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海外的“有序进军”,给中国品牌出海带来了新思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4 20:14 1

摘要:10月20日,霸王茶姬全球“最高”门店,落子于高314米的泰国王权大京都大厦。凭借这座泰国第二高楼的高空视野,霸王茶姬将东方茶饮与曼谷全景一同奉上,空间内不仅提供茶饮服务,还特别设置了商品陈列区,推出香薰石、丝巾等多款限定周边。

导语:

曼谷天际线之上,一位泰国女孩手举一杯霸王茶姬,在巨大玻璃幕墙前留下剪影。不远处,三两年轻白领倚坐窗畔,捧着热茶闲谈小憩。

10月20日,霸王茶姬全球“最高”门店,落子于高314米的泰国王权大京都大厦。凭借这座泰国第二高楼的高空视野,霸王茶姬将东方茶饮与曼谷全景一同奉上,空间内不仅提供茶饮服务,还特别设置了商品陈列区,推出香薰石、丝巾等多款限定周边。

与此同时,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核心购物中心,霸王茶姬在马最大门店开业,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截图显示,开业期间高峰时,该门店前方有超过860杯茶饮正在制作。

最近,霸王茶姬海外动作不断,似乎比我们想的还要快。

八月,其在越南的多家新店相继开业;同月底,品牌又正式进入菲律宾市场,实现三店同开;九月,霸王茶姬北美业务再落一子,新店入驻全美前十大的购物中心……

据茶饮行业人士透露,海外市场的表现势头强劲,成为霸王茶姬的“第二增长曲线”。公司二季度财报显示,霸王茶姬海外市场GMV达2.352亿元,同比增长77.4%,环比增长31.8%,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增长引擎。

为何在国内已经站稳脚跟的霸王茶姬,此刻在海外骤然发力?

这并非一时跟风,而是一场始于2018年的有序进军——纵观霸王茶姬的全球化,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渐进,是厚积薄发,亦是耐心的价值反哺。

【1】6年时间,从“慢”到“快”

回头看来,霸王茶姬全球化的起步比外界想象更早。2017年,霸王茶姬刚刚于云南昆明成立,次年便设立海外事业部。尽管有着先发优势,但霸王茶姬的出海步伐始终保持谨慎与稳健。

据内部人士透露,霸王茶姬的全球化布局启动极早——在国内门店尚不足百家时便已开始。驱动这一决策的,既源于团队对“中国茶”这一核心的始终锚定,也跟创始人在东南亚等地区看到的商机有关。

在探索出海路径过程中,东南亚成为霸王茶姬的首选。原因也很简单——该地区气候炎热,冰饮需求大,文化也与中国相近。

2019年,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出海外首店,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直到今年10月17日,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开出200家店,并且依旧保持着对本地的吸引力。

其实,在深耕马来西亚同时,霸王茶姬也并未急于进军其他国家,而是继续摸索人才与组织的建设。在不同地区组建属于自己的人才团队。此前,霸王茶姬公布了北美市场的核心管理阵容:Emily Chang(北美首席商务官),Aaron Harris(北美首席发展官)。

前者曾担任麦肯世界集团中国区CEO、星巴克中国首席营销官、洲际酒店集团首席商务官,后者曾在Dutch Bros Coffee(荷兰兄弟咖啡)担任高级开发副总裁。

此后,霸王茶姬海外开始“狂飙”:10月17日,霸王茶姬在菲律宾马尼拉开出了超过200平米的大店;新加坡门店日均销量稳定在1500杯以上;印尼4月的开业活动,总共吸引约3.5万新会员;泰国门店开业三日新增会员1.5万……

正如那句老话,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从深入调研到组织出海、业务落地,霸王茶姬的出海始终着眼于长远,其展现的,正是一种基于长期主义的耐心与果敢。

【2】扎根本地化,深入肌理

扎堆东南亚到远赴欧美,新茶饮出海已成为中国商业全球化进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这股浪潮当中,霸王茶姬为行业贡献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径——它不仅着眼于进入市场,更致力于在每一个新市场扎下根来。

而其扎根的关键,则是对在地文化的深度尊重与有机融合。

产品是霸王茶姬践行本地化战略的重心。

针对东南亚当地的口味偏好,霸王茶姬研发了多款特色新品。例如,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推出的“谷香焙茶”,上市两周内便在主要城市售罄,成为现象级爆款;新加坡国庆期间,霸王茶姬更以该国国花为灵感,推出“兰花碧螺春”特饮,作为对新加坡历史文脉的致敬。

营销层面,霸王茶姬进一步通过文化联名与社会参与融入当地。

在马来西亚,霸王茶姬与国家级纺织博物馆合作,推出融合传统马来纺织图案的“印山抹青”产品与包装;在新加坡推出东南亚首家“无声门店”,为听障人士提供就业与友善消费空间。

