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啥晚播的小麦容易长不好?核心问题是 “积温不够”。就像人吃饭得吃饱才有力气长,小麦生长也需要积累足够的热量。每晚播一天,冬前有效积温就少 8-10℃,麦苗分蘖能力会变弱,根系也长不发达,冬天抗冻性差,来年成穗数自然受影响。
霜降都过了,前期经历过接近一个月的阴雨天的黄淮海地区不少种地的老百姓还在地头犯愁。
持续的秋雨把土地泡得泥泞,播种机根本下不了地,就算勉强用小型旋耕机整地,种子撒下去也担心不出苗 。
因为担心雨天地太湿,播完后闷坏了种子。看着日历上的日子,大家心里都打鼓:今年小麦晚种是板上钉钉了,这收成还能有指望吗?
其实不用太焦虑,农业专家早就说了,晚播不等于绝收。2024 年黄淮海地区不少晚播麦田,经过科学管理,亩产照样达到 426 公斤,有的甚至比早播田还高产。
关键是我们得放下 “凭经验” 的老办法,学会用技术帮麦苗 “促弱转壮”,让晚播苗也能实现逆袭。
为啥晚播的小麦容易长不好?核心问题是 “积温不够”。就像人吃饭得吃饱才有力气长,小麦生长也需要积累足够的热量。每晚播一天,冬前有效积温就少 8-10℃,麦苗分蘖能力会变弱,根系也长不发达,冬天抗冻性差,来年成穗数自然受影响。
但今年的情况也有好的一面,持续降雨让土壤底墒特别足。“麦喜隔年墒”,这可是小麦越冬的天然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用科学办法弥补播期推迟的损失。
晚播小麦想逆袭,选品种是头道关,方向错了再努力也白搭。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的数据显示,选对晚播专用品种,能挽回 60%-70% 的产量损失。那该怎么选?记住三个标准就行:
首先得选春化时间短的品种。比如半冬性偏春性的鲁研 951,或者弱春性的烟农 1212,它们完成春化比普通品种快 5-7 天,能抢回不少生长时间 —— 要是不确定品种特性,可到当地农技站要份 “晚播品种推荐表”,上面会标清春化周期和抗逆性。
其次要抗冻性强,就算晚播,幼苗也得扛住 - 8℃的短期低温,不然冬天容易冻死。
最后优先选灌浆速度快的,后期能高效转化养分,千粒重长得更快,像去年鲁北地区种的济麦 44,灌浆期比普通品种短 3 天,还能保证千粒重 38 克以上。
千万别犯贪大穗的错!最好拿着当地的积温预报,对照品种说明书选,数据比农资店推销话靠谱多了。
选好种子,下种的学问更大。不少农户一着急就猛加播量,觉得播得多收得多,这其实是误区。晚播小麦分蘖少,确实要靠主茎成穗,但播量得算准,不是越多越好。
黄淮海地区有个实用公式:适播期亩播 15-20 斤,每晚播 2 天加 1-2 斤。不过北片最多不能超 40 斤,南片不超 35 斤。山东德州的试验很说明问题,10 月 25 日播种的地块,亩播 28 斤比播 35 斤的产量还高 8.7%。为啥?因为播太密通风差,纹枯病发病率能高 12%,而且后期容易倒伏,去年德州宁津县就有块地因播量太大,灌浆期刮大风倒了一半。
播种深度也得控制好,一般 3 厘米左右最合适。浅了容易受旱,深了出苗晚、苗还弱。播之前先试试土壤墒情,抓一把土能成团,落地散开,这时候整地正好,含水量 70%-80%,种子发芽率最高。如果秸秆太多影响散墒,先把秸秆集中到田埂边,别着急翻地 —— 要是秸秆粉碎不彻底,还得再用秸秆还田机打一遍,避免秸秆架空种子。
播下去不是万事大吉,冬前管理得跟上,这是 “促弱转壮” 的关键期。
首先要适时镇压,记住 “压干不压湿、压虚不压实”,这样能帮麦苗抗冻保苗,还能促进早发。不过盐碱地和播得深的地块别压,越压越糟,容易让土壤板结,影响根系呼吸。镇压最好用石磙子,别用重型镇压机,免得把土壤压硬。
施肥要讲究 “攻磷促根”。晚播麦苗根系弱,底肥里得加磷肥,氮磷钾比例按 1:1.2:0.5 配,再加点锌、硼这些中微量元素 —— 要是底肥没施够,可在播后 10 天左右,浇次 “提苗水” 时掺点磷酸二氢钾,每亩 500 克就行。最好用缓控释肥,避免烧根,像市面上常见的 28-12-10 配方缓控释肥,肥效能持续 3 个月,正好满足冬前需求。11 月下旬要是气温在 5℃以上,喷点 0.3% 的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内酯,能提高 20% 的抗寒能力,喷的时候要选上午 10 点后,别在早晚低温时喷,不然吸收效果差。
除草得看情况来。如果是翻耕播种的,播后苗前搞土壤封闭除草就行,用乙草胺加噻吩磺隆,对播娘蒿、猪殃殃防效好;要是撒播的,冬前就别瞎用药了,等明年早春气温超 5℃再喷。而且喷药前后 5 天有强降温就停,不然容易出药害,去年聊城有农户降温前喷了除草剂,麦苗叶子全黄了,补喷叶面肥才救过来。种子最好拌种包衣,加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提高出苗率和抗病性。但别用戊唑醇这类药,低温高湿环境下容易伤苗,可选咯菌腈・精甲霜灵,安全性更高。
只要冬前基础打好,开春后的管理就是逆袭的关键。很多人早春着急浇水,这其实错了!早春地温低,浇水会让地温再降 1℃,分蘖速度减慢 10%。建议把第一次肥水推迟到 3 月上旬的起身拔节期,每亩追 25 斤尿素再浇水,这样能让亩穗数多 1.2 万,千粒重提高 2.3 克 —— 要是苗情特别弱,可在追尿素时加 2 斤氯化钾,增强茎秆韧性。
返青后要是苗长得弱,就少量多次追肥,别一次喂太多。灌浆期再喷两次叶面肥,第一次喷磷酸二氢钾加氨基酸,第二次加硼肥,保证籽粒饱满。
今年小麦晚种已成定局,但丰收的希望没丢。选对品种、算准播量、管好肥水,把 “促弱转壮” 的技术点做到位,晚播苗照样能长势喜人。
农业技术就是这样,帮我们跟天气 “掰手腕”,只要用对方法,明天夏收照样能迎来好收成!
来源:非正常农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