万粉级网红“小影夫妇”因偷逃税,被有关部门追缴税费、罚款合计2379万元,引发广泛关注。当被问及税务问题时,“小影夫妇”直言“没有一个达人的税是规范的”,扬言“此事对我没有任何影响”,言语之间尽显傲慢,毫无对法律的敬畏。(10月24日《湖北日报》)
这种对法律的傲慢挑衅,折射出部分新业态从业者扭曲的法治观念,更敲响了行业规范治理的警钟。
“无影响”的狂言,本质是对法律尊严的公然践踏。作为实质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主体,“小影夫妇”通过私人账户收款、频繁注销店铺、借名经营等手段拆分收入、虚列成本,属于典型的有组织偷税行为。在税务部门出具明确查处结果的情况下,其不仅毫无悔意,反而将行业乱象当作逃避责任的挡箭牌,把流量优势误判为凌驾规则的特权。这种认知错位暴露出其法律意识的严重缺失,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法治社会没有“法不责众”的豁免权,任何试图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必将付出代价。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基石,支撑着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的发展。网红达人凭借流量优势获取高额收入,却通过偷逃税挖国家税收的墙脚,既损害了公共利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平。当普通人老老实实履行纳税义务时,日进斗金的网红却妄图通过非法手段转嫁责任,这种反差会消解公众对规则的信任。更严重的是,若此类论调蔓延,可能诱发“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困境,让合法经营者陷入不公平竞争。
网红的嚣张底气,源于侥幸心理与行业监管的阶段性漏洞。部分从业者误以为直播电商交易隐蔽化的特点能成为偷税庇护伞,却忽视了大数据监管的精准性。从文娱领域税收综合治理到互联网平台收入信息报送新规,监管之网正越织越密。此次事件中23位消费者的实名举报,更彰显了社会监督的强大力量,印证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流量再大也大不过法律。根治此类乱象,既需要监管部门持续发力,也需要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将依法纳税纳入主播准入与考核标准。更重要的是,每个市场主体都应摒弃侥幸心理,树立“诚信纳税才是长久之道”的正确认知。
当偷税漏税者真正认识到“无影响”论调的荒谬,当守法经营成为行业共识,新业态才能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才能得到坚实守护。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再坚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