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沐:数据破大案,柔情系小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5 00:02 1

摘要:深夜,江汉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办公室,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屏幕蓝光在寂静中流动。覃沐盯着眼前的数据清单,指尖在鼠标上微微停顿,屏幕里,十几条看似无关的转账记录正慢慢聚拢,像散落的珠子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起。

深夜,江汉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办公室,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屏幕蓝光在寂静中流动。覃沐盯着眼前的数据清单,指尖在鼠标上微微停顿,屏幕里,十几条看似无关的转账记录正慢慢聚拢,像散落的珠子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起。

“再捋一遍资金流,应该就能锁定涉案人员了。”他低声自语,眼里闪着光。这是覃沐从警8年来,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案子没破,心就放不下。

从“刑侦新兵”到“数据尖兵”:化热爱为破局利刃

2017年参警时,覃沐还是派出所里跟着老民警跑现场的“新兵”,刑侦岗位的摸爬滚打,让他明白“办案子光有冲劲不够,还得有方法”;来到分局治安大队后,面对更复杂的集群犯罪,他更深刻体会到“数据就是新时代的侦查线索”。

2023年,分局成立剥茧专班,覃沐主动请缨加入。可刚接触数据分析时,他是个实打实的“小白”,看着海量的数据,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既然不懂,就从零学起。” 覃沐把对办案的热爱用在学习上:下班后,别人休息,他对照网课啃数据分析教程,笔记本上记满了公式和操作要点,常常学到凌晨;白天上班,他学以致用,把刚学到的方法立刻用到案子里实操。

那段时间,他的电脑里存着十几个案件的数据分析模板,每个模板都标注着“修改版1”“优化版3”的字样。“第一次用数据找到涉案团伙核心人员时,比破案本身还激动。”覃沐笑着回忆,正是这份对办案的热爱,让他在数据海洋里越游越广、越钻越深。

更难得的是,他不满足于“照搬方法”,还善于创新。经过反复打磨,他摸索出一套分析研判工作机制,这套“新打法”,很快在实战中显了威。

大案攻坚:用数据织就天网,凭责任扛起重担

2024年初,一起重大网络介绍卖淫案浮出水面。案件涉及人员多、地域广,线索像一团乱麻,案件侦办一度陷入僵局。

覃沐接下研判重任后,把自己“钉”在了办公室。他先从平台数据入手,将上万条资金往来明细导出,逐一对标筛选。“光梳理涉案人员的转账流水,就用了三天三夜。”覃沐的办公桌上常备三个绿油油的小瓶子,分别是花露水、青草药膏以及风油精。“别小瞧这些瓶瓶罐罐,”覃沐笑着说,“晚上研判时困了,我就闻一闻、抹一抹,立马就来精神了。但长期只用一种会‘免疫’,所以我备了三瓶不一样的。”

覃沐记得,有一次,他发现了一伙涉案人员的作案线索——某账号频繁向多个账号转账,转账时间都在深夜,且账号所有人轨迹与此前掌握的作案窝点高度重合。“就是他们了!”覃沐立刻协调联系多个派出所的办案民警,制定联合抓捕方案。抓捕前一晚,他熬了个通宵,把窝点位置、涉案人员数量、抓捕路线都标注在地图上,甚至细化到“哪个民警控制核心嫌疑人”。

这场艰难的攻坚战最终大获全胜,武汉警方依法刑事拘留100余人。覃沐还整理出省外涉案人员线索和详细的办案指引,发给15个省市的办案单位协查。因在案件侦办中贡献突出,他被记个人二等功。可拿到奖章时,他却说:“比起奖章,更开心的是把这帮害群之马揪出来了,老百姓能更安心。”

铁汉也有柔情处:最牵挂的是家,更放不下的是群众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每次视频通话,儿子稚嫩的声音总会让覃沐心头一软。

今年1月,两岁的儿子突发高烧,妻子发来照片:孩子小脸通红,挂着泪珠,手上扎着输液针。那晚,覃沐正在追踪一个案子的关键线索,屏幕上是嫌疑人不断更新的轨迹,手机里是儿子虚弱的模样。他盯着手机看了足足半分钟,深吸一口气,把手机调成静音,重新看向电脑屏幕。覃沐说,那晚他加了个通宵,直到锁定嫌疑人位置,才匆匆给妻子发了条消息:“忙完就回,照顾好儿子。”

其实,覃沐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弥补对家人的亏欠。因为经常晚上八点半要集结参与抓捕,他总会在下午五点半下班后,顶着晚高峰的车流,驱车20多公里回家,只为陪妻子和儿子吃一顿晚饭。“来回通勤就要两小时,在家待的时间也就三四十分钟,何必呢?”同事常这样问他。覃沐每次都笑着回答:“看着儿子,喂他吃两口饭,听老婆说两句家常,再累也觉得浑身是劲。”饭一吃完,他又立刻告别家人,驱车返回单位。有次儿子拉着他的手不让走,他蹲下来,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爸爸要去抓坏人,等爸爸回来给你买玩具。”

夜色渐浓,覃沐终于整理完手头的数据,他拿起手机,看着妻子发来的儿子熟睡的视频,嘴角露出温柔的笑意。窗外,城市的灯光点点闪烁,他知道,自己多一分坚守,这方土地就多一分平安。

来源:案件前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