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四中全会定调三农!未来3大核心方向关系农民钱袋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6 08:48 1

摘要:对咱农民来说,“三农”政策从来都是最实在的民生大事,直接连着地里的收成、手里的收入和家里的日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开完,就专门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里,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明确为全党工作重中

对咱农民来说,“三农”政策从来都是最实在的民生大事,直接连着地里的收成、手里的收入和家里的日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开完,就专门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里,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明确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还划出了3个核心发力方向,每一个都跟农民的“钱袋子”紧紧挂钩,彻底给咱吃了定心丸。今天就把这些政策干货掰开揉碎了说,看看未来农村能有啥新变化,农民能得啥实在好处。

第一个方向:守好“饭碗田”,种地更稳、收益更高

咱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地里的收成,以前要么担心天旱水淹减产,要么愁种出来卖不上价。这次全会明确,要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放在首位,从根上解决“种好粮、多赚钱”的问题。

首先是耕地和科技“双保障”,确保产量稳。政策里说得很清楚,要严格保护耕地,还得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这不只是喊口号,现在已经在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扩大高产高效模式推广,像水肥一体化这些技术会越来越普及,让地里的产量实实在在往上走。更关键的是发展科技农业,以后不管是种子、农药还是耕种技术,都会有更多科技支持,就算遇到极端天气,抗风险能力也能强不少,不用再“看天吃饭”。

其次是从“种得好”到“卖得好”,收益能翻倍。以前不少农民种出来的东西没品牌,只能贱卖。现在政策要统筹发展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还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意味着,咱种的粮食、水果、蔬菜,经过加工、贴了品牌,就能卖更高的价钱。而且政府会支持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发展农村电商,以后不管是自家种的土特产,还是合作社的批量产品,都能通过线上线下卖到全国各地,不用再担心“丰产不丰收”。

对种粮的农民,政策补贴也会更到位。价格支持、种粮补贴、农业保险这些政策会持续强化,特别是针对大豆、油菜这些油料作物,还有专门的扩种扶持政策,保证种粮农民不吃亏、得实惠。

第二个方向:盘活“家门口”资源,增收渠道更宽

以前不少农民觉得,想多挣钱只能出去打工,家里的地、房子、院子都闲着可惜。这次全会明确要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核心就是帮农民把“家门口的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让增收的路更宽。

土地是根本,权益保障更稳。农民最看重的就是土地,这次政策给出了定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试点会扩大范围,确保绝大多数农户的承包地能顺延稳定。要是不想自己种,还能通过流转获得收益,政府会发布流转价格指数,保证流转费用在合理水平,不会让农民吃亏。宅基地也有新政策,确权登记后,自家的农房可以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比如改成民宿、农家乐,不用卖房就能赚租金、分红利,但得记住,城里人不能来农村买宅基地和农房,这是底线。

产业在家门,挣钱不用远走。政策特别鼓励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让农民能就近就业。一方面会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像庭院经济、林下经济这些适合家庭经营的项目,都会有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比如把乡村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搞特色民宿、采摘园,还会支持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就算是偏远地区,也能通过网络卖货。

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也会更强。以后政策扶持会跟“联农带农”挂钩,企业、合作社得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等方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政府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农村搞基础设施建设时,优先招本地农民干活,既能拿工资,又能改善家乡环境,一举两得。对出去打工的农民,也有保障措施,会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还会严查欠薪问题,保证辛苦钱能拿到手。

第三个方向:建好“新家园”,生活方便还值钱

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差”,基础设施跟不上,就算想搞产业也难。这次全会明确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就是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不仅住得舒服,还能吸引更多资源进来,间接帮农民增收。

人居环境先改善,日子更舒心。政策会深入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打实解决农村改厕、垃圾围村这些老问题。以后农村的污水会有人管,垃圾能及时清,房前屋后的环境会越来越整洁。同时基础设施会逐步完善,不管是修路、架桥,还是供水、供电、通网络,都会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会更稳,农民网购、直播卖货都更方便,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的交通也能更顺畅。

公共服务跟上来,生活有保障。以前农村最缺的是好医生、好老师,现在政策会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度。会继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让乡镇卫生院有更多靠谱的医生;教育资源也会下沉,农村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农村养老、社保等保障体系会更完善,就算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也能安享晚年,这其实是给农民减少了“后顾之忧”,相当于间接增加了可支配收入。

村子变美了、设施全了,吸引力自然就强了。不仅能留住本地人才,还能吸引城里的人来旅游、消费,甚至创业,带动村里的民宿、餐饮、土特产销售一起发展,形成“环境好—人气旺—收入高”的良性循环。

政策落地要注意啥?这些细节得记牢

这次全会定的方向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但农民朋友要想真正受益,这几点得提前留意:

第一,土地权益要盯紧。不管是土地延包还是宅基地确权,村里公示时一定要仔细看,有疑问及时向乡镇政府反映,确保自家的土地、房屋权益登记准确,这是以后享受政策的基础。

第二,产业发展找对路。别盲目跟风搞项目,比如村里适合种特色水果就专心做种植加工,靠近景区就发展乡村旅游,最好加入合作社或跟企业合作,降低风险,还能共享资源。

第三,政策信息要灵通。村里的公告栏、乡镇的政务平台要常看,像种粮补贴、技能培训、项目扶持这些信息,错过了就可惜了。有不懂的可以找村两委或驻村干部问清楚,别不好意思开口。

第四,风险底线要守住。搞土地流转、农房出租时,一定要签正规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参与集体经营或入股时,要了解清楚项目风险,不盲目投资,保护好自己的血汗钱。

最后想说的是,二十届四中全会给“三农”定的这些方向,说到底就是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甜头。从保护耕地、科技兴农,到盘活资源、拓宽增收路,再到建设和美乡村,每一步都踩在了农民的需求点上。

以后,咱农民不用再为种粮发愁,不用再为挣钱远走他乡,在家门口就能把日子过红火。随着这些政策一步步落地,农业会变成更有前景的产业,农村会变成宜居的家园,农民的“钱袋子”也会越来越鼓,这就是咱农村人最实在的幸福。

如果你们村已经开始落实这些政策,或者你对土地流转、特色产业发展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一起聊聊这些关乎咱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

来源:木子聊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