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一度谷歌博士奖学金公布了!今年,全球一共评选了155人,华人学者表现亮眼,共计37人上榜。其中,不乏来自清华、北大、中科大、同济等知名学府校友的身影。
编辑:KingHZ 桃子
【新智元导读】一年一度谷歌博士奖学金公布了!今年,全球一共评选了155人,华人学者表现亮眼,共计37人上榜。其中,不乏来自清华、北大、中科大、同济等知名学府校友的身影。
2025谷歌博士奖学金(Google PhD Fellowship),正式出炉了!
今年,来自35个国家、12个研究领域的155名博士生,荣誉上榜,共同分享超1000万美元资金。
这一次,入选名单人数远超往年,创历史新高,2024年有85人,2023年67人。
与以往不同,2025奖学金项目名单,一共分为12个方向——
算法与优化14人、计算机体系结构2人、健康研究21人、人机交互14人、机器学习38人、机器感知13人、自然语言处理18人、隐私和安全16人、量子计算8人、软件工程与编程语言5人、硅研究2人、系统、网络与云计算4人。
每年10月,谷歌都会正式公开奖学金名单。
它主要面向全球,在计算机以及前沿领域表现卓越博士生,旨在培养关键基础科学研究的新一代科学家。
谷歌DeepMind首席科学家Jeff Dean送上了祝贺。
华人博士生上榜
清华北大校友在列
今年一共有37位华人博士生入选,以下为所有上榜华人博士个人介绍。
算法与优化(2人)
Yonggang Jiang,马克斯·普朗克计算机科学研究所
Yonggang Jiang目前是马克斯·普朗克信息学研究所的博士生,师从Danupon Nanongkai和Sagnik Mukhopadhyay。
此前,他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个人研究方向广泛涵盖算法设计与分析领域,目前专注于图算法研究,致力于探索其在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不同场景中的理论极限。
Tony Eight Lin,台北医学大学
他是台北医学大学四年级博士生,主攻化学信息学方向,专注于虚拟筛选技术,并热衷于为同事/同学开发实用应用程序。
2022年,他从台北医学大学获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癌症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研发。
计算机体系结构(1人)
Zhewen Pan(潘哲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潘哲雯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四年级博士生,师从Joshua San Miguel教授。
个人研究方向是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并荣获谷歌博士生奖学金支持。
健康研究(2人)
Ruiqi Wang,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Ruiqi Wang是Chenyang Lu博士指导的博士应届毕业生,隶属于信息物理系统实验室与健康人工智能研究所。
本科期间获得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的电子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
个人研究聚焦机器学习系统、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视觉与人类行为识别的交叉领域,重点致力于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
Zhihan Zhang,华盛顿大学
Zhihan Zhang是华盛顿大学保罗·G·艾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师从Vikram Iyer教授与Shwetak Patel教授。
研究方向聚焦可持续普适计算,通过设计算法与AI智能体自主解决可持续性与健康等现实难题,并运用新兴材料跨学科重构全可持续计算生态系统。
入学前以最高荣誉获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并完成量化与计算金融硕士项目,曾与Thad Starner、Gregory D. Abowd教授开展科研合作。
他的兴趣爱好广泛,尤其热爱旅行、阅读和足球。
人机交互(2人)
Qiwei Li,密歇根大学
Qiwei Li是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博士候选人,师从Eric Gilbert博士和Sarita Schoenebeck博士。
个人研究方向:生成式AI「深度伪造」内容、社会计算。
Yichuan Zhang,东京大学
Yichuan Zhang目前东京大学在读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机器学习(10人)
蔡澄奕,墨尔本大学
蔡澄奕,墨尔本大学在读博士生。
当前研究聚焦于分布偏移下的学习与推理,主要包括:
预训练视觉模型与视觉语言模型的模型重编程视觉语言模型与多模态LLM的测试阶段对齐她于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Dingling Yao,奥地利科技学院
Dingling Yao,奥地利科技学院在读博士。
研究主要聚焦于表征学习中的可识别性问题,以及因果表征学习在科学发现中的适用性。
她从德国蒂宾根大学获理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机器学习硕士学位。
Mirah Shi,宾夕法尼亚大学
Mirah Shi,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四年级博士生,师从Michael Kearns与Aaron Roth教授。
研究方向聚焦机器学习理论、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交叉领域,特别关注机器学习与人类决策者的交互机制。
入学前,她获巴纳德学院数学学士学位。
Peihao Wang,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Peihao Wang,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生。
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导师为Atlas Wang教授。他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几何基元」(geometric primitives),以增强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理解神经网络架构、发现新的模型扩展范式,并以物理原理为基础改进生成式视觉模型。
2021年,他获上海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他曾获得DARPA Disruptive Idea Paper Award(DARPA颠覆性创意论文奖) 和 SIGGRAPH Asia 2024最佳论文奖。他还被评为斯坦福大学数据科学新星(Stanford Rising Star in Data Science)。
Wangbo Zhao,新加坡国立大学
Wangbo Zhao,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计算机学院博士四年级学生。
