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放眼一机集团的“十四五”,“数字化转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每天发生在每个职工身边的点滴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放眼一机集团的“十四五”,“数字化转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每天发生在每个职工身边的点滴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一机数构智运平台员工正在研讨运行情况
它是藏在每一页创新手册里的巧思
是刻在1.3亿国铁订单冲刺路上的脚印
是从“精度之痛”的泥泞里挣脱
向数智制造高地攀爬的倔强
更是向着加快建设
世界一流特种车辆研发制造集团愿景冲刺的
时代回响
小手册里的创新“微光”
走进一机三分公司,一场“工艺革命”悄然推进。机械臂挥舞焊枪跳起“钢铁芭蕾”,数控机床接收云端指令自动运转,激光测量仪为焊缝做精准的“CT扫描”。
聚焦零件加工车间,随着最后一组关键参数录入系统,历时半年攻关的某材料切削刀具选用手册终于诞生。这本被工友们誉为“刀具宝典”的小册子,正掀起一场生产现场的技术风暴。
新入职的大学生小刘翻开手册,新型钢、铝钛合金等材料的切削参数一目了然。“以前靠师傅口传心授,现在扫码就能看三维演示。”他指着手册上的二维码说。
一机集团三分公司智能机器人加工单元正在运转中
变化悄然渗透车间的每个角落。数控机床利用率提升20%,刀具损耗成本直降35%……青年员工自发组建“刀具应用创新小组”,已孵化出17项改进方案。
手册的诞生,仅是一机三分公司创新突围的一个缩影。技术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5项技改项目落地,核心工艺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冲刺1.3亿大单的“锋芒”
今年5月份,当中国国家铁路集团350台X70型集装箱专用平车、总额1.3亿元的中标喜讯传来,一机北创公司旋即面临一场硬仗——所有车辆须于7月31日前交付完毕。
时间如刃!北创果断按下高效生产启动键。物资供应部凭借前瞻预判提前锁定关键金属板材,备齐物料。生产线上,技能干将灵活调度,确保外贸订单与X70试制双线并进;调度员每日紧盯零部件踪迹,保障链条严丝合缝。
一机北方创业公司上装生产线
效率革命在焊花中迸发。初装厂侧端墙班组焊工娄师傅,以“一人四机”突破传统。两周夜以继日调试,终将四台机械臂练成一支精准的“焊接四重奏”,单日效率飙升40%。车间革新同样凌厉,杨雨霆带领团队以多胎位同步焊接平台替代单胎位模式,流转焊接同步进行,工装切换时间锐减80%以上,效率跃升55%,质量一次合格率稳稳站上99.2%。
匠心融于毫厘管控。质量专检严控流程,中梁装焊、底架装配等瓶颈工序被逐一优化。机器人自动焊接技术大显身手,盖板实现100%自动焊接,轮对压装质量显著提升。北创不仅提前5天完成全部交付,更在不延长工时的前提下,将单班日产能从9台推至13台,连续17个班次稳产高产,整体生产效率提升24%,节创成本超36万元。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胜利,不仅兑现了对客户的承诺,更为北创锻造出直面未来更大挑战的筋骨。
数智制造抚慰“精度之痛”
在一机十分公司,曾被定义为“傻大黑粗”的落后铸造,正向“高精特新”的智能铸造转变。用“数据精度”的毫厘掌控摆脱对“手工操作”的过度依赖,使模具研发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5天,精度等级由CT9级跃升至CT6级,120小时即可实现从蜡模设计到样品交付。硬核数据书写着转型高度。
以前,“半手工+半机械”的生产模式让精度控制成为难题。如今,机械臂灵活精准地执行沾浆、淋砂、封浆工序,智能制造让车间焕然一新。
这场技术变革迎来了“数智工厂”的蝶变新生。仅投入7000余万元,却换来惊人回报:生产效率激增125%,年产值跃升6倍,产品一致性高达98%;精巧铸件源源不断下线,从特种车辆结构件到高端管阀类产品应有尽有,甚至漂洋过海成为国际品牌的“私人订制”。
一机集团十分公司智能机器人正在工作中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十四五”期间,一机集团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能级提升。
在生产现场,设备上“云端”,让操作更安全;在智慧车间,“机器人同事”包揽“粗活”和“细活”,并通过“数字大脑”监测全流程生产;在30米高的立体成品库房,各种自动设备上下左右有序运转,犹如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从“制造”到“智造”,每一条生产线的巨大变化,折射着一机集团数字化转型的点点印迹。
此外,一机集团积极对接“互联网+”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整合优势资源成立内蒙古数构工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构建“数智产业+平台经济+战新产业”业务发展体系。
来源:包头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