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让秦腔艺术之花永远灿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5 01:09 1

摘要: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深切缅怀之情,相聚于此,隆重举行任哲中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晚会,共同追忆先生非凡的艺术人生,感悟他崇高的人格魅力,传承他深厚的艺术精神,以此激励后学。在此,我谨代表戏曲研究院全体同仁,向各位领导、来宾以及广大戏迷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戏迷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深切缅怀之情,相聚于此,隆重举行任哲中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晚会,共同追忆先生非凡的艺术人生,感悟他崇高的人格魅力,传承他深厚的艺术精神,以此激励后学。在此,我谨代表戏曲研究院全体同仁,向各位领导、来宾以及广大戏迷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任哲中先生(1925-1995),是我国秦腔艺术史上一位卓越的表演艺术家,是秦腔“任派”艺术的创始人,更是一位德艺双馨、令人景仰的艺术大师。先生原名任甲荣、任兴华,自幼痴迷戏曲,十三岁便踏入“兴民剧社”正式学艺,师从晁天民先生开蒙。初习旦角,后转小生,凭借过人的天资与刻苦的钻研,仅半年余便崭露头角,登上舞台。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先生转益多师、广纳博采,艺术造诣日益精深,代表剧目丰富多样,如《坐窑》《双黄逼宫》《伐子都》《周仁回府》《花亭相会》《激友》《哭祖庙》等,无一不彰显其深厚的功底与独特的风格。

1943年,先生以《周仁回府》一剧饰周仁,唱腔酣畅淋漓、刚柔相济,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一时轰动西北剧坛,被广大观众由衷赞为“活周仁”。这一经典形象,不仅成为先生艺术生涯的里程碑,更奠定了他在秦腔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1954年,先生加入陕西省戏曲剧院,艺术生命迎来新的飞跃。他先后成功塑造了《屈原》中的宋玉、《法门寺》中的傅朋、《春秋配》中的李华、《十五贯》中的熊友兰、《卧虎令》中的刘秀,以及在现代戏《血泪仇》中饰演的王东才、《祝福》中的贺老六等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任哲中先生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舞台作风严谨认真,表演风格洒脱而不失稳重、细腻中见大气、含蓄中显典雅。他尤其善于发挥个人嗓音特点,融情于声、声情并茂,既深得中路秦腔的传统精髓,又积极吸收西路秦腔的特长,同时巧妙化用旦角行腔中旋转多变、细腻抒情的元素,最终形成了苍劲而婉转、和谐而脱俗的“任派”唱腔,令人听之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任哲中先生不仅艺术成就卓越,其自身修养与艺德更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他待人真诚、治艺严谨,一生淡泊名利、倾心艺术,对后辈悉心指导、无私提携,真正做到了“戏比天大、德如地厚”。他的艺术生命与人格风骨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传承与弘扬。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唱段和经典的角色,更是一种对艺术极致追求、对人民深情奉献的精神力量。这份力量,将持续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作为先生的后辈同仁,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院将继续坚持“创新强院、精品立院、演出富院、人才兴院、科学治院”的发展原则,紧紧围绕“创新剧院、精品剧院、和谐剧院、幸福剧院”的建设目标,以任哲中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持续加强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深耕传统、拥抱时代,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用心、用情服务人民,为推动秦腔艺术的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感谢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秦腔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让我们共同铭记任哲中先生的艺术人生与精神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秦腔艺术之花永远灿烂!

谢谢大家!

来源:秦之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