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前的口香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8:17 1

摘要:比如说把锋利的石质刀片或箭头,牢牢地粘在木制的手柄上,没这玩意儿,你手里抓着个锋利的石头片儿可不好使劲,而如果陶器被摔出了裂缝,他们也会用桦树沥青来对其进行修补。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口香糖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物,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嚼过,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在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咀嚼口香糖了。

近日,一个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位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古人类遗址,发现了大约6000年前的人类咀嚼过的口香糖。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6000年前的口香糖的主要原料,其实是一种黏糊糊的东西——桦树沥青。

简单来讲,桦树沥青是古人类通过加热桦树皮,用一种原始的干馏技术熬制出来的一种“合成材料”。

这种物质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可是个宝贝,因为它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又软又黏,冷却之后又会变得很是坚硬,所以那时的人类会将其作为粘合剂来使用。

比如说把锋利的石质刀片或箭头,牢牢地粘在木制的手柄上,没这玩意儿,你手里抓着个锋利的石头片儿可不好使劲,而如果陶器被摔出了裂缝,他们也会用桦树沥青来对其进行修补。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9个不同遗址的30个史前人类使用过的桦树沥青样本,它们明显是经过了反复的咀嚼,其中有12个甚至是单独的“咀嚼体”,上面还清清楚楚地留着牙印。

(↑左中右分别是单独的“咀嚼体”、用于修补石器和修补陶器的样本)

这就奇怪了,那时的人类为什么要去嚼这种黏糊糊的粘合剂呢?

研究人员推测,他们可能是为了清洁口腔或缓解牙疼,毕竟桦树皮里含有天然的抗菌化合物(比如桦木醇),古人可能在无意中发现,嚼这个东西能让嘴巴舒服点,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也就是说,它们被那时的人类当作口香糖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工作。刚才说了,这东西冷却后很硬,所以当一个史前人类准备用它来修补工具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加热软化”,而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放进嘴里嚼一嚼,因为体温和唾液能很快让它恢复黏性和可塑性。

不过,这里有个技术细节。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唾液虽然能软化桦树沥青,但也会暂时降低它的粘合性能。所以史前人类可能会先把嚼软了的桦树沥青塑形之后,再用火烤一下,让唾液中的水分蒸发,黏性才能得以恢复。

研究人员发现,在提取到的样本中,有19个样本保存到了史前人类的DNA,并且保存得非常好,通过对其进行分析,甚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咀嚼者的性别。

(注:由于桦树沥青具备很强的保存能力,因此它能像琥珀一样把嚼它的人的各种生物信息都“封印”起来,例如DNA、口腔微生物组、吃过的食物残渣等等,进而为现在的我们提供线索)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可以分辨出咀嚼者性别的样本中,有13个被用来修补工具,其中10个用于石器工具上,其DNA都属于男性,而有3个用于陶器,其DNA都属于女性。

所以研究人员据此推测,早在6000年前,人类就应该有了较为明确的分工协作,男人们应该主要负责狩猎与劳作(这要用到石器工具),而女人们则更多地承担了类似修补陶器这样的精细工作。

参考资料:Ancient DNA and biomarkers from artefacts: insights into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practices in Neolithic Europe,doi.org/10.1098/rspb.2025.0092

来源:湖北台历史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