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优师计划”,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师范生。今年,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奔赴中西部县域开展基础教育一线工作。这群师范生扎根基层、深耕课堂,将教育情怀转化为育人实践,用青春热血诠释“四有”好教师的深刻内
星火优师路
引言
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启动实施“优师计划”,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师范生。今年,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奔赴中西部县域开展基础教育一线工作。这群师范生扎根基层、深耕课堂,将教育情怀转化为育人实践,用青春热血诠释“四有”好教师的深刻内涵,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化身星点火光,书写新时代师范生的担当。《星火优师路》系列推送将聚焦十位首届“优师计划”毕业生,深入一线教育现场,呈现他们如何将青春的星火,燃为育人的光芒,在广袤的中西部大地上,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秦毅轩
教室的讲台前,秦毅轩正俯身调试一组自由落体实验装置。曲线在屏幕上缓缓生成,几个学生屏息凝神。“原来高中物理还能这么学。”有人惊叹道。
这里是河北魏县一中。一年前,这位华东师范大学“优师计划”的首届学生,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放弃条件更优越的选项,回到家乡的魏县一中,在县城的竞赛教育“荒漠”里,开始他一个人的播种。
初遇优师:
在自由师大,获教育底气
2021年,作为华东师范大学优师专项计划首届学生,秦毅轩最初对“当老师”并没有强烈的执念。彼时刚高考完的他,填报的本科志愿多是农业相关专业,心里揣着一个朴素的想法:“我想回到县城或农村,跟着地方一起成长,而不是在成熟环境里追赶别人。”
这份“与地方共成长”的念头,成了他与优师计划的契合点。在华师的四年,他没有因为“优师包分配”就放松脚步,反而把校园变成了“能力储备库”——牵头拿下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特等奖,带领团队获得“格致杯”“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具比赛一等奖、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获发明专利,创立校物理拓展协会社团,积极参加“追光”科普宣讲团,发表多篇科普短文……这些看似零散的经历,最终都成了他扎根县城教育的“底气”。
“大学最珍贵的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秦毅轩总提起师大招生标语里的这句话,“我不想浪费每一次体验的机会,因为工作后很难再有这样的空间去试错、去成长。”
秦毅轩校友
走进县城:
舍弃“条件好”,奔赴“被需要”
毕业前,秦毅轩站在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省会和大城市周边的脱贫县,生活条件更优;一边是家乡地级市的魏县第一中学,以“严格管理”和“低进高出”闻名。
“一开始我觉得,魏县一中成绩这么好,我的价值可能不大。”直到寒假里的一次实地考察,他真正走进校园后发现:这所每年能考上十几二十几位清华北大的“超级县中”,在竞赛、科创领域竟仍是一片空白。看到学生们对“新事物”的好奇眼神——他们从未接触过传感器实验,也不知道物理竞赛能为未来开辟另一条路。那一刻,他忽然懂了:“选择工作不是选‘条件好’,而是选‘被需要’。”
为了确认这份“需要”,秦毅轩做了件特别的事:查找政府财报,以了解县城教育投入和学生规模。同时,翻看学校的公众号,从活动宣传里了解学校的办学风格。在与校领导的沟通中,他发现学校选择这样的模式更多出于对脱贫县有限资源与环境的考量,学校其实也期待着学生能摆脱“小镇做题家”的帽子。“魏县一中在竞赛与科创上的‘空白’,恰恰是我能发力的地方。”
最终,他将更“光鲜”的选项留在了身后,毅然签约魏县一中,奔赴属于他的这片空白。“客观来说,这里离家乡近,生源好。更重要的是,我能把竞赛和科创带进来,帮学生跳出‘唯分数’的内卷,带给他们更多的选择。”
秦毅轩在授课
从零到一:
引师大经验,破竞赛围城
入职后,秦毅轩成了魏县一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学校此前从未开展过竞赛培训,他一个人扛起了三个年级的物理竞赛教学。没有先例可循,在华师大的学习和经历,就是他尝试与努力最大的底气。他把华东师大CUPT的经验拆解成适合高中生的课程。学生对实验设备陌生,他就自己从0搭建实验器材;遇到困难和需要时,华东师大CUPT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也能及时施以援手。
“当我用软件分析自由落体数据时,学生们睁大眼睛说‘高中还能做这个!’”秦毅轩想起那个场景就忍不住笑,“那一刻我觉得,我来对了。”
现在的他,每天忙着备课、带实验。虽然一个人顶一个团队很辛苦,但看着学生从“好奇”到“投入”,看到他们开始敢想、敢问、敢尝试,他更坚定了方向:“这里不是没有好苗子,只是缺一个带他们看见更大世界的人。”
对于未来,他有清晰的规划:学校此前从未拿过物理竞赛省级二等奖以上奖项,他希望明年可以冲击省一等奖。同时,在4-5年内组建起魏县第一支IYPT(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队伍。“如果能成,这可能是全国县城中学里少有的科创竞赛队伍。学校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信任,希望能够不辜负校领导的期待,也对得起母校的培养。”
秦毅轩与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们
学长寄语:
燃教育辉光,共地方成长
回望自己的优师之路,秦毅轩最想对学弟学妹说的,是别浪费大学时光。“不要因为‘包分配’就放松学习,工作后你会发现,大学时积累的每一项技能、每一次体验,都是你的不可替代性。求职时,不要只看‘条件好不好’,更多想想‘我能为这里带来什么’——教育的价值,从来不是在光鲜处发光,而是点亮那些有所需要的地方。”
接受我们采访时,秦毅轩仍在魏县一中的办公室里忙碌。那些他带学生做的实验装置、写的竞赛讲义,正慢慢填补着这座小县城的教育空白。从师大优师到县城教师,他走的每一步都印证着最初的初心:“和地方一起成长,才能获得最踏实的成就感。”
星火优师路
秦毅轩校友
图|秦毅轩
文|沈筠清 潘思语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