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年买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车里装的大屏幕能旋转,车门带感应,表面看科技感十足,实际用起来不是卡顿就是误触。更糟心的是,但凡有人在网上抱怨车机死机、续航虚标,帖子没两天就消失了,搞不好还会收到车企法务部的律师函。最近某品牌法务部账号因违规被平台封禁,反而让网友
这两年买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车里装的大屏幕能旋转,车门带感应,表面看科技感十足,实际用起来不是卡顿就是误触。更糟心的是,但凡有人在网上抱怨车机死机、续航虚标,帖子没两天就消失了,搞不好还会收到车企法务部的律师函。最近某品牌法务部账号因违规被平台封禁,反而让网友拍手叫好。
这些车企的法务团队最爱把“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挂嘴边,干的事却像在搞文字狱。有车主反馈刹车异响,视频被投诉下架;有人直播曝光电池自燃,直播间遭恶意举报;甚至批评车内异味大,都能被扣上“抹黑国产”的帽子。
更离谱的是,某品牌把车主维权群告上法庭,理由是群名用了“XX车型故障”字样。这些操作背后,藏着车企对产品缺陷的恐惧——毕竟靠组装供应链攒出来的车,毛病一抓一大把。
传统车企遇到问题大多选择召回或升级。大众EA888烧机油,本田解决机油乳化,至少还给消费者交代。但某些新势力品牌连底盘都调不匀,却敢标榜“豪华平权”,出了问题第一反应是堵用户的嘴。
业内人透露,这些企业法务预算年年涨,专门盯着社交媒体删帖,律师函模板比技术专利还齐全。难怪有人调侃,看车企水平不用试驾,法务部越活跃的车越要躲远点。
现在车主们学聪明了,发帖避开车名用代号,故障视频加密上传。可当一家企业把精力全花在公关而非产品上,这份心虚迟早会从财务报表里漏出来。今年上半年,某以法务强悍闻名的品牌销量暴跌40%,而另两家专注解决实际问题的车企却逆势增长。数据比律师函更有说服力。
来源:孙传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