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入睡黄金时间点找到了!研究证实,这个时间点入睡“最护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5 22:15 1

摘要:你每天几点睡觉?有人喜欢熬到深夜,有人坚持早睡早起,但你知道吗?入睡时间其实和心脏健康息息相关。

你每天几点睡觉?有人喜欢熬到深夜,有人坚持早睡早起,但你知道吗?入睡时间其实和心脏健康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睡得太早或太晚,都可能对心脏造成负担,而有一个黄金入睡时间,被证实最能“护心”。

很多人可能一直做错了,这个时间点,你睡对了吗?

你知道吗?心血管疾病每年夺走全球近1800万人的生命,是当之无愧的"头号杀手"。

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睡眠质量与健康息息相关,但睡眠时间点与心脏健康的关系却鲜有人关注。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大量数据,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

相比之下,那些在晚上10点前或午夜后入睡的人,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明显增加。

具体来看,相较于10点到11点入睡的基准组:

晚上10点前入睡的人群,心血管风险增加24%;晚上11点到午夜入睡的人群,风险增加12%;午夜后入睡的人群,风险飙升25%。

这一发现告诉我们,无论是睡得太早还是太晚,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似乎是心脏健康的"黄金时段"。

深度数据挖掘

这项研究的科学性何在?答案在于其庞大而精确的数据采集方法。

研究团队没有采用主观的睡眠日记或问卷调查,而是使用了客观的腕表式加速度计,类似于我们现在常用的智能手环。

参与者连续7天24小时佩戴这些设备,精确记录了他们的身体活动数据,从而推算出准确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睡眠时长和睡眠规律性。

这种方法避免了人们自我报告时常见的记忆偏差问题。

研究样本也相当庞大。英国生物样本库收集了超过50万人的健康信息,其中10万多人使用了加速度计进行监测。

经过严格筛选,排除了已有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的人群后,最终形成了88,026人的研究样本。

研究团队对这些参与者进行了平均5.7年的随访观察,期间记录到3,172例心血管疾病新发病例。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人员确定了最佳入睡时间窗口。

性别差异与睡眠风险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睡眠时间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女性似乎对睡眠时间更加敏感,特别是对于熬夜的不良反应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女性在午夜后入睡,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高达63%!

而对于男性,只有在晚上10点前过早入睡时才显示出17%的风险增加,熬夜对他们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女性的荷尔蒙水平有关。

研究人员推测,女性绝经前的雌激素保护作用可能会被睡眠节律紊乱所削弱,从而增加心血管风险。

无论男女,这一研究都提醒我们:睡眠时间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因素,特别是对女性而言更应重视。

为什么睡眠时间会对心脏健康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这与我们体内的生物钟息息相关。

人体的生物钟控制着我们的昼夜节律,影响着几乎所有的身体功能,包括血压调节、心率变化和血管功能。

当我们的睡眠时间与自然的生物节律不同步时,就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

这种紊乱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还会干扰身体的代谢过程,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已知危险因素。

另外,睡眠与我们体内的应激激素分泌也密切相关。

睡眠不足或生物钟紊乱会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升高,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研究表明,即使控制了睡眠时长、规律性、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已知风险因素后,入睡时间与心血管风险的"U型关系"依然存在,这证明入睡时间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健康指标。

了解了最佳睡眠时间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睡眠习惯呢?以下是几点实用建议:

把握黄金入睡时段:尽量在晚上10-11点之间入睡,给心脏最好的保护

保持作息规律避免频繁"熬夜+补觉"的模式,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相似的作息时间

改善睡眠环境:睡前减少蓝光摄入,不要频繁刷手机,保持卧室安静凉爽

整体健康管理: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对于那些因工作原因无法在理想时间段入睡的人(如轮班工作者),更应该注意其他心血管健康因素的管理,如定期体检、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以降低潜在风险。

这项基于近9万人、跨越5.7年的大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睡眠时间对心脏健康影响的科学证据。

它告诉我们,好睡眠是心脏的守护伞,而选择在晚上10-11点入睡,不仅是对身体的关爱,更是对长期健康的投资。

下次当你打算熬夜看剧或早早上床时,不妨想想你的心脏,把握那个黄金睡眠时段,为健康添砖加瓦。

信息来源:

英国医学杂志《欧洲心脏病学》

牛津大学睡眠研究中心

英国生物样本库数据分析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疾病数据库

《自然》杂志睡眠与健康专题研究

来源:胡博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