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还在想着赚钱,有些人想和儿女“争个对错”,还有人把自己困在过去几十年的情绪里走不出来。但健康从来不会因为情绪而让步,身体更不会因为执念就少出点毛病。
70岁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新的节奏开始。很多人到了这个年纪,会突然觉得时间变快了,身体变沉了,心却还停在年轻的时候。
有些人还在想着赚钱,有些人想和儿女“争个对错”,还有人把自己困在过去几十年的情绪里走不出来。但健康从来不会因为情绪而让步,身体更不会因为执念就少出点毛病。
到了这个阶段,想要日子过得顺心,必须在“欲”上做减法。不是不让人追求生活质量,而是要回归到更本真的状态。
这个时候的身体机能早已不是中年时的那股劲,内分泌、代谢率、免疫系统都已经开始减退。如果还像年轻人那样“啥都想要”,那不光是累自己,也是拿健康冒险。
很多时候,一些慢性病就是在“执着”里发酵出来的。像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这些年老年人高发的疾病,都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医生都说,老年人最怕的不是病,而是“管不住自己的心”。尤其在精神层面,若欲望过盛、纠结太多、情绪常年积压,身体就容易出问题。
有人总爱翻旧账,跟老伴、跟儿女争过去的事,谁对谁错,一桩桩一件件要说清楚。这种“较真”的心态,其实是种慢性自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反刍思维”,意思是反复回想负面事件,不断在脑子里播放。当人沉溺在旧恨、旧怨、旧失误里,就会给神经系统带来持续压力,进而影响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这种思维模式中的人,患抑郁症和认知障碍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到这个年纪,必须学会“翻篇”,跟过去和解,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安生。
还有些人老了,身体不行了,情欲却还割舍不下。虽然社会不再避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但很多人因为认知和行为失调,走向了极端,甚至出现性冲动控制障碍。
医生指出,老年人若强行用药物维持性功能,很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原本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患者,风险更大。
有些药物甚至会加剧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这不是性自由的问题,而是身体结构本身已经发生改变。如果不能理智地认识到这一点,很容易走向“欲伤身”的路。
贪财是另一个深坑。年纪大了,不少人仍对金钱抱有不切实际的执念,有人总想“多留点给孩子”,有人还在做“快速赚钱”的梦。这类心理很容易被诈骗盯上。
根据公安部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是电信诈骗案件的主要受害群体,占比达到32.7%。而在这些被骗案例中,超过一半是因为过度贪图高额回报。
贪婪让判断力下降,原本简单的防骗常识就会被轻易击穿。其实健康和安全才是最值钱的资产,老了还非得想着“翻盘”,最后往往是赔了健康也破了财。
有的人到老还想修补关系,试图让某些“破镜重圆”,不管是亲情还是友情,但其实很多关系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硬要去拉近距离,反而会把自己拉回情绪漩涡。有一项心理研究指出,超过70%的老年人在重新接触早已疏远的亲友后,情绪波动加剧,容易产生失望、焦虑等负面情绪。
特别是在面对未能达成和解的关系时,这种心理落差更明显。该放的就放,该断的就断,这种放手,不是冷漠,是成熟,是自保。
情绪问题也特别要当回事。很多老人总觉得自己脾气变差了,其实这不是单纯的性格问题,而是神经递质水平下降引发的情绪调节困难。
老年人大脑中多巴胺、血清素等物质的分泌量减少,会让人更容易产生焦虑、易怒、悲观等情绪。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既会损伤心血管健康,也会诱发睡眠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焦虑症患者的心脏疾病发病率比一般人高出46%。管住情绪不是靠忍,而是得接受现实,懂得放下,不让情绪带节奏。
这个阶段最该抓住的还是健康的底子。很多人觉得退休后有的是时间,想吃啥吃啥,锻炼也懒得动。
其实到了70岁,基础代谢率已经下降了15%左右,热量摄入若不控制,就会造成脂肪堆积。而肌肉量也在不断减少,这叫做“肌少症”,会大大增加摔倒、骨折的风险。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超过60%的70岁以上人群肌肉量低于正常标准。一旦摔一跤,很可能就需要卧床几个月,甚至引发肺部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这个阶段更应该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和适度运动,如饭后慢走、轻度抗阻训练等,才是延缓衰老的关键。
很多人以为老了就是“等着走”,但其实70岁是个可以重新定义生活节奏的节点。不再去拼什么,不再和谁争什么,愿意把欲望降下来,把情绪放下来,把健康提上来,这才是活得明白的状态。
医生说得直接,人这一辈子,后半场怎么过,决定了整场的质量。想活得不将就,就得做到收心、收欲、收情绪。
那些放不下的东西,早就该放了。那些搅得人不安的想法,说白了,也都是不必要的负担。
这个年纪,最不需要的是执拗,最该拥有的是清净。学会减欲,才是通往健康长寿的捷径。
参考文献:
[1]王辉.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0):2412-2416.
[2]李明,陈志刚.老年人性健康与性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性科学,2024,33(4):82-86.
[3]国家统计局.2024年电信诈骗受害人年龄分布分析报告[R].北京:国家统计局,2024.
[4]林晓红.肌少症与老年人跌倒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5,44(1):25-30.
[5]郑立波.老年人慢性情绪问题干预策略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37(2):98-103.
来源:小新观察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