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在fab里的岗位是PIE/PDE,那么经常会去看layout,我们在layout里看到一大堆“假栅”(Dummy Gate),第一反应经常是:只是填空用的,为了平坦化、避免 CMP 问题。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随着 FinFET / GAA 向更小节点推进
如果你在fab里的岗位是PIE/PDE,那么经常会去看layout,我们在layout里看到一大堆“假栅”(Dummy Gate),第一反应经常是:只是填空用的,为了平坦化、避免 CMP 问题。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随着 FinFET / GAA 向更小节点推进,Dummy Gate 对局部应力、电场边界、工作函数和最终金属栅的形成都有实质性影响,进而会改变器件的阈值电压(Vt)分布和匹配性。理解这些细节,对良率优化和模拟/SRAM 设计尤为关键。
一、先把基本事实说清楚:Dummy Gate 的两类角色
工艺形貌补偿(最直观):在栅线稀疏区放 Dummy 保持栅密度,使 CMP/etch 等步骤更均匀,避免凹凸和薄膜厚度变化。电性/力学耦合体(不易觉察,但非常真实):Dummy 改变周围的应力场、电场分布、热/氧化历史以及后段金属栅的填充条件,最终会影响沟道的能带、界面态和 Work Function,从而改变 Vt。二、机制详解:Dummy 为什么会影响 Vt
1) 机械应力(stress)与能带结构
Dummy 在版图中改变材料分布与约束条件,尤其在 STI 边界和角落处。局部的拉压应力会微量改变硅中价带/导带的位置(应变改变能带),这会让沟道的阈值发生偏移。在 Fin(或纳米片)器件里,Fin 高度、侧壁应力与周围结构耦合紧密,Dummy 的存在会造成左右或前后不对称的应力场,加剧mismatch程度。2) Dummy 的热历史与氧化残留影响 Front-end/后段栅结构
在 Gate-Last 流程里,前段常用多晶硅(或无定形硅)作为占位,后段在较低或不同温度下移除并沉积金属栅(DGR)。不同的位置(有 Dummy / 无 Dummy)在高温步骤(如氧化、退火、RTA)中局部温度场、氧扩散、界面层(interfacial oxide)生长速率会有差异,导致最终栅介电的等效氧化层厚度(EOT)和界面状态不同,从而影响 Vt。3) Work Function 的微小差异
金属栅的实际有效 work-function 依赖于金属种类、沉积均匀性以及底层界面状态。如果 Dummy 区域在 DGR 或金属填充时导致形貌、空洞或污染不同,会使得局部的 work-function 有细微差异,Vt 因而偏移。例如,一些位置存在更厚的残留氧化层,会隔离一部分金属与沟道的直接作用,从而改变有效 WF。4) 电场边界与 Fringe Field 效应
Dummy 改变了临近器件的边缘电势和侧向电场。边缘器件在不同 Dummy 间距下其侧漏和启动电压会不一样,这在模拟电路和 SRAM 的匹配上尤为敏感。对短通道器件来说,边缘电场改变会直接影响阈值调制。5) 制造偏差放大(pattern loading / etch loading / CMP dishing)
不同的栅密度会引起刻蚀速率、沉积覆盖与 CMP 去除速率的变化(即 pattern-loading 效应)。这些形貌差异会体现在后续金属层或栅极厚度上,间接影响 Vt。例如,局部出现 dishing 或微小的厚度不均,会导致局部 EOT/Vt 系统性偏移。6) 边缘粗糙及 LER(Line-Edge Roughness)影响
Dummy 布局会影响光刻曝光/干涉场分布与后续刻蚀,进而影响 LER。对于极小尺寸沟道,LER 对 Vt 的统计分布有可观贡献。三、在工艺产线上能观测到的现象
Wafer map 上的区域性偏移:常看到芯片边缘或稀疏区 Vt 平均值偏高/偏低。SRAM 单元敏感:SRAM 的静态噪声容限(SNM)、读取/写入稳定性受 Vt 微扰显著影响,常与 Dummy 布局有关。Core vs Edge 差异:核心区(栅密度高)与边缘区差异明显,尤其是在 CP 与 FT 数据中体现为不同的 Id–Vg 曲线形状或阈值分布宽度。工艺验证实验:改变 Dummy 密度/间距会导致统计上可重复的 Vt 偏移(可被 TCAD 或工艺试片证实)。四、为什么这很重要
良率与性能:Vt 偏移意味着速度、功耗、静态泄漏都会系统性变化,最终影响芯片良率与产品规格达成率。电路匹配:模拟电路、时序敏感电路和 SRAM 对器件匹配要求严格,Dummy 导致的微小偏移会直接影响 yield 和可靠性。设计与 DRC:如果忽视 Dummy 的电性影响,版图级的 DRC/DRM 规则设计会导致后期反复返工。五、可行的缓解与优化手段
这里列出工程上常用、且能直接落地的措施,按版图、工艺与验证三类整理。
A. 版图层面(Layout / EDA)
合理的 Dummy Density Rule:确保不同区块的栅线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平滑过渡,避免突变。局部密度过渡带:在稀疏区和密集区之间增加缓冲带而不是直接跳变。智能 Dummy 放置(layout-aware):对关键单元(SRAM、模拟)采用特定 Dummy 模板,使其周边环境一致。Avoid asymmetric dummy:对匹配对(differential pairs / SRAM bitcells)两侧 Dummy 保持对称。B. 工艺控制(Process)
优化 DGR 流程:在 Dummy remove/metal fill 前后控制清洗与残留处理,减少界面层差异。CMP/etch recipe 调整:针对已知 pattern-loading 问题做局部 recipe 优化或使用补偿性化学品。局部热预算一致性:尽量避免在有显著版图差异处引入额外热处理差异。沉积/填充均匀性检校:金属栅沉积过程需关注局部空隙与覆盖度,避免局部化学计量变化。C. 验证与数据驱动(Metrology / Test)
使用 CP wafer map + device extraction:从电测试提取 Vt、SS、Id0,对比版图 Dummy 分布。TCAD/EM simulation:针对可疑版图做应力/电场/工作函数仿真,验证物理机理。试片实验(A/B test):设计有/无 Dummy 的试片区,量化偏移并评估修正策略。在设计早期做 co-optimization:版图、process、circuit 三方联动,避免后端补救成本高。六、几点工程经验
在 SRAM 周围,即便 Dummy 看起来“多余”,也建议按严格模板布置,少量的不对称就会在 SNM 上体现出来。不要仅用全片平均值判断问题,关注局部偏移(sub-die/region)通常更能定位 Dummy 相关问题。在 Gate-Last 流程里,DGR 后的清洗与预处理步骤容易被忽视,但它们对最终 WF 影响大。对于极小尺寸器件,LER 的影响不可忽略:尽量在光刻/刻蚀阶段控制曝光剂量与后刻蚀修整。Dummy Gate 真不是“看着随便放就行”的占位物——它既影响形貌,也影响电性。工程上应把 Dummy 当作设计变量来管理:在版图层面做出规范,在工艺上做出控制,在验证上做出量化。要做到这点,设计、工艺和测试三条线必须并行协作。
来源:卡比獸p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