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晴:我们中国人,就有打胜仗的决心!抗美援朝老兵的烽火记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6 13:45 2

摘要: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浙江之声携手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共同推出《我的一生——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故事特辑,讲述老兵们的峥嵘岁月,守护民族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七十五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硝烟之中,他们曾经历什么?又留下了怎样的记忆?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浙江之声携手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共同推出《我的一生——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故事特辑,讲述老兵们的峥嵘岁月,守护民族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一瞬光影,一生峥嵘

在《百名军休干部口述历史》中,讲述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杨荣晴的故事,文中一张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下了战场上的她青春朝气的模样。

带着这张照片,浙江之声记者和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宣讲员张文武,在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位抗美援朝老兵杨荣晴,开启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她再看到这张照片,那段关于战火、信念与成长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这是我在1953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在朝鲜山坡上,一个团里的政治处干事给我拍的,这也是我在战场上唯一的一张纪念。”

1949年8月,刚满15岁的杨荣晴在家人的影响下,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参了军,成为苏南军区松江军分区教导队卫训队的一名学员。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时候,她是铁道兵七师二十团卫生队的护士,随部队驻扎在大兴安岭深处修建铁路。刚撤回到关内没多久,部队便接到入朝作战的命令。

1953年1月,原部队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七师二十团,19岁的杨荣晴跨过鸭绿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她也是团里年纪最小的护士。

“那时候没有任何顾虑、想法,不怕牺牲。而且非常兴奋,为什么?我也能够去参加战斗了,去抗美援朝了,保家卫国了。”

战火淬炼 青春无畏

踏上朝鲜战场,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敌机彻夜轰鸣,硝烟弥漫,城市一片废墟。年轻的杨荣晴深受触动,“保家卫国”的誓言更加具体而炽热。

“那城市都没有城市模样了,到处是弹坑、废墟,很惨的。我们部队去的时候穿得单薄,趴在雪地里,不能动,甚至冻伤、冻死。当时年轻的我看到这些也深受教育。我们祖国不抗美援朝的话,敌人就要跨过鸭绿江来侵略我们了。但是,我们中国人就是有坚强的决心,敢于打胜仗,不怕死、(不怕)流血牺牲。”

在战场上,杨荣晴的任务是救治和护理伤员。虽然医疗设施简陋、治疗条件有限,但全体卫生员们上下一心,尽最大努力治愈伤员。同时,还要时刻警惕美军敌机的侦查和空袭。有一次,敌机刚从头顶掠过,隔天,炮弹就炸毁了驻地。

“我从老百姓家里刚走出来,房顶就飞过了一架敌机,我都能看到驾驶舱飞行员的帽徽。他们很疯狂的。他们白天来侦察,隔天就来轰炸。”

“当时是把我震醒的。墙壁、窗户嚓嚓响,炮弹炸得很响,飞机上反射的灯光通亮通亮。我一看,炕上还有一个,我们两个赶快爬起来往外奔,奔到防空洞里去。”

杨荣晴常说,上了战场,我就不再是个小姑娘了。有时候行军需要加大行程、加快行进速度,即使生病了,她也硬是跟着大部队走完了全程,从来没有退缩过。

“队长叫我跟着汽车走,我是坚决不干。我说,我不是小姑娘,我已经成人了。”

山河无恙 盛世如愿

“我们中国人,就有打胜仗的决心!”

这句话,九十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杨荣晴说得平静,却字字千钧。战场上的“小姑娘”与千千万万的青年一起,用热血守护了祖国的黎明。

硝烟散尽,她见证着祖国的崛起与国际地位的提升,欣慰于这来之不易的盛世。她更殷切叮嘱年轻一代:勿忘过去,传承精神。

光阴荏苒,山河无恙。那些战壕里的梦想,已化为今日之中国搏击长空、问鼎苍穹的现实。如今,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将坚守“敢于打胜仗”的信念,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开辟属于我们的“战场”,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我的一生——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故事特辑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浙商银行杭州分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主办。特别鸣谢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杭州市中医院、萧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协助拍摄。

来源:蓝媒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