这些举措的背后,离不开高度灵活的本地化团队作为支撑。

霸王茶姬亚太区CMO Eugene Lee曾表示,总部不干预各地运营细节,而是通过设定清晰框架,赋予当地团队充分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本地客户需求做出及时响应。目前,霸王茶姬已在亚太多国建立起本地研发团队,持续开发符合当地市场特色的新品。

授权之外,还有联合。与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合作,是霸王茶姬快速融入市场的另一重要方式。

在马来西亚,霸王茶姬与酒店业巨头联大集团合作,计划未来三年新增数百家门店;在泰国,则引入泰国总统食品公司作为投资方,借助其成熟渠道与资源网络加速市场渗透。

类似的合作模式在餐饮行业全球化进程中已有成功先例——麦当劳在2017年将中国大陆及香港业务交由中信财团运营后,六年间门店数量实现翻倍,充分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霸王茶姬欧美市场也在持续发力。

2025年5月,霸王茶姬在洛杉矶比佛利山庄附近的Westfield购物中心开设北美首店,首日售出超5000杯,目前日均销量约1000杯;同年9月,第二家店落户洛杉矶德尔阿莫时尚中心,早晨8点半已有超百人排队,选址继续遵循高端原则,紧邻苹果、ZARA等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国内,霸王茶姬北美门店将菜单SKU精简至14个,分为“茶拿铁”(Tea Latte)和“纯茶”(Pure Tea)两大品类。其中,纯茶系列在美国尤其受欢迎,不少北美消费者将其视为咖啡的替代品,这为中国茶饮在西方市场的差异化竞争打开了想象空间。

“霸王茶姬没有选在时代广场这种只有广告牌意义的地方开店,而是选在了洛杉矶,以深入当地社区的方式,扎扎实实的去探索和培养当地饮茶习惯,目的是引流中国茶文化出海。”上述接近霸王茶姬的人士称。

从产品到营销,从团队到合作伙伴,霸王茶姬的本地化实践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逻辑——不是简单复制国内模式,而是真正理解并融入每一个市场。其出海路径,不仅为新茶饮后来者们出海打下了实践基础,也为外界观察中国品牌全球化提供参考样本。

【3】中国茶饮的新机会,也是霸王茶姬的新机会

霸王茶姬始终专注于“茶”本身,不盲目追逐果茶、奶茶或咖啡的市场风向。它的出海,远不止是一杯茶的旅程,更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东方生活美学传递。

9月16日,2025年世界饮料创新大奖在德国慕尼黑揭晓。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获最佳天然/有机饮品奖,品牌同时斩获最佳加工/生产创新荣誉奖,并入围最佳饮品系统奖与最佳包装创新奖。

国际茶日期间,霸王茶姬马来西亚公司将明星产品“伯牙绝弦”与马来西亚非遗“金锦缎”工艺结合,展现茶文化的包容性。此前风靡国内的“CHAGEE好朋友毛绒杯”系列登陆新马泰后同样引发抢购,印证了海外市场对茶文化周边的认可。

在菲律宾首店开业前,当地团队明确表示其产品并非传统珍珠奶茶。尽管菲律宾人偏好甜饮,霸王茶姬坚持专注茶本味。高级茶叶研究员现场演示泡茶技法,有媒体感叹“这更像一堂茶艺课”。

事实上,茶在成分、健康属性与生活节奏上都与咖啡形成差异。进入一个由咖啡主导的市场更是不易,可一旦站稳,带来的不仅是规模,更是“聚宝盆”般的生态优势——后续产品与业务线的拓展,也将水到渠成。

从财报看,霸王茶姬在海外的茶文化深耕已见成效。2025年上半年,霸王茶姬经调整净利润达13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海外GMV达2.352亿元,同比猛增77.4%,成为强劲的第二增长曲线。

更深层的反哺发生在运营体系中。

为保障全球门店品质稳定,霸王茶姬对供应链进行了全局升级。如今,服务海外市场所需的高效物流与严格品控,反过来推动了国内供应链的整体进化,使其更坚韧、更灵敏。比如,在香港,为应对高租金和高人力成本的压力,霸王茶姬打通进出口供应链体系,优化品类运输与采购流程来控制成本。

所有这些积累,又成为霸王茶姬面对新挑战时的底气,在某一刻发挥作用。

2025年夏天,外卖平台掀起补贴大战,大量订单涌向茶饮门店,不少品牌因“爆单”而被动卷入。一时间,“1元奶茶”、“3元饮品”频现。

可补贴带来流量,却也大幅压缩利润,有的品牌甚至卖出一杯、亏损一杯。

为了保护加盟商利益与品牌价值定位,霸王茶姬并未深入参与这场混战。相反,它选择跳出价格战,继续专注做那个“高价值”的长期主义者。这一选择的背后,正是海外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所提供的信心支撑。

当下,出海不再只是开拓新市场,更是在更广阔舞台上锤炼内功的过程。

新茶饮的“东学西渐”,正步入更深水区:从“走出去”的物理位移,到“走进去”的文化融合,再到“走上去”的品牌引领——这条路径,正在形成一股持续反哺的力量,为霸王茶姬在海内外的深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作者 黑莓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