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松:优雅颠覆传统羽球赛道的法式掌门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6 09:24 1

摘要:提及聂松,体育圈的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她所打造的案例,业内确实耳熟能详。她是睿智优雅的新闻女王,李宁羽毛球板块锐意拓展的市场元老之一,也是统帅国际专业运动品牌百保力(Babolat)全球羽毛球中心的霸道总裁。


中国羽毛球市场有千亿规模潜力。

文|杨旺

体育大生意特约作者

提及聂松,体育圈的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她所打造的案例,业内确实耳熟能详。她是睿智优雅的新闻女王,李宁羽毛球板块锐意拓展的市场元老之一,也是统帅国际专业运动品牌百保力(Babolat)全球羽毛球中心的霸道总裁。

作为传统意义上“守成”的经营者、勇于“创新”的“破局者”,聂松用三次关键跨界,重新拓展了体育产业的边界。而无论是将小众运动推向大众市场,还是构建体育与多领域融合的商业生态,她用一次次扎实的实践,书写下女性企业家在体育商业领域的独特力量。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31号文《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将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纳入重点发展范围。作为后期深耕羽毛球行业的聂松,也以颠覆传统的勇气、精细化的经营、创新逻辑与商业哲学,为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考样本。

从媒体人转型体育人

聂松与体育的交集,始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一段特殊经历。

2008年7月底,“七朝古都”开封变得热闹异常,象征着“和平、友谊与梦想”的奥运火炬到了这里。从《百家讲坛》王立群、篮球巨人郑海霞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主设计者张武,他们手持“祥云”火炬,在这座1000年前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奏响了浪漫的交响乐。

年轻青涩的聂松,也位列15名火炬手中。或许是过于懵懂,她这段个人最为光鲜的50米火炬传递,竟没有安排人记录,甚至连前后交接的火炬手,也都忘记名字。唯一记得的,是168的火炬编号,一个充满寓意的号码牌。

聂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场

她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跌宕起伏的体育之路,将从这短短的50米开始。在此之前,她是有着 “国际化标签”的新闻人: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影电视制作专业博士,师从业内知名学者 William Scott Lucas(英国美加研究中心院长、BBC 常驻嘉宾),每年有机会成为他座下门徒的只有6人,而其中的考核过程也堪称千里走单骑——从实习、制片到国际组织实践,再到进入导师创立的媒体中心工作,聂松们的每一步,都在导师严厉的鞭策下完成。

严苛的学术与实践考核,让她练就了 “快速提炼核心信息、洞察趋势本质” 的能力。毕业后,她成为 BBC 伯明翰内容创意团队的首位亚洲籍成员,在国际媒体的工作中积累了全球化视野;2007 年归国加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后,节目是晚间段,但工作节奏依然是“欧洲时间”:下午4点到台,早7点结束。尽管熟稔国际新闻报道流程,但“缺乏商业创新空间” 的工作节奏,让她更渴望能直接参与“产业落地” 的领域。

聂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节目录制现场

现在看来,北京奥运会转播服务团队(IOC OBS)的工作经历,以及连续多年作为主转播商身份(她负责相关体育项目的转播内容创意及制作)参与大型赛事,这种基于体育和大赛的接触,让她对于体育的力量有了直观感受;而身为火炬手的经历,尤其是看到同为火炬手的李宁,在亿万人的关注下在鸟巢点燃主火炬的跨界,让她意识到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更是一种能够点燃群体共鸣的能量场。

这也成为她转向体育产业的关键。

十年积淀 “产业洞察力”

随后,她主动加入李宁羽毛球初始团队,成为市场部 5 位核心成员之一,开启了体育品牌运营的实战生涯。

彼时,国产体育品牌老大李宁正在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参与人群广泛的羽毛球被视为最好的切入点。

在李宁期间,聂松主导创立独立 IP 及消费者体验部门,以破局者的视角,打出一套 “商业组合拳”:

差异化战略:她敏锐地洞察到,单纯的价格与功能竞争已无法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必须从品牌内核、产品设计及市场定位上构建独特优势。在这一战略思想下,李宁不仅强化了设计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运动美学相融合,还聚焦细分运动品类羽毛球的独特性,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产品线。

自主赛事IP孵化:推出行业内首个自主羽毛球赛事IP——“五羽轮比”,打破传统赛制,以 “团队对抗 + 互动社交” 模式,实现 “赛事 IP 商业化闭环”—— 既通过赛事激活终端消费,又强化品牌在专业领域的话语权。这无疑开创了国内该运动品类自主孵化赛事IP并实现商业化闭环的先河。

年轻化品牌渗透: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基础上,聂松捕捉到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文化自信与个性表达的需求,通过跨界联名、明星代言,年轻参与者体验矩阵优化,进一步拓展了品牌在年轻群体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应该说,这种价值共生路径,为聂松后续独自主理国际品牌埋下了伏笔,并成功的将 “国家队专业装备” 的信任状、“高端科技产品” 的价值感、和“本土文化自信” 的归属感融为一体。

聂松在2013苏迪曼杯决赛现场

随后,聂松所率领的这支市场小分队一鼓作气,开始解锁一项项高难度的任务——在国内市场卓有成效后,李宁羽毛球以新加坡为圆心,辐射亚太市场,完成赞助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等多国队伍及个人运动员的合作,随后完善品牌海外布局。

直到李宁品牌战略调整、新加坡市场呈现稳定增长,“追求新挑战” 的聂松才选择了暂别,寻求下一个能 “释放产业价值” 的机会。

一分钟,敲定“东方破局计划”

