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代被称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望岳》的小诗,历来被称为高山仰止的优秀诗篇。
中国古代被称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望岳》的小诗,历来被称为高山仰止的优秀诗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代.杜甫《望岳》
这是唐朝时期大诗人杜甫年轻时写的一首小诗,这时的杜甫认为自己学业有成,可以去求取功名。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没想到名落孙山意外落榜。年轻的诗人与友人结伴遍游各地,排遣心中郁闷。杜甫此时年轻气盛,他对初次科举考试落榜并不在心。当他和友人来到山东的时候,意气风发又豪气冲天登上泰山,写下著名的诗篇《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杜甫开篇诗句中的“岱宗”,指的就是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是中国神圣的名山,在年轻的诗人心中,此时能亲眼见到泰山,并且登临,杜甫诗意浓浓自问“岱宗夫如何”?诗人远远望见泰山,高大冲云天又早有闻名,年轻的他兴奋用豪迈大气的诗句自答“齐鲁青未了”。泰山在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横亘齐国和鲁国,诗人巧用历中和地理知识,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写出泰山方圆广大,传神地烘托泰山巍巍高大。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诗人第一次见到心意已久的泰山,诗赞不停“造化钟神秀”,大自然的造化之美集中展现在泰山,它神奇又有秀气,让诗人见之写诗如歌心飞扬,又继续诗赞之“阴阳割昏晓”。古代大山之北为阴,大山之南为阳。诗人抒情又夸张泰山之高大,一面可见是夕阳黄昏时,而另一面是朝阳初晓。而泰山刺破青天,就在一个“割”字见高峰峻险之美。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杜甫诗中抒情描写泰山之景,已经纵横交叉大气磅礴,触景生情更有“胸中荡层云”的高远诗意。他登上山去,云彩飘飘来,心中荡层云,此时不见科考失意,佇望远方应有豪情随云生。
诗人面对泰山之景情怀满满,竟然“决眦入归鸟”,他睁大眼睛看不够,远方的飞鸟已归山林之时,依然在观景遐思之时不愿下山。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诗人此时还只在日观峰上,没有登上泰山之颠,他仰望又相信自己“会当凌绝顶”。
诗人此时正当年轻有壮志之时,他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才气。所以诗人以景触情于心愿,他心在泰山绝顶高处,寓意高远的人生情怀。要努力又热情地攀上顶峰,那时会“一览众山小”,群山都会因此矮上几分。
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登上泰山,心意在长啸,又把诗意升华到哲理的境界。杜甫“诗圣”之大名为后人公认,而《望岳》小诗也成为最优秀、最有名气唐诗之一。
每周一文,谢谢阅读友人。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