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想在普京生日前,将扎波罗热核电站接入俄电网,遭乌军挫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6 15:23 2

摘要:10月23日清晨,第聂伯河左岸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内,六台VVER-1000型反应堆的冷却系统突然恢复运转。这座欧洲最大的核设施在经历30天孤网运行后,重新接入乌克兰电网的750千伏高压线路。

编辑:欣阅

10月23日清晨,第聂伯河左岸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内,六台VVER-1000型反应堆的冷却系统突然恢复运转。这座欧洲最大的核设施在经历30天孤网运行后,重新接入乌克兰电网的750千伏高压线路。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在声明中指出:“这是全球核安全的关键转折,但局势仍如走钢丝般脆弱。”

据悉,俄罗斯曾试图在普京生日之前,即10月7日之前将被占领的扎波罗热核电站接入俄罗斯电网的行动,被在敌后作战的乌克兰军队成功挫败。

在这一企图遭到破坏后,俄罗斯工程师23日上午被迫将这座拥有六座反应堆的核电站,重新连接至来自乌克兰的外部电网,从而结束了一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扎波罗热核电站不得不依赖柴油发电机为冷却系统供电。

扎波罗热核电站位于乌克兰扎波罗热州埃涅尔戈达尔市,毗邻第聂伯河卡霍夫卡水库,六台反应堆总装机容量达6000兆瓦,承担着乌克兰约20%的电力供应。

自2022年3月俄军控制该设施以来,其战略价值持续升级:俄方将其视为切断乌克兰能源命脉的“电力杠杆”,乌方则视其为国家主权象征。2023年卡霍夫卡大坝溃决后,冷却水供应危机使核电站进入“冷停堆”状态,但乏燃料池仍需持续电力维持安全。

2025年9月23日,核电站最后一条外部供电线路中断。俄乌双方立即互相指责——俄方称乌军炮击导致线路损毁,乌方则披露这是俄方为接入俄电网制造的“技术性断网”。

据乌克兰智库“拉祖姆科夫中心”能源专家沃洛迪米尔·奥梅尔琴科分析,俄方自2025年2月起便在扎波罗热州被占领区秘密修建输电线路,目标是将核电站经马里乌波尔接入罗斯托夫州电网。卫星图像显示,截至5月,俄方已建成超过80公里的输电塔群,部分线路延伸至距核电站225公里的变电站。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负责人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9月公开表示,已多次向普京提交报告,称核电站“具备恢复发电条件,可优先向俄方领土供电”。

这一表态与俄方6月提交IAEA的文件内容高度吻合——文件中明确记载“一旦与乌电网断开,立即启动接入俄电网程序”。乌克兰消息人士透露,俄方计划将10月7日普京生日作为关键节点,通过接入俄电网展示控制权,同时获取发电收益。

为达成目标,俄方采取双重策略:一方面加速输电线路建设,另一方面维持核电站“技术性停运”状态以降低国际关注。

然而,乌方通过情报网络掌握了俄方计划细节。10月6日,乌克兰敌后游击队对扎波罗热州被占领区后方的变电站发动突袭,精准摧毁了新建高压线路的关键节点。此次行动导致马里乌波尔至核电站的输电通道彻底瘫痪,俄方“生日献礼”计划宣告破产。

供电中断后,扎波罗热核电站被迫依赖柴油发电机维持冷却系统。根据国际核安全标准,柴油发电机安全运行时限仅为72小时,但此次危机中,该设施连续运行30天,远超设计极限。

IAEA驻站专家记录显示,发电机组24小时不间断运转导致备件快速消耗,润滑油系统出现泄漏,操作人员被迫采用“分时段降温”的应急方案——仅在辐射监测数据异常时启动额外冷却,以延长设备寿命。

核电站内部,乌克兰籍技术人员与俄方管理人员陷入紧张对峙。据IAEA报告,俄方试图强制启动反应堆以测试接入俄电网的可行性,但乌方技术人员以“安全参数不达标”为由拒绝执行。

双方冲突在10月2日达到高潮:乌方指控俄军切断核电站与乌克兰电网连接,俄方则反指乌军炮击导致线路损毁。当日,埃涅尔戈达尔市遭遇炮击,造成2人死亡、4人受伤,核电站周边区域升起浓烟。

面对核危机升级风险,IAEA紧急启动斡旋机制。10月15日,格罗西率专家团抵达核电站,与俄乌双方代表进行多轮谈判。核心争议点在于:俄方要求“在俄方安全保障下修复线路”,乌方坚持“线路修复必须由国际团队监督”。

经过8天拉锯,双方在IAEA主导下达成临时局部停火协议——自10月20日起,扎波罗热州前线实施48小时人道主义停火,为线路抢修创造条件。

修复过程中,技术团队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被炸变电站的残骸中仍存在未爆弹药,需由排爆小组先行清理;另一方面,第聂伯河对岸的乌军阵地持续实施侦察,迫使俄方工程车采用“夜间单次运输”模式运送设备。

10月23日凌晨,修复完成的750千伏线路成功送电,核电站冷却系统压力值在3小时内恢复正常。格罗西在现场确认:“辐射监测数据稳定,但设备损耗已达临界点。”

尽管电力危机暂时解除,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俄方尚未放弃接入俄电网的计划——卫星图像显示,被毁变电站周边已出现新的土建痕迹,疑似为重建做准备。

乌方则加强了技术反制措施,美国能源部根据2023年协议,向乌方提供了核设施监控系统的升级权限,可实时追踪反应堆压力容器温度变化。

国际社会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欧盟已启动“核应急响应预案”,波兰、斯洛伐克等邻国加强了辐射监测网络。

IAEA在最新报告中警告:“扎波罗热核电站已成为地缘冲突的‘核定时炸弹’,其风险远超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者是单一设施故障,前者则是持续军事行动下的系统性危机。”

这座承载着欧洲能源命脉的核设施,如今如同第聂伯河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10月23日的机器轰鸣声再次响起时,它带来的不仅是电力恢复的希望,更是一个急待解答的命题:在战争与核能的交叉点上,人类如何守住最后的底线?

来源:影史奇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