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跌超9%! 泡泡玛特股价大跳水 总市值缩水至3121亿港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6 14:23 2

摘要:“业绩越好,跌得越狠?”10月23日,潮玩巨头泡泡玛特(09992.HK)上演股价“大跳水”,盘中跌幅一度冲破11%,最终以9.36%的跌幅收盘,报232.4港元/股,总市值缩水至3121亿港元 。令人费解的是,就在两天前,公司刚披露三季度“炸裂”业绩——整体

“业绩越好,跌得越狠?”10月23日,潮玩巨头泡泡玛特(09992.HK)上演股价“大跳水”,盘中跌幅一度冲破11%,最终以9.36%的跌幅收盘,报232.4港元/股,总市值缩水至3121亿港元 。令人费解的是,就在两天前,公司刚披露三季度“炸裂”业绩——整体营收同比暴涨245%~250%,海外收入增幅更是高达365%~370% 。这种“业绩与股价背道而驰”的反差,让市场不禁追问:曾凭IP神话撑起千亿市值的泡泡玛特,难道真要成“易碎品”?

这场股价暴跌的核心,是市场对“增长故事见顶”的集体担忧。从8月26日触及339.8港元/股的历史高点到如今,短短两个月内,泡泡玛特市值蒸发近1500亿港元,累计跌幅达31.6% 。尽管三季度数据亮眼,但机构已开始提前“用脚投票”:摩根大通将其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直言“估值缺乏吸引力,短期无明确催化剂”;晨星分析师也警示,投资者普遍担忧其收入增速可能在今年触顶,明年增长动能将显著放缓 。

支撑这种担忧的,是IP热度的“断崖式降温”。上半年因Labubu IP爆火的泡泡玛特,曾创下隐藏款溢价30倍、百万天价拍卖的神话,但进入下半年,二级市场迅速“退烧”:“LABUBU怪味便利店搪胶吊卡”从4000余元跌至300元出头,“前方高能搪胶挂件盲盒”甚至跌破发行价,8月爆红的星星人IP也很快归于沉寂 。潮玩行业高度依赖情绪与稀缺性的特性,在泡泡玛特密集上新中被打破——仅8月就推出两款重磅产品,供给端过度放量稀释了稀缺性,也让消费者陷入审美疲劳 。正如市场评论所言:“当流水线式的‘爆款’成为常态,IP神话自然难以为继。”

被过度放大的“金融属性”退潮,更让泡沫加速破裂。泡泡玛特的崛起始终伴随着“潮玩版郁金香泡沫”的争议:限量发售制造稀缺感,社群炒作推高二级溢价,吸引了大批“以收藏之名行投资之实”的玩家 。但这种建立在情绪之上的金融属性,脆弱性早已暴露——今年5月起,公司为抢占市场份额大幅扩产,从“黄牛手中抢利益”的操作虽短期拉升营收,却彻底动摇了炒作根基。当二手市场溢价消失,“投资型玩家”纷纷离场,仅靠真实消费需求难以支撑此前的高估值。

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进一步挤压了增长空间。在泡泡玛特专注IP孵化时,名创优品旗下TOPTOY等对手已加速布局,近日更获淡马锡战略投资,投后估值达百亿元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的“破圈尝试”尚未见效:开珠宝店、做电影、布局IP全链条开发的动作虽多,但均未形成新的增长曲线,反而让市场质疑其“主业不精”。

高估值与业务本质的错配,成为压垮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前泡泡玛特滚动市盈率长期维持在50-100倍区间,靠“业绩爆增”勉强支撑起与LV、茅台比肩的估值水平。但潮玩终究非高科技行业,缺乏持续的技术壁垒与远期业绩指引,当IP热度退去,市场自然会重新锚定其“消费品公司”的本质——目前43倍的滚动市盈率虽跌破五年30分位值,却仍难打消投资者对“估值泡沫”的顾虑。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的高增长也被打上“问号”。尽管美洲市场营收同比增长超12倍,欧洲增长超7倍,但这更多源于低基数效应。截至上半年,泡泡玛特海外门店仅140家,即便年底能增至200家,在全球潮玩市场的渗透率仍有限,且面临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 。

从股价狂欢到市值缩水,泡泡玛特的境遇折射出潮玩行业的共性困境:依赖单一IP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金融属性的炒作终将回归消费本质。对泡泡玛特而言,此次股价暴跌或许是“挤泡沫”的必经之路,但如何跳出“造爆款—炒溢价—遇冷降温”的循环,建立起IP孵化与商业变现的稳健模型,才是守住千亿市值的关键。毕竟,潮玩的核心是“打动人心”,而非“制造泡沫”。

来源:阿峰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