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涉事的财政部副部长沃拉帕克・坦亚翁已辞职,但这一举动难以挽回政府受损的形象,更暴露了泰国在打击跨境诈骗问题上的深层困境。
泰国总理阿努廷领导的内阁曾一度广受公众欢迎,如今却因两名核心部长卷入东南亚诈骗集团与洗钱丑闻,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
尽管涉事的财政部副部长沃拉帕克・坦亚翁已辞职,但这一举动难以挽回政府受损的形象,更暴露了泰国在打击跨境诈骗问题上的深层困境。
此次信任危机是因为媒体曝光财政部副部长沃拉帕克与农业部长塔纳纳特·蓬坡均与柬埔寨诈骗集团及东南亚洗钱活动存在关联。
对沃拉帕克的指控尤为具体:调查记者揭露,他的妻子与涉嫌金融诈骗的“中间人”家属共同持有新加坡某基金股份,且他曾协助一个秘密金融网络接管泰国金融公司,用于转移柬埔寨诈骗所得资金。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指控初现时,沃拉帕克还被任命负责监管边境诈骗集团打击行动。
面对舆论压力,沃拉帕克辞去职务,但坚称自身清白,并与塔纳纳特一同威胁对传播相关报道的记者和网民提起诽谤诉讼。
然而,辞职并未平息争议,公众普遍认为,此举更像危机公关而非责任承担,难以修复政府“与诈骗网络存在牵连”的负面印象。
塔纳纳特的处境则更为尴尬,其早年因贩毒在澳大利亚入狱的历史本就备受争议,此次再涉诈骗丑闻,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内阁成员道德资质的质疑。
相较于丑闻本身,政府的应对态度更令公众失望。
面对媒体曝光与公众质疑,阿努廷政府并未启动独立调查,反而将相关报道斥为“旨在诋毁政府的政治游戏”,这种回避姿态直接点燃了舆论怒火。
公众普遍认为,政府官员作为公众人物,其声誉直接关乎政府公信力,尤其涉及“向官员转账”等具体指控,更需严肃核查以正视听。
但政府不仅拒绝调查,反而让涉事的沃拉帕克主导反诈工作,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操作,被批评为“对诈骗问题的漠视”。
事实上,东南亚跨境诈骗已成为区域性顽疾,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交界地带因管控松动,已形成数十亿美元规模的非法产业,联合国数据显示,该地区有数十万人被迫参与诈骗活动,而泰国的消极应对无疑助长了犯罪网络的嚣张气焰。
丑闻的最大代价,是泰国国家声誉的严重受损。
长期以来,泰国因地理位置特殊,已被视作诈骗分子及受害者往返柬埔寨、缅甸诈骗园区的重要“转运点”,此次内阁部长涉事的报道,更是坐实了外界对“泰国与诈骗网络存在深度关联”的猜测。
国际社会的行动更凸显出泰国的滞后。美国已从诈骗网络中查扣价值近5000亿泰铢的加密货币,英国则扣押了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的资产,该集团被指控主导强迫劳动诈骗与洗钱,且在泰国拥有多个房地产投资项目。
相比之下,泰国反贪委员会与反洗钱办公室至今未对太子集团在泰业务展开调查,引发公众强烈不满。
要挽回声誉,阿努廷政府必须摒弃往届政府的被动姿态。当前仅靠冻结诈骗关联账户的做法远远不够,无法撼动日益庞大的跨境犯罪网络。
公众呼吁政府立即启动对涉事官员及太子集团在泰业务的独立调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反诈协作,尤其需借鉴国际社会“精准打击资产链”的经验,从根源上遏制诈骗活动。
否则,这场信任危机不仅会拖垮阿努廷内阁,更将让泰国彻底沦为东南亚诈骗网络的“帮凶”。
来源:社会观察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