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刷到12306能点现炒盒饭,才17块?”G8511次高铁上,出差的李女士盯着手机屏幕犯嘀咕。前一秒她还在纠结是啃面包还是花40多块买预制便当,下一秒就被“川式小炒肉配老式蛋炒饭”的图片勾住了目光。当乘务员捧着冒着热气的餐盒走到座位时,铁盘边缘的余温烫得她指
“刚刷到12306能点现炒盒饭,才17块?”G8511次高铁上,出差的李女士盯着手机屏幕犯嘀咕。前一秒她还在纠结是啃面包还是花40多块买预制便当,下一秒就被“川式小炒肉配老式蛋炒饭”的图片勾住了目光。当乘务员捧着冒着热气的餐盒走到座位时,铁盘边缘的余温烫得她指尖微缩,掀开盖子的瞬间,一股带着烟火气的油香立刻飘满了相邻座位——这口久违的“锅气”,彻底打破了她对高铁盒饭的刻板印象。
这场高铁餐食的“小革命”,源自国铁成都局刚上线的两款平价套餐。没有花哨的包装,核心是一碗颗颗分明的老式蛋炒饭:米粒被蛋液裹得油亮,嚼起来带着焦香,点缀的火腿丁和青豆让口感更丰富。配菜二选一:川式小炒肉带着郫县豆瓣酱的醇厚,肉片煸得微焦;姜爆甜椒鸡丝则是清爽挂,嫩鸡丝混着仔姜的鲜辣,再搭一小份焯水的时蔬,荤素搭配得刚好 。最让人惊喜的是价格,17元的定价,比不少高铁站的便利店便当还要亲民。
这份“平价美味”的关键藏在幕后。成都东站的“印象川之味”后厨里,厨师正颠勺翻炒,铁锅与铁铲碰撞出清脆声响。和以往提前预制的盒饭不同,这些套餐全是订单触发后现场炒制,力求把家常菜的烟火气锁进餐盒。炒好的饭菜立刻装进带保温层的专用餐盒,再塞进恒温保温箱,由配送员精准对接途经车次——从出锅到送达旅客手中,全程不超过40分钟,确保铁盘里的饭菜始终保持在60℃以上的适口温度 。
点餐的便捷度更让旅客直呼“省心”。不用挤到餐车排队,打开12306App点进“餐饮·特产”,输入车次就能匹配供餐站,选好“川式小炒肉套餐”,填上15号车厢03F座的信息付款,手机立刻弹出“预计15分钟送达”的提示 。就算没提前下单,扫一眼座椅扶手上的二维码也能即时点单。重庆西站上车的张阿姨带着孙子出行,原本担心餐车人多挤不动,试着点了份姜爆甜椒鸡丝套餐,刚哄完孙子玩了两把小游戏,乘务员就准时把饭送来了:“比在火车站买盒饭还方便,孙子吃得可香了。”
这两款套餐能精准戳中旅客需求,藏着铁路部门的细致考量。前期通过随车调研和销售数据分析,他们发现“平价、多样、味道”是旅客最在意的三个点——之前的预制盒饭虽能保温,却少了现炒的鲜活;高价套餐又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于是研发团队反复调试配方,在保证口味的同时压缩成本,才定下17元的普惠价。如今,除了车上点餐,成都东、重庆西等四个车站的“川之味”餐厅也能直接买到,赶车的旅客随手带一份上车,照样能吃到热乎的现炒菜。
正午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餐盒上,李女士扒完最后一口蛋炒饭,满足地擦了擦嘴。隔壁座位的小伙子正对着手机给盒饭拍照,嘴里念叨着:“下次坐高铁再也不用背泡面了。”餐车推过的广播里还在报着餐品,但更多人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手机里的12306点餐界面。
从预制便当到现炒锅气,从高价选择到平价普惠,17元的高铁盒饭里,装的不仅是喷香的饭菜,更是铁路服务贴近民生的温度。当“锅气”取代了“冷饭味”,当“送餐到座”取代了“排队等候”,高铁上的每一餐,都成了旅途里值得期待的小美好。
来源:杏子小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