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究:阿尔兹海默症早期不是记性差,而是身上4表现,需注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5:38 2

摘要:但真正的阿尔兹海默症早期,并不只是“记性差”这么简单。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些看起来跟“大脑”关系不大的小毛病,反倒可能是最早的信号。要真等到忘东忘西,往往已经不是早期了。

人年纪越大,越怕“老糊涂”。家里老人忘了关煤气、忘了吃饭、说过的话三分钟就忘,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得老年痴呆了?”

但真正的阿尔兹海默症早期,并不只是“记性差”这么简单。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些看起来跟“大脑”关系不大的小毛病,反倒可能是最早的信号。要真等到忘东忘西,往往已经不是早期了。

咱们在门诊上,碰到不少子女带着老人来,说是记忆力变差,结果一查,还真不是“单纯的老了”,而是大脑已经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化。而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早期表现,其实早几年就有,只是没人当回事。

比如说,走路开始变得不稳了,原来小区里遛弯健步如飞,现在走着走着就觉得没劲儿、容易绊脚,甚至还摔了一跤。

你说是腿脚不好吧,查骨头、查关节都没问题。但这种“走路不稳”,可能是大脑中控制运动协调的区域出了问题。

2019年《中华神经科杂志》里就有研究指出,阿尔兹海默症在早期,确实会影响人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说白了,大脑“导航系统”开始打滑了。

还有一种表现,常被家里人误会成“脾气坏了”。原来脾气温和的老人,突然变得敏感、易怒、甚至怀疑家人偷他东西。你要真问他是怎么想的,他也说不清楚。

有人以为是情绪不稳定,有人干脆当成是“更年期后遗症”。但这是脑部“情绪中枢”出了问题,尤其是额叶、海马这些区域受到影响时,人格和情绪就会悄悄改变。

根据《柳叶刀·神经病学》上的综述,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行为和情绪变化比记忆力减退出现得更早,尤其是社交退缩、冷漠、甚至出现轻微的妄想。

再说一个经常被忽视的信号——嗅觉变迟钝。你可能觉得这不过是小事,可在临床上,嗅觉的减退,特别是突然对熟悉的气味变得感觉模糊,已经被证实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非常早的一个“预警灯”。

2021年发布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项中国人群研究显示,嗅觉功能的下降,在阿尔兹海默症确诊前的5至10年内就可能出现。为什么?因为嗅觉神经和控制记忆的海马区走得特别近,病变一发生,嗅觉首当其冲。

还有一个表现,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看东西“变味儿”了。不是眼睛出了问题,而是对颜色、图形、空间的理解力开始变差。

比如说,老人穿衣服经常搭配错颜色,原来会做的家务突然做得乱七八糟,甚至炒菜经常放错调料。有人以为是眼花,其实是大脑视觉处理区域出了毛病。

2018年《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报告》提到,视觉空间能力的下降,是阿尔兹海默症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而我们在门诊也发现,这类表现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误以为是“懒”或者“不上心”。

这四个表现:走路不稳、情绪变化、嗅觉减退、视觉理解力下降,全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觉得是“记忆不好”的问题,可它们往往比记忆变差来得更早、更隐蔽。就像下雨前的风,总是先吹动树叶,再落下雨点。

很多人问我,那到底什么才是“正常变老”,什么是“病变”?这个问题好,咱们就像看花一样,花谢是自然,花萎是病态。

正常的老化,记忆力是慢慢变差,比如你忘了刚刚放手机的位置,但你还能回忆起来,能通过线索找回。而阿尔兹海默症的记忆问题,是“断链式”的,连线索都没了,甚至连“自己忘了”这回事也不知道。

预防上,咱们也不能等着“有病了再治”。很多人觉得这病没药可治,就听天由命了。其实不然。虽然目前没有治愈阿尔兹海默症的特效药,但早期干预,能显著延缓进展。

比如说,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别小看了这三高,它们每一样对大脑血管都是负担。而脑血管一旦供血不足,大脑就像缺水的花,慢慢就萎了。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阿尔兹海默症防治指南》就明确指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高风险人群,必须提前干预。

还有饮食,咱们中国老百姓的饭桌上,盐、油、糖都不缺,反而是“脑子最爱”的DHA、B族维生素、抗氧化剂摄入太少。你可以不吃保健品,但鱼要吃,尤其是深海鱼。

五谷杂粮要吃,尤其是燕麦、糙米;蔬菜水果要吃,尤其是深绿色叶菜和浆果类。不是说这些食物能“治病”,而是它们能帮大脑“打扫战场”,减少自由基、保护神经元。

有人问,那中医怎么看这个病?中医讲“脑为元神之府”,人的记忆、情志、思维都靠脑气。我师父说过一句话:“脑病多从肾起,久病多从痰入。”意思是,阿尔兹海默症这类病,根子在肾虚、表现在痰浊。

中医调理,讲究健脾化痰、补肾益精。比如常用到的天麻、远志、石菖蒲、茯神、枸杞子这些药材,既补脑又安神,不过用药一定要在中医师指导下,不能自己乱抓一把就煮水喝。

我还想说,光是吃药补脑还不够,脑子也得“动一动”。就像锻炼肌肉一样,大脑越用越灵光。哪怕是每天打一盘象棋、写写日记、学点新东西,哪怕是学做一道新菜,都是在刺激神经元连接。

研究发现,认知训练能显著延缓轻度认知障碍向阿尔兹海默症进展的时间,尤其是语言和逻辑训练,效果更明显。所以老人家不是该闲着,而是该“忙着”。

但最重要的,还是家里的陪伴。很多老人出现早期症状时,不是没觉察,而是不敢说,怕被笑“老糊涂”。家里人要多点耐心,少点指责。

孩子们别总是“你怎么又忘了”,多说一句“没事,我来帮你回忆回忆”,对老人来说,就是一剂最温柔的“药”。

说到这儿,咱们再回头看题目,“记性差”只是冰山一角。真要守住大脑这个“司令部”,得从身上那些看似不相干的小信号里去找答案。懂得早发现、早干预,才是给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阿尔兹海默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12):913-920.

[2]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国阿尔兹海默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6):641-647.

[3]王晓燕,李志刚.嗅觉功能障碍与阿尔兹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10):1112-1116.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重症科冯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