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经济“失血”,财富在战火与数字中重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4 13:45 1

摘要:这不是你的错觉。从硅谷到深圳,从法兰克福到班加罗尔,全球搜索引擎里“recession(衰退)”的指数级飙升,比任何财报都更真实地映射着集体焦虑。世界银行把2025年全球增速下调至2.2%,IMF在《世界经济展望》里连用三个“sluggish”形容未来五年。

“为什么感觉钱越来越难赚?”

这不是你的错觉。从硅谷到深圳,从法兰克福到班加罗尔,全球搜索引擎里“recession(衰退)”的指数级飙升,比任何财报都更真实地映射着集体焦虑。世界银行把2025年全球增速下调至2.2%,IMF在《世界经济展望》里连用三个“sluggish”形容未来五年。

当“差”成为共识,真正值得追问的是:世界到底失去了什么?那些消失的购买力、订单、就业岗位,又像暗河一样流向了哪里?

供给冲击2.0:疫情与地缘冲突把全球化“拆成三瓣”

2020年初,人们以为新冠只是“黑天鹅”;五年后,它变成了“黑天鹅饲养员”。

病毒变异与防疫拉锯,让全球供应链始终无法回到“零库存+即时生产”的精益时代。上海—洛杉矶的集装箱即期运费,至今仍是2019年的2.4倍;芯片交期虽从顶峰54周回落至22周,仍比疫情前多出一倍。更糟的是,地缘冲突把原本“效率至上”的全球分工撕成“三瓣市场”:

1. 北美圈:美加墨近岸外包,2025年墨西哥已占美国进口制成品16%,首超中国;

2. 欧盟圈:把生产线从东欧进一步前推到“友岸”葡萄牙、希腊,甚至北非摩洛哥;

3. 亚洲圈:RCEP内部零关税,中日韩资本+东盟劳动力,试图用区域一体化对冲脱钩。

“三瓣化”带来一个反直觉结果:物流更短,成本更高。麦肯锡测算,同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墨西哥组装,比在中国组装硬件成本上涨7%,最终零售价抬升12%。供给冲击从“买不到”升级为“买得起”,成为高通胀的底色——2025年9月,美国核心CPI仍居3.8%,欧元区3.3%,远高于2%目标。

货币紧缩“加时赛”:美元虹吸与“其他货币”失血

为了压住通胀,美联储把基准利率抬到5.5%并维持整整一年,创下2001年以来最长“高利率平台”。

高息+缩表,让美元指数在2024年一度冲破115,非美货币集体“失血”:日元最低贬至162,土耳其里拉跌破30,埃及镑干脆放弃抵抗宣布自由浮动。美元像一台巨型真空泵,把全球流动性抽回本土:

- 2024年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规模4.1万亿美元,较2021年峰值萎缩18%;

- 同期,美国占全球资本流入比重从23%飙升至41%,几乎翻倍;

- 新兴市场被迫跟随加息,印度、印尼、巴西政策利率分别加至8%、7%、11%,以挽留外资。

但“跟随加息”的副作用是内需熄火。印度2025财年二季度GDP增速跌至5.4%,为疫情后最低;巴西零售业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全球经济陷入“美元紧缩—他国加息—内需衰退—出口下滑—美元更紧”的死亡循环。

资产“大迁移”:从债券到AI,从伦敦到迪拜

当实体经济“失血”,资本并不会消失,而是像水流一样寻找新洼地。2025年的财富图谱出现三条暗线:

1. AI算力成为“数字石油”

英伟达H100芯片黑市溢价高达300%,OpenAI最新估值突破2000亿美元。仅2025年上半年,全球AI初创企业融资640亿美元,占全部VC的46%。“只要故事里有GPU,就有美元”——华尔街把AI当成新的安全资产。

2. 绿色转型制造“新能源洼地”

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绿色投资缺口需150万亿美元。2025年,阿联酋、沙特主权基金把12%资产配置到中国光伏、风电、储能项目;希腊、意大利南欧国家发行“绿色国债”利率比同期德债低20bp,仍被一抢而空。

3. 高净值人群“用脚投票”

Henley & Partners数据显示,2025年预计有14.2万名百万富翁移民,刷新历史纪录。英国取消“非本土税务居民”优惠后,660亿英镑财富流向阿联酋、葡萄牙;中国高净值人群32%首选新加坡,家族办公室数量两年翻番。财富不再只是“逐利”,更在“避险”。

财富“新大陆”:数字化、区域化、绿色化

总结来看,全球“消失”的购买力,正在三大方向重构:

- 数字化:算力、模型、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AI基础设施取代传统地产,成为资本配置核心;

- 区域化:资本流动从“全球扁平”走向“三极圈地”,北美、欧盟、亚洲各自形成闭环,区域ETF、区域REITs受热捧;

- 绿色化:碳中和把“排放”变资产,绿债、碳汇、ESG基金规模三年翻倍,绿色金融占跨境资本流动比重将从12%升至30%。

中国机会:把“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市场+世界实验室”

在全球“比烂”时代,中国仍有底牌:

1. 规模市场:2025年中国社零总额有望达55万亿元,超过欧盟27国总和,新能源车、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渗透率全球第一;

2. 工程师红利:每年理工科毕业生是美日总和的3倍,AI论文引用量已与美国并驾齐驱;

3. 政策工具箱:财政赤字率仅3%,远低于欧美7%水平,仍有较大举债空间;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可直接把流动性注入新质生产力。

把工厂留在中国,把实验室留在中国,把消费也留在中国——这是全球财富再分配中,中国能拿到的最大份额。

当“效率”让位于“安全”,世界进入“存量博弈”

过去三十年,全球化用“效率”熨平周期;未来十年,世界用“安全”重新划界。

我们再也回不到“低通胀+低利率+高增长”的黄金时代,取而代之的是“通胀高企+利率高位+增长低迷”的新常态。财富不再“一起变大”,而是“你多我少”。

看懂财富流向,才能在下一场“零和博弈”里,提前落子。

凛冬将至,但总有人能点燃篝火。世界洗牌的时候,座位比牌面更重要。

来源:睿智的鄭蜀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