他研究兴趣包括高效深度学习(efficient deep learning)、动态神经网络(dynamic neural network)以及多模态模型(multi-modal model)。截至目前,他已在顶级人工智能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
在此之前,他于2019年和2022年分别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科研之外,他也是一名业余田径运动员,主项为400米(个人最佳成绩 53.40 秒)和400米栏(个人最佳成绩 1:01.78)。
Wei Xiong(熊伟),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Wei Xiong(熊伟),目前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系博士生。
他研究聚焦于强化学习及其在大语言模型后训练中的应用。研究的方向包括核心RL算法的设计与高效训练方案的开发,同时也关注这些方法背后的训练动力学机制与数学基础,以期在大规模场景下提升模型的训练稳定性与最终性能。
在此之前,他于2023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获得硕士学位,期间获颁香港博士奖学金(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更早之前,他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21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Xiangjian Jiang,剑桥大学
Xiangjian Jiang,目前是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科学博士生,导师为Mateja Jamnik教授。
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结构化表格数据与人工智能可解释性(XAI)领域,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表格基础模型表格生成建模面向科研应用的可信AI解决方案之前,他于2022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23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
Xinyu Lin,新加坡国立大学
2023年6月,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硕士学位。
2021年6月,获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学位。
Xiu-Chuan Li(李修川),悉尼大学
Xiu-Chuan Li (李修川),悉尼大学在读博士。
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因果推断与可信机器学习。
此前于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硕士学位。
Zora Wang(王芷若),卡内基梅隆大学
Zora Wang(王芷若),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Language Technologies Institute)的博士生,目前在Daniel Fried教授和Graham Neubig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
主要研究兴趣是通过程序化的方法解决实际任务,具体方向包括:
面向办公场景的计算机使用型AI智能体具备记忆与技能适应能力的智能体增强型语言模型2020年6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3年8月,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硕士学位。
机器感知(8人)
Haian Jin(金海岸),康奈尔大学
金海岸目前就读于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师从Noah Snavely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2023年,他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成绩位列前1%)。
个人研究聚焦于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与机器学习的交叉领域,现阶段主要关注长上下文学习、物理场景理解与世界建模等方向。
Lei Zhong(钟磊),爱丁堡大学
钟磊是爱丁堡大学的博士生,师从Changjian Li教授。
此前,他曾在南开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并在西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他的研究兴趣集中于视觉与图形学的交叉领域,近期主要专注于3D人体运动建模与生成。
Mingfei Chen,华盛顿大学
Mingfei Chen是华盛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三年级博士生,目前师从Eli Shlizerman教授,是NeuroAI实验室的成员。
此前,她于202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获得学士学位。
当前研究主要关注三维场景空间推理的多模态研究,及其在多模态LLM、XR设备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Tsai-Shien Chen,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
Tsai-Shien Chen目前是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博士候选人,主修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此前,他获得了台湾大学硕士和学士学位。
个人研究兴趣主要在于,视频生成、多模态LLM、个性化内容生成。
Yinghao Ma(马英浩),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马英浩是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字音乐中心(C4DM)人工智能与音乐专业的博士候选人,师从Emmanouil Benetos博士。
他获得了CMU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了数学和应用数学学位。
作为多模态艺术投影(MAP)社区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与同事共同提出了大规模自监督训练音乐理解模型MERT,该模型在Huggingface平台的月下载量超过1万次。
Yuekun Dai,南洋理工大学
Yuekun Dai目前是南洋理工大学MMLab实验室的二年级博士生,师从陈Change Loy教授。
此前在NTU获得人工智能硕士学位,更早于20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师从林宙辰教授。
