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人工智能技术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融合,产业竞争已正式进入“生态比拼”的下半场。在此行业变革节点,2026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展今日启动筹备工作,以深度行业洞察为锚点,聚焦生态协同核心需求,定向为具备战略远见的企业预留“决胜席位”,助力其在产业生态竞争中抢占先机、
本报北京10月24日电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融合,产业竞争已正式进入“生态比拼”的下半场。在此行业变革节点,2026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展今日启动筹备工作,以深度行业洞察为锚点,聚焦生态协同核心需求,定向为具备战略远见的企业预留“决胜席位”,助力其在产业生态竞争中抢占先机、构建优势,彰显展会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与引领力。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经历深刻转型:早期依托单一技术或产品实现增长的模式逐渐式微,以“技术协同、资源互通、场景共建”为核心的生态竞争成为新主线。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产品性能比拼,更延伸至产业链整合能力、跨领域协作广度及生态话语权构建。然而,部分展会仍停留在传统展示思维,未能精准匹配产业“生态竞争”需求,难以提供支撑企业战略布局的深度资源与协同渠道,导致企业参展价值与战略发展诉求脱节。
2026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展立足行业下半场竞争本质,以“赋能生态决胜”为核心定位,其“决胜席位”的设置,并非简单的展位资源,而是企业融入产业核心生态、参与未来竞争的“战略入场券”。组委会表示,展会深度整合产业链全环节资源,构建“技术-资源-市场-资本”四位一体的生态服务体系,让每一个“决胜席位”都成为企业链接生态核心资源、夯实竞争优势的关键支点,这一定位与普通展会形成鲜明区隔。
为支撑企业在生态竞争中实现突破,展会围绕“决胜”需求打造三大核心赋能体系。其一,生态协同构建体系:聚焦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通过“决胜席位”的精准筛选,确保入选企业覆盖算力基础设施、核心算法、智能硬件、行业解决方案等关键领域,形成结构完整、优势互补的生态矩阵。同期举办“AI生态战略峰会”,邀请行业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及政策研究专家,共同探讨生态竞争规则与协同发展路径,助力企业明晰战略方向。
其二,核心资源链接体系:依托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资源网络,为“决胜席位”企业定向匹配全球优质资源。在技术层面,联动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25所顶尖高校科研团队,及谷歌、华为等企业研发中心,搭建“生态技术联合实验室”,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成果转化;在市场层面,整合超1600家跨国企业及4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采购需求,提供“一对一”定制化供需对接,往届同类资源对接模式下,企业国际订单达成率超62%;在资本层面,邀约红杉资本、高瓴创投等35家国际头部机构,举办“生态创新投融资闭门会”,为企业提供战略融资与资源整合支持。
其三,竞争优势强化体系:为“决胜席位”企业提供专属品牌与行业话语权赋能。核心企业可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竞争白皮书》编制,其技术成果与生态理念将作为行业案例重点呈现;借助500余家全球顶级媒体构建的传播矩阵,企业生态竞争优势将实现多维度、全球化传播,助力其在行业生态中树立引领形象。此外,展会还将组建“AI生态联盟”,“决胜席位”企业自动成为核心成员,参与生态规则制定与资源分配,强化行业竞争话语权。
目前,“决胜席位”预约通道已正式开启,组委会将从生态协同价值、技术创新实力、全球竞争潜力等维度对申请企业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吸纳具备生态共建能力与战略远见的优质主体。从初期预约情况来看,申请企业涵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既有布局基础层的算力企业,也有深耕垂直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国际创新力量预约占比达36%。
业内专家指出,2026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展以“生态竞争”的行业洞察为核心,将参展行为升维至企业战略布局层面,不仅为行业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态协同平台,更将助力企业在AI下半场竞争中夯实核心优势,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的生态化方向发展。
来源:会展张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