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中年以后,我们是否还能真心地热爱“梦想”这个词?当生活被琐碎填满,被责任围困,儿女绕膝,父母年迈,那些曾经熠熠生辉的理想是否早已蒙尘?可总有一些时刻,在夜深人静时,在阳光洒进厨房的清晨,在偶然听到一首老歌的瞬间,心底那点微弱的火光会悄然亮起——它在问:我的
到了中年以后,我们是否还能真心地热爱“梦想”这个词?当生活被琐碎填满,被责任围困,儿女绕膝,父母年迈,那些曾经熠熠生辉的理想是否早已蒙尘?可总有一些时刻,在夜深人静时,在阳光洒进厨房的清晨,在偶然听到一首老歌的瞬间,心底那点微弱的火光会悄然亮起——它在问: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
回望来路,谁不曾有过热烈的向往?有人想走遍山河湖海,有人渴望写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有人只想拥有一间种满花草的小院。年轻时的梦想像春天的种子,充满生机。可随着岁月流转,生活的重担一层层压来,房贷、教育、健康、养老……我们渐渐把梦想收进了抽屉,换成了更现实的对话:“这个月工资发了吗?”“孩子补习班报上了吗?”“爸妈体检结果怎么样?”
但人心深处,总有一角是留给自己的。哪怕只是悄悄翻看一张泛黄的照片,回忆某次旅行的风景;哪怕只是在阳台上种了几盆薄荷,每天浇水时嘴角微微上扬;哪怕只是报名参加了社区的书法课,握笔的手有些颤抖却格外认真——这些都不是小事,这是灵魂在呼吸。
真正的智慧,不是放弃梦想,而是在烟火人间里守护它的存在。中年之后的梦想,不必惊天动地,它可以是一次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可以是学会用手机拍下夕阳的光影,可以是和老伴一起重新跳起年轻时跳过的舞步。它不在于成就多大,而在于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是谁。
当我们不再需要向世界证明什么,反而能更从容地面对内心。孩子长大了,工作稳定了,时间一点点回到自己手中。这时候,倾听自己的声音,才显得尤为珍贵。参加合唱团不怕跑调,学画画不怕笨拙,写日记不怕没人读——只要你在做,就是在回应那个沉睡已久的自己。
梦想的意义,从来不是抵达某个终点,而是让我们活得更像自己。哪怕年过半百,依然可以为一朵花开驻足,为一句诗心动,为一次尝试鼓起勇气。这颗心经历过风雨,却依然温热,依然愿意相信美好。
所以,请别轻易说“太晚了”。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爱一个梦想也是如此。哪怕步伐慢一点,方向小一点,只要你还在前行,光就在前方。愿你在承担家庭重担的同时,也不忘给自己留一扇窗,让风进来,让梦生长。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永远都不迟。
来源:晓妙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