个人研究兴趣涵盖计算摄影、计算机图形学及动漫相关领域。当前主要专注于图像分层处理、动画制作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分层图像编辑等研究方向。
Yutong Chen,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Yutong Chen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视觉与学习小组(VLG)的博士生,师从Siyu Tang教授。
在此之前,她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
Ziang Cao,南洋理工大学
Ziang Cao现为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一年级博士生,隶属于MMLab@NTU实验室,师从Ziwei Liu教授。
他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得了车辆工程学士学位。
个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及3D内容生成。
自然语言处理(1人)
Mengyu Ye,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
Mengyu Ye是东北大学基础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自然语言处理方向二年级博士生,师从Jun Suzuki教授。
个人研究兴趣集中于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领域。
隐私和安全(6人)
Gefei Tan,西北大学
Gefei Tan是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三年级博士生,师从Xiao Wang和Ning Luo教授。
在攻读博士之前,他于2023年获得西北大学硕士学位,并于2020年取得北京工业大学学士学位。
个人研究广泛,涵盖密码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
Jiamin Chang,新南威尔士大学
Jiamin Chang是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博士生,师从Hammond Pearce博士与Jason Xue博士。
个人研究涵盖人工智能安全、多模态模型与具身机器人领域。
Minghao Shao,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
Minghao Shao目前是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此前获得了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Tiansheng Huang,佐治亚理工学院
Tiansheng Huang是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四年级博士候选人,师从Ling Liu教授。
此前,他曾在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获得本硕学位。
个人研究方向涵盖分布式机器学习、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优化算法及大语言模型安全对齐。
Yaman Yu,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Yaman Yu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在读博士。
她曾获得了CMU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
当前个人主要关注可用安全与隐私、隐私政策及人工智能在隐私领域的应用。
Ziyi Guo,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他自2023年9月起就读于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
当前研究方向聚焦于现实世界安全问题的理解、分析与防御,同时探索大语言模型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2023年8月,他获得四川大学学士学位。曾担任腾讯玄武实验室安全研究实习生,并在清华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NISL)担任研究实习生。
量子计算(2人)
Jun Zen,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Jun Zen是一名专注于量子信息理论的博士生,主要研究量子纠错码领域。
她曾在布里斯托大学获得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校期间通过学习编码理论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参与了光学器件设计与光通信系统的相关研究。
Shaolun Ruan(阮绍伦),新加坡管理大学
阮绍伦现为新加坡管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候选人,师从 Yong WANG和Jiannan LI教授。
他于2019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
个人研究领域涵盖数据可视化与人机交互,致力于开发以人为本的计算工具以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推动可解释性研究与数据驱动决策的进程。
硅研究(1人)
Sheng-Yuan Zheng,台湾清华大学
Sheng-Yuan Zheng主要致力于硅基光子集成电路研究,并开展基于边缘计算的机器学习均衡器开发工作。
系统、网络与云计算(2人)
ChonLam Lao,哈佛大学
ChonLam Lao是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四年级博士生,由Minlan Yu教授与Aditya Akella教授共同指导。
在哈佛就读前,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师从Wenfei Wu教授。
个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系统、机器学习系统、可编程硬件及网络内计算技术。
Jinshu Liu(刘金澍),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Jinshu Liu(刘金澍)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生。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内存系统,重点关注内存性能剖析、系统性能分析与底层性能优化。
此前在罗切斯特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期间在Fatemeh Nargesian教授指导下从事科学计算数据管理系统研究。2019年6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
所有名单
2025谷歌博士奖学金,所有获奖学者名单。
上下滑动查看
参考资料:
来源:新智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