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先抛开那些“完美妈妈”的幻想。哪个当妈的没吼过孩子?作业磨蹭到晚上十点、一碗饭扣在刚拖的地上、俩娃为了一个玩具打得哭天抢地……这些时候,脾气“噌”一下就上来,声音不自觉提高八度,甚至想砸点什么东西——太正常了。
咱们先抛开那些“完美妈妈”的幻想。哪个当妈的没吼过孩子?作业磨蹭到晚上十点、一碗饭扣在刚拖的地上、俩娃为了一个玩具打得哭天抢地……这些时候,脾气“噌”一下就上来,声音不自觉提高八度,甚至想砸点什么东西——太正常了。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问题在于,吼完了,炸完了,看着孩子惊恐或委屈的小脸,那股排山倒海的愧疚和自责,几乎能把自己淹没。我们一边后悔,一边发誓再也不这样了,可下次类似的场景出现,那个“恶魔”一样的自己,好像又不受控制地跑了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
真相是:你的情绪失控,往往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你自己内心的“蓄水池”已经满了。
想象一下,你心里有个情绪蓄水池。白天工作的压力、家务的琐碎、和家人的摩擦、对自己的不满意……这些就像不断流入的水。而你的休息、放松、丈夫的理解和分担、属于自己的哪怕10分钟安静时光,这些就是排水口。
当一个妈妈反复情绪失控,通常不是因为某一次水流太大,而是她的排水系统早就堵死了,蓄水池长期处于高位状态。孩子任何一个微小的行为,都只是那“最后一滴水”,让整个水池瞬间决堤。
所以,妈妈们,请记住第一点:当你又要爆发时,请先给自己一个“暂停”。
这不是在教你对孩子冷暴力。而是在你感觉到怒火已经冲到喉咙的那一刻,对自己说:“停!我需要冷静一下。”
你可以:
立刻转身,走进卫生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深呼吸三次。去厨房,倒一杯水,慢慢喝完。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需要冷静一下,我们五分钟后再谈。”这短短的几十秒到几分钟,是你从“动物脑”(本能反应)切换到“理智脑”的关键。它让你避免在盛怒之下,说出那些像刀子一样的话:“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这些话,你说出来就后悔,但孩子会当真,会刻在心里。
好,现在轮到爸爸们了。这是你们的重点部分。
如果你发现你的妻子经常情绪失控,请你千万不要做以下两件事:
站在一边说风凉话:“你又怎么了?”“至于发这么大火吗?”“你就不能好好说?” —— 这话是汽油,不是灭火器。它会让你妻子觉得,在这个家里,她孤立无援,连情绪都是错的。当“甩手掌柜”,或者只会“诈尸式育儿”。 平时看不见人,一出现就指责妈妈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对。那爸爸该爸爸该做什么?你是你妻子“情绪蓄水池”最重要的疏通工和守护者。
你的任务不是去评判她对错,而是去分担和接住她的情绪。
主动分担,别等安排。 下班回家,看到水池的碗没洗,默默洗掉;看到地脏了,顺手拖一下;主动给孩子洗澡、讲睡前故事。你多做一件家务,她心里的水就少积一分。给她“充电”的时间。 周末对她说:“今天下午我给你放假,你出去跟朋友喝个咖啡/看场电影/哪怕就在车里发呆,孩子交给我。”这几个小时的独处时间,对她来说是巨大的能量补给。当她情绪崩溃时,抱住她,或者说一句:“我知道你太累了,没事,有我在。” 这句话的威力,胜过千言万语。它传递的意思是:我看见了你的辛苦,我和你是一边的。很多时候,妈妈要的不是你真的帮她解决多大的难题,仅仅是“被看见”、“被理解”,那股无名火就能消下去一大半。
最后,我们再回到妈妈这边。
除了依靠队友,我们自己也要学会给情绪找到出口。
降低期待。 放过自己,你不是超人妈妈。家里乱一点没关系,孩子偶尔吃顿外卖也没关系。允许自己犯错,也允许孩子有成长的反复。找到你的“泄洪道”。 也许是跑步、听音乐、写日记、跟闺蜜吐槽。总之,找一个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孩子、不伤害关系的方式,把心里的垃圾情绪倒出去。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如果我们还是没忍住,吼了孩子。事后一定要道歉。抱着他说:“宝宝,对不起,妈妈刚才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妈妈不对。但妈妈希望你下次能快点写作业/好好吃饭,妈妈爱你。”道歉不会损害你的权威,反而会教会孩子两件重要的事:
1. 人人都会犯错,但我们要勇于承认;
2. 情绪是可以被管理的。
家,应该是一个讲爱的地方,而不是比拼谁的声音大、谁的脾气爆的战场。妈妈的平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而这股“风水”,需要妈妈自己的努力,更需要爸爸用行动去守护。
从今天起,别再单打独斗了。妈妈学会喊“停”,爸爸学会“上”,你们是战友,一起把那个情绪失控的“怪兽”,赶出家门外。
来源:育儿小懒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