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 年,他创办了 Zealer,用视频做评测。别人都在夸产品的好,他偏要“挑毛病”——直接拆机、测电池、比数据,说话直、内容硬。结果一炮而红,粉丝数飙到上千万。
在科技圈里,王自如这个名字,总是离不开“争议”和“转折”这两个词。
他曾经风光无限,靠着科技测评坐上浪潮顶端,粉丝上千万。后来又加入格力,为董明珠忙前忙后,一度被认为是“得意门生”。
可如今,两人关系真相曝光才刚过两年,王自如又因为一条新消息,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7。03亿元、476亿元、13场直播”——如果没有这些数字,你也许早把王自如当成了互联网的旧名片。
短短十年,他先当过“测评一哥”,后成格力直播幕后的操盘手,如今又踩进了AI。争议没少,转身也快,但每一次动作都踩在了趋势上。
2000 年代末,他只是贴吧里一个喜欢拆手机、分享心得的普通网友。
2012 年,他创办了 Zealer,用视频做评测。别人都在夸产品的好,他偏要“挑毛病”——直接拆机、测电池、比数据,说话直、内容硬。结果一炮而红,粉丝数飙到上千万。
但到了 2014 年,那场和罗永浩的直播辩论,他准备不够,被质疑“下结论太随意”。流量是涨了,口碑却掉了一半。那一夜成了他常提的反思:“知识储备不够,嘴再快也没用。”
最近,雷鸟创新的官微发了一条消息,说他们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新同事——王自如。消息称他已经正式入职,还和创始人李宏伟面对面聊了很久。到底是来做产品?当顾问?还是准备搞更大的事?网友们纷纷猜测,他可能会担任雷鸟创新的营销总监。
从官方海报上看,雷鸟创新接下来要搞两场重磅活动:
10 月 22 日晚上 6 点,王自如将和创始人李宏伟对谈,聊聊雷鸟创新的“商业机密”;
10 月 23 日晚上 7 点半,雷鸟 Air 4 新品发布会将正式揭晓一切答案。
谁能想到,曾经意气风发、天天出现在镜头前的王自如,如今竟然坐着绿皮火车去出差?
在视频里,他也不遮不掩,直接说自己“被限高了”——不能坐高铁、不能坐飞机,只能靠绿皮火车慢慢跑。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坦白地说:“现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还钱。”
身上背着上亿的债,他却没有回避,反而把话摊开来说,这种敢面对的态度,让评论区瞬间炸锅。
让人更疑惑的是,王自如早就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 Zealer,怎么还会背上这么大的债?巧的是,他后来还去了格力工作。那是不是说明,其实他早就欠下了债,只是当时没公开,也还没被“限高”呢?
这笔债可能和罗永浩的一样,是当年和资本签了“对赌协议”惹的祸。Zealer 在融资时,和投资方签了协议,约定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某个目标。
如果最后没完成这个目标,对赌就会生效,王自如就得个人承担连带回购责任。所以,这大概就是他离开 Zealer 之后,还得继续背债的根本原因吧。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明明写着,他在 2024 年被执行 3383 万,2025 年又新增 246 万,加起来也就 3629 万。那剩下的六千多万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后来大家才搞明白,王自如口中的“1 个亿”指的是总负债,不只是法院执行的那部分。
里面还包括 Zealer 解散后股东的索赔、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仲裁款,还有没结清的供应商货款这些“烂摊子”。有前 Zealer 员工爆料说,2019 年团队解散时,不少人虽然打赢了劳动仲裁,但最后还是没拿到钱,这些其实都算隐性债务。
不过话说回来,这“1 个亿”的说法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现在还没有完整的法律文件能证明,所以也难怪有人质疑他是在“卖惨蹭流量”。
有意思的是“绿皮火车”这事。有人指出,被限高的人根本不能坐绿皮火车,甚至还有法律网站直接写明:“绿皮火车也在限制范围内。”
不过,法律快车的律师解释得更靠谱:限高令只是禁止坐软卧和高铁一等座,像绿皮火车的硬座、硬卧是可以坐的——毕竟也得给人留条活路,总不能连出差挣钱还债都不让吧。王自如选硬座,其实正好踩在规定允许的那条线上。
但话说回来,从当年的“测评一哥”到如今的“绿皮常客”,他这一路跌下来也不算冤,毕竟踩中了创业者最常见的三个大坑。
现在,王自如已经离开了格力,又重新回到创业的路上。不过想在短时间内赚够一个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意味着,他的“限高”状态大概率还会持续,只有把所有债还清,才有可能被解除。
从这事也能看出来,限高这东西对谁都一样,不管你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只要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就都会受到各种限制。面对这么大的债务,王自如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去面对。
他坦言自己已经卖掉了房子和车,现在靠着之前在格力的积蓄,还有新创业和工作的收入,一点点去补上这个窟窿。光是这一点,其实他就已经比很多人强了。看到王自如如今的样子,不少网友也表示同情,评论区里既有质疑的声音,也有不少人为他加油支持。
来源:松月岫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