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城投公司未来路在何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3 22:28 1

摘要:面对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其发展逻辑正从传统的“融资-建设”模式,转向以市场化运营、产业培育和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十五五”时期将是城投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

面对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其发展逻辑正从传统的“融资-建设”模式,转向以市场化运营、产业培育和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1.转型的底层逻辑

①城市发展逻辑之变:全国城镇化率已超60%,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未来的核心是追求城市资产价值、服务能力和产业效能的最大化

这意味着城投公司必须从“盖楼修路”转向思考如何让现有资产产生更大效益。

②地方财政模式之变:传统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财政正在向“产业财政”转型。

政府的收入将更多依赖于产业发展带来的税收。

因此,城投公司的使命也从完成基建任务,转向培育产业、孵化企业,为地方打造长期、健康的税源基础。

③风险防控政策之变:严控新增债务仍是“十五五”的主基调,城投公司的融资监管不会放松。

同时,城投公司将被纳入更广泛的“三债统管”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和国企债务)视野中。

这倒逼城投必须依靠自身健康的现金流和规范的融资来谋求发展。

2.转型的根本路径

①从“建设者”到“运营者”与“合伙人”

成为“城市综合运营商”:利用其长期积累的经验,从“建设城市”转向“运营城市”,深度参与市政、环卫、物业、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获取稳定现金流。

成为“产业合伙人”:地方财政模式正从“土地财政”转向“产业财政”。城投公司应凭借对地方的了解,充当产业孵化器和助推器,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培育新兴产业,分享产业成长红利。

②以“时间”和“价值”换空间

债务置换与剥离:对于纯公益性项目形成的债务,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通过债务置换等方式剥离,明确政府债务边界。

资产证券化:大力推动公募REITs、资产支持证券(ABS) 等工具落地,将已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权益出售,回笼资金用于降债。

创新融资工具:积极开拓绿色债券、科创债券等符合政策导向的新型融资渠道。

③盘活存量与开拓增量

精耕细作存量资产:系统梳理并盘活手上的物业、停车场、数据资源、特许经营权等,通过提升运营效率、金融工具盘活等方式,让“沉睡的资产”产生价值。

开拓市场化业务:围绕城市发展需求,切入水务、能源服务、供应链贸易等领域。同时,结合区域优势,探索产业投资、园区运营,从“房东”变“股东”。

④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人事“硬隔离”: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市场化选聘、市场化薪酬和考核,彻底改变机关化的管理模式。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严防投资风险。

总结:顺势而为,稳健前行

地方城投公司的转型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需要地方政府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真正做到“甩掉包袱、脱离政府、轻装上阵”。

面对“十五五”期间的转型,城投公司:

对内要聚焦能力重塑,主动将自己从“管理员”定位调整为“运营师”和“服务商”。

对外要把握政策机遇,密切关注国家在“十五五”期间关于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支持。

“活下去”的关键在于,彻底告别对政府信用的依赖和“借新还旧”的路径;

“活得好”的关键在于,找到自己在市场经济中不可替代的生态位。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