2019 年,一份来自百保力的邀约递到聂松面前 —— 这家从未真正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国百年品牌,希望她牵头重启羽毛球业务。

当时的她,坦言自己有不少顾虑:一是前几任负责人任职都很短,二是这个岗位从未有过亚籍管理者。但她更看重其中所蕴含的‘机会’:“中国羽毛球参与人口超 2 亿,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而百保力的’法式运动美学’刚好能填补市场空白。”

为验证判断,聂松决定前往法国里昂展开两个月调研——深入前沿市场,走访生态圈的相关参与者,如当地球馆、店铺、运动俱乐部、行业协会、运动爱好者等,最终提炼出百保力的核心优势:“150 年的品牌积淀、家族企业的诚信稳健风格、对‘品质+ 专业 + 美学’的极致追求”及对高科技的持续投入。

而针对“如何激活中国市场”的命题 ,她明确提出 “第二增长曲线” 的思路:“欧洲市场的爆发靠‘极致品质+专业赛事绑定及顶级球员的共同成长’,中国市场则需‘体验 + 数字化’双驱动 —— 到中国去,不是简单卖产品,而是构建‘运动生态’。”

这番商业判断,最终促成品牌做出关键决策:将羽毛球全球中心设在上海 —— 这也是该品牌首次将核心业务中心设在法国以外的城市。

“我们把这一战略叫’入海’:中国市场是‘海’,既有消费潜力,又有数字化优势,能支撑品牌从‘0 到 1’搭建体系,再反向辐射全球。”聂松解释。

初创期,外界的质疑,内部的阻挠不是一般的小,但她云淡风轻地一笑而过。带着独特的“柔实力”的她,首创了“弹性团队协作模式”,允许员工根据项目需求自主组合团队——这种打破部门壁垒的机制,还孵化出了多个创新项目。“女性领导者更擅长倾听与连接,这在需要跨界协作的体育产业中尤为重要。”某合作企业CEO这样评价。

女性管理者的这种独到优势,还延伸到她对女性体育市场的精准洞察。2019年,聂松就主导推出了“她运动”产品理念。从女性运动装备的色彩美学到兼具功能性与时尚感的女性运动装备,从莫兰迪色系的瑜伽服到专为女性设计的羽毛球鞋,“女性市场不是传统男性运动市场的细分版,而是一个需要独立研究的价值领域。”聂松的这番话,如今已成为行业共识。

NEW PLAY,重构羽毛球的 “商业场景”

2023年9月22日晚,上海静安,一场时尚且国际范儿的Party——“羽宙星程”百保力品牌启航活动,李娜、皮红艳等体育明星的到场,让“法式羽球美学” 首次走进中国大众视野。

这场活动的背后,是聂松团队对中国市场的深度洞察:“年轻消费者不再只买‘能打球的装备’,而是雇佣‘多彩现代运动生活场景的产品及服务’—— 他们需要的是‘运动 + 社交 + 时尚’的融合体验。”

基于这一判断,聂松提出 “NEW PLAY”的品牌主张,核心是以“不设限、玩出界”为定位,融合法式运动美学、科技与艺术,通过精准“减法”设计与跨界场景创新,为新生代羽毛球爱好者提供兼具专业体验与法式松弛浪漫的运动生活范式,实现从专业竞技到多元场景的破圈。

聂松介绍“NEW PLAY”品牌主张

为落地这一主张,百保力在 2024-2025 年推出系列商业动作,聚焦 “场景破圈” 与 “全球联动”:

国内体验场景拓展:通过 “Energy Tour 国际赛事” 与 “羽境法兰西” 主题活动拓展科技与艺术体验场景。

跨界商业合作:以兰博基尼及米其林合作,将运动场景延伸至高端消费领域,触达高净值用户;

全球资源联动:2024 年巴黎奥运会期间,百保力全球海选品牌大使,同时组织团队访问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以 “体育文化交流” 为切入点,强化品牌的 “中法联结” 属性;2025 年正值品牌150 周年庆典,先后在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美国等国举办活动,将中国市场的 “场景创新” 联动全球。

千亿赛道的 “重构密码”:

政策与数据的双支撑

对品牌而言,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不仅在于 “人口基数”,更在于 “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叠加”。

“31 号文提出 2030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 7 万亿元,明确鼓励‘培育优质体育品牌、拓展体育消费场景’,这与我们的战略完全契合。” 聂松提到,此前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 号文”)已推动中国体育产业进入 “黄金增长期”,而 “31 号文” 更聚焦 “消费潜力释放”,为品牌提供了更明确的商业方向。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国家体育总局调研显示,羽毛球是中国参与人数第二多的运动(仅次于健步走),参与人口超 2.5 亿;中研普华研究院预测,2025 年中国羽毛球市场规模将达 32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6.8%。“但这还不是天花板——网球市场规模已达 500 亿元,而羽毛球的参与人口是网球的 3 倍以上,若能完善羽毛球运动行业 “装备为基、培训赋能、赛事聚势、场景拓界” 的全生态商业闭环 ,市场规模完全有望突破千亿。” 聂松判断。

聂松看好羽毛球市场未来

谈及行业未来,聂松将目光投向了“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她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体育教练,但会重构训练方式;AI不会替代线下运动,但会拓展体育体验的边界。“下一个十年,行业的竞争本质是价值重构能力的竞争——谁能把科技、内容、场景更高效地整合为当下被期待的体验,谁就能占据先机。”

对于年轻从业者,她给出的建议是“做行业的观察者而非跟风者”。“每天花半小时思考:如果现有规则都失效,你会如何重新设计这个行业?这种逆向思维,往往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聂松

来源:体育大生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