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辞职神反转,内幕惊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5 07:04 1

摘要:之前风风火火推出的新品牌“娃小宗”,满打满算也就存活了41天,娃哈哈集团内部的这场博弈直接出现了特别戏剧性的反转。10月23号傍晚的时候,宗馥莉自己控股的宏胜系就发了通知,明确要求经销商打款交保证金,好让2026年能接着用“娃哈哈”这个品牌。而这个决定,距离她

宗馥莉这就转身把娃哈哈给“带”回来了,一场只持续了41天的品牌闹剧总算落下了帷幕。

之前风风火火推出的新品牌“娃小宗”,满打满算也就存活了41天,娃哈哈集团内部的这场博弈直接出现了特别戏剧性的反转。10月23号傍晚的时候,宗馥莉自己控股的宏胜系就发了通知,明确要求经销商打款交保证金,好让2026年能接着用“娃哈哈”这个品牌。而这个决定,距离她辞掉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的职位、宣布要自己做“娃小宗”这个新品牌,才刚过去41天而已。

经销商们根本不愿意给“娃小宗”续约,更不想往里打钱,这一下就把宗馥莉和娃哈哈集团逼得只能重新坐回谈判桌。可这边娃哈哈集团手里就只有个商标,连实际的生产能力都没有;那边宗馥莉领着的宏胜系倒是有工厂、有销售渠道,偏偏就缺了品牌授权这关键一环。

宗馥莉辞职刚满41天,娃哈哈内部这场博弈就出现了特别大的反转。到了10月23号,宏胜系直接给经销商发了通知,清清楚楚说2026年还会接着用“娃哈哈”的品牌。河南有位经销商就证实了这事儿,“现在已经跟公司那边协商好了,之后会继续售卖娃哈哈的产品。

”这个决定直接把41天前的安排给推翻了——还记得9月12号那天,宗馥莉刚辞掉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的职务,宏胜系的企业就发了内部通知,说定了从2026年开始要启用“娃小宗”这个新品牌。当时那份通知里写得明明白白:“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其实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才是这场博弈真正的核心所在。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娃哈哈集团目前有三大股东,分别是持股46%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大家说的国资方)、持股29.4%的宗馥莉,还有持股24.6%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也就是职工持股会)。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哪一方,都没办法单独决定“娃哈哈”商标到底能不能用、该怎么用。清华大学的法学博士、民商法方面的专家杨祥分析说,这次宗馥莉重新启用娃哈哈品牌,里面涉及到的博弈和国资方面的因素其实更多,“只能说国资和宗馥莉之间,在商业层面大概是有了新的调整和安排”。

他还进一步解释道:“按照娃哈哈集团之前发的声明,要对外授权别人用娃哈哈品牌,必须得全体股东都同意才行。所以之前宏胜系不再用娃哈哈品牌,很明显就是国资这边没同意。现在之所以能重启,应该是国资和宗馥莉这两方,作为娃哈哈集团的股东,在对外授权宏胜集团用这个品牌的事儿上,终于达成一致了。”

经销商们集体抵制“娃小宗”这个新品牌,现在大家都觉得这才是促成这次反转的关键原因。当初宗馥莉一宣布要启用“娃小宗”,经销商们就不愿意给这个新品牌续约,更不想往里面打钱。有位从2009年就开始代理娃哈哈纯净水的老经销商透露,他们已经收到了娃哈哈的通知,明确说不能代理娃小宗,要是不听的话,就会取消他们代理娃哈哈产品的资格。

面对这种“二选一”的要求,这位经销商的选择特别现实,他直接说:“哪个能让我赚更多钱,我就选哪个。”凌雁管理咨询的首席咨询师、同时也是餐饮和食品行业的分析师林岳认为:“现在市场环境本来就不好,虽然娃小宗有自己的特色和实力,但要做市场推广、培育客户都得花时间,经销商们既没这个耐心等,也经不起这种折腾——毕竟做生意都是要见回头钱的。”

宗馥莉在担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的那378天里,可是搞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她刚接手就对娃哈哈集团进行了经营上的大改造,首先就是把管理架构彻底洗牌,娃哈哈那些跟着宗庆后干了多年的老员工、老管理层几乎全被换掉了;与此同时,销售渠道体系也进行了大调整。

