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数字经济新图景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曹县电商引领县域经济蝶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09:04 1

摘要:深秋清晨的曹县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快递车往来穿梭,直播间里主播正细致展示新款汉服的刺绣纹路,分拣中心的工人忙着将包装好的木制品发往全国各地……这片土地上,电商的活力从晨曦延续至深夜,勾勒出一幅“农业大县”向“电商强县”跨越的生动图景。

深秋清晨的曹县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快递车往来穿梭,直播间里主播正细致展示新款汉服的刺绣纹路,分拣中心的工人忙着将包装好的木制品发往全国各地……这片土地上,电商的活力从晨曦延续至深夜,勾勒出一幅“农业大县”向“电商强县”跨越的生动图景。

特色产业撑起电商骨架

走进曹县大集镇,沿街商铺挂满色彩斑斓的演出服,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产业集群核心区,产品占据全国电商市场近70%的表演服饰和30%的汉服份额。6公里外的安蔡楼镇,37个行政村全为“淘宝村”,家家户户院落里堆着待发的汉服包裹,同样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如今的曹县,已形成“4+1+N”电商产业矩阵:除演出服、汉服产业外,木制品产业占据淘宝、天猫40%以上份额,农特产品中芦笋出口量占全球70%;全国唯一的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年交易额持续攀升;书画直播等新业态更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截至目前,全县电商企业达8476家、网店超9.12万个,21个“淘宝镇”、181个“淘宝村”的规模,让曹县成为全国县域电商版图上的亮眼坐标。

在青堌集镇的中国(曹县)宠物产业园项目工地,机器轰鸣不断。这个规划占地2000亩的园区,将集宠物食品、服饰、赛事于一体,有望成为曹县电商的“第五集群”,与南“两服”、北“工艺品”、西“板材”的布局呼应,织密产业协同网络。

创新举措筑牢发展根基

“3分钟申请、1分钟到账,152万元贷款当天就到了账户。” 曹县一家汉服企业负责人说起网商银行的贷款服务,仍难掩激动。自2018年与网商银行合作以来,曹县已累计获得数字化普惠贷款266.4亿元,14.6万电商从业者享受到“零人工干预”的融资便利,破解了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慢”的困局。

同时,政务服务创新更让电商企业暖心。在曹县行政服务大厅的“天猫店回家”绿色通道,工作人员正为一家回迁企业办理手续。“从提交材料到完成注册,只用了3天,比在外地省了近半个月时间。”企业负责人说。2021年以来,已有1252家天猫店回迁曹县,共享家乡的营商红利。

知识产权保护同样走在前列。在中国曹县(演出服饰和林产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工作人员将一项演出服外观专利的办理周期从180天压缩至10天。“以前怕被仿冒不敢推新品,现在有了快速维权,我们半年就推出12款原创设计。”当地一家服饰企业负责人表示。而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的设立,更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全民参与绘就振兴画卷

“大家看这款唐制汉服的放量设计,既还原历史又适合日常穿着……”在有爱云仓汉服直播基地,李字雷正对着镜头讲解产品,直播间在线人数超10万。这位从普通主播成长起来的县电商直播协会会长,是曹县“人才兴电”的缩影。

目前,曹县通过10处招才引智站和33处创业服务站,以“招引培挖”方式吸引乡贤返乡。原创汉服创立者胡春青当选市人大代表,科凡网络科技总经理王勇整合快递资源让物流成本与济南、郑州等省会城市持平……一批电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崭露头角。曹县职专等3所学校开设电商专业,1100余名本地学子正系统学习直播、设计等技能,为产业发展储备了“后备军”。

在梁堤头镇,“曹县女婿”张立冬和妻子卫博娅从夫妻店起步,用缝纫机“转”出两家服饰公司,年销民族服饰超10万件。从农民到主播,从个体户到企业家,曹县人的电商故事里,写满了奋斗与希望。

从“产业赋能”到“未来可期”

眼下,曹县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正酣。以大集镇为核心,75平方公里内的6个镇街正整合资源,打造中国最大的演出服、汉服智造和销售基地。当地充分学习借鉴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经验,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商贸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体发展,大力开发唐装、礼服装、现代服装、中山装等关联产品,拉长完善产业链条,把服饰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规划,未来两年曹县将力争推动电商村占比超40%,培育更多原创品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随着 “曹献优品”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增至59家,芦笋、黄桃等农特产品正通过电商“飞”出田间。

夜幕降临,曹县的电商直播间依旧热闹。主播们拿起木雕摆件、展示汉服细节,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订单,正将这座县城的故事送往世界各地。从“点上带动”到“面上开花”,曹县电商正以数字经济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着更精彩的篇章。

菏泽日报记者 王振宇

来源:菏泽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