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可别小看侮辱性语言,这不仅不文明,还可能违反法律!遇到危险一定要第一时间找老师和家长求助!”10月20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的“法治微课堂”上,五年级学生谢知润同学戴着红袖章,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这个才10岁的“小小法治宣讲员”,用同龄人的语言
“大家可别小看侮辱性语言,这不仅不文明,还可能违反法律!遇到危险一定要第一时间找老师和家长求助!”10月20日,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的“法治微课堂”上,五年级学生谢知润同学戴着红袖章,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这个才10岁的“小小法治宣讲员”,用同龄人的语言把枯燥的法律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台下阵阵掌声不断。
这一幕,是该校“小小法治宣讲员”项目的日常缩影。自2021年与八步区人民检察院“春晓工作室”携手启动该项目以来,这所创办仅6年的学校,已培养出50余名像谢知润这样的学生宣讲员,开展各类普法宣讲100余场次,彻底打破传统法治教育“单向灌输”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学生教学生、小手拉大手”的特色育人之路。
“小小法治宣讲员”李文彰、谢知润荣获八步区“护卫先锋”称号。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供图
“想当宣讲员可没那么容易,得过‘推荐+考核’两关!”负责项目的老师钟妮晓老师介绍,学校采用双轨选拔制,既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看重法律认知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入选后的学生,还要接受检察机关与学校联合定制的系统培训,《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校园欺凌防治、防性侵、禁毒等八大板块的内容,都要一一掌握。
从2021年首批18名宣讲员32场次宣讲覆盖3000余名师生,到如今新生入学首站必学法治课、实现全校全员全覆盖,法治教育已成为该校学生成长的“必修课”。为了让普法热情持续高涨,学校还将宣讲实践纳入“红领巾奖章”争章体系,设立“法治小卫士”“普法先锋”等特色奖章,通过手抄报评比、手绘画廊等活动,构建起“宣讲员—班级—家庭”的三级联动模式。
四年级学生陈昕怡的妈妈对此深有感触:“自从孩子当上宣讲员,家里多了个‘法治监督员’,出门提醒我们规范骑行,看到网络谣言会主动举报,连爷爷奶奶都跟着学了不少法律知识!”这种“家校联动”的普法效应,正是项目设计的初衷——以学生影响家庭,再由家庭辐射社会。
“小小法治宣讲员”向前来参观的家长开展法制宣讲。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供图
“小小法治宣讲员”荣获八步区护卫先锋、护卫标兵称号。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供图
亮眼的成绩也接踵而至,截至目前,学生普法作品多次获市级表彰,1名学生斩获自治区级二等奖;2024年贺州市防性侵巡讲活动在此启动,2025年多名学生获评八步区“护卫先锋”,学校也荣膺“先锋学校”称号。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学生对校园欺凌、禁毒等关键法律知识的掌握率从80%跃升至100%,主动制止不文明行为、识别风险并报告的意识显著增强。
如今走进城东实验小学,每周1节的“法治微课堂”由学生轮值主持,校园法治文化长廊里,随处可见学生创作的普法漫画和格言警句,沉浸式的法治教育场景已然成型。“我们希望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守护社会的参天大树。”学校苏超红校长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法治教育创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覃艳群、徐艳梅)
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