在渠道这块儿,宗馥莉干脆直接把娃哈哈用了30年的“联销体”模式给废了,还淘汰了一大批规模小、销量差的经销商。根据报道,现在娃哈哈开经销商大会,还设了个1000万元的门槛——要是经销商的年销售额低于1000万,连进会场的资格都没有。

可在宗庆后管事的那个时代,开经销商大会是完全没有这种门槛要求的,不管规模大小,大家都能参与。这些改革措施一下就引发了内部的强烈反弹,就连宗馥莉在宏胜的办公室大楼,都已经被维权的员工围堵过好几次了,场面一度很紧张。

其实娃哈哈集团和宏胜系之间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说不定就是双方最后能妥协的现实基础。根据《经济参考报》之前披露的数据,到2022年底的时候,娃哈哈集团(包括集团直接投资的16家子公司)在整个“娃哈哈系”里,总资产占比只有15.67%;营业收入占比更低,才2.74%,净利润占比更是只有0.39%。

很明显,生意和利润的大头早就流到了手握原料供应、还有自己代工厂的宏胜系手里。这就说明,娃哈哈集团手里就只有个商标撑场面,根本没有实际的生产能力;可宗馥莉的宏胜系呢,虽说有工厂、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却偏偏缺了品牌授权这最重要的东西。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让双方谁都没法单独活下去,要是真闹到最后变成竞争对手,打价格战、抢渠道,对谁来说都没好处,只会两败俱伤。

“娃哈哈”这个商标到底归谁、怎么用、能不能授权,一直都是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到了2025年2月,宗馥莉曾想把“娃哈哈”系列的387件商标,从娃哈哈集团转移到自己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宗馥莉在这家公司持有51%的股权,是绝对的控股方),结果这事被国资方发现后直接制止了,没让她办成。

而且在这之前,国资方面还提出过,宏胜系的公司要是想用娃哈哈品牌,就得按规矩交钱付费,不然的话,宗馥莉这种“拿着集团商标给自家公司用”的行为,就属于“利用职务便利输送利益”,是不合规的。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的赵占领律师也表示:“宗馥莉要是想接着用娃哈哈系列的商标,必须得通过规范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才行。

简单说就是,娃哈哈集团作为商标的许可方,给宏胜集团正式授权,让他们在规定的期限里、特定的商品或者服务范围内使用娃哈哈商标,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模糊处理’了。”虽然娃哈哈内部的纷争一直没断过,但它面临的外部挑战也一样不能忽视,甚至可以说更严峻。

现在饮料市场的外部竞争早就打得特别惨烈了,像农夫山泉、元气森林这些饮料行业的大佬,都靠着打价格战、密集推新品的攻势在市场上疯狂抢占份额,小品牌更是生存艰难。娃哈哈是1987年创建的,算得上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老牌龙头企业了,可最近这些年发展下来,娃哈哈集团一直面临着没什么爆款产品、增长乏力的困境——以前靠营养快线、AD钙奶打下的江山,现在很难再靠老产品守住。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压力下,对娃哈哈集团来说,它最没法被替代的优势就是那套强大的销售网络。从娃哈哈集团官网能看到,现在它的批发商有10万多个,经销商超过7000个,销售终端更是覆盖了300多万个网点,这是很多新品牌短期内没法比的。可现在因为股权和商标的事儿内耗不断,正在一点点透支娃哈哈的精力和资源,要是再这么耗下去,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越甩越远。

现在宏胜系已经要求经销商在10月28号之前,把明年的保证金全部交齐,要是到时候交不上的话,明年的合作协议就不给续签了,态度很坚决。到了11月,娃哈哈还是会照常开全国经销商大会,流程上不会变,可有些经销商对这么频繁的变动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毕竟涉及到上百万人民币的保证金,不是小数目,“谁也不敢随便行动,就怕中间又出什么岔子,钱打出去了最后落得一场空”。

这场只持续了41天的品牌风波,从高调推出“娃小宗”到重新回归“娃哈哈”,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可娃哈哈集团里国资股东、宗馥莉还有员工持股会这三方之间的博弈,关于股权、商标、经营权的拉扯,看起来才刚刚拉开序幕,未来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新的变动。

来源:新奇文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