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都什么事啊。我手机都快被这新闻刷炸了,从微博到抖音再到朋友圈,铺天盖地的都在聊章若楠她们姐妹的名字。说实话,我看到这热搜的时候,直接就一口气没上来,不是气名字本身,是气这都能成热搜第一。
这都什么事啊。我手机都快被这新闻刷炸了,从微博到抖音再到朋友圈,铺天盖地的都在聊章若楠她们姐妹的名字。说实话,我看到这热搜的时候,直接就一口气没上来,不是气名字本身,是气这都能成热搜第一。
你说现在的人关注点到底在哪,一个明星姐妹的名字,就能把公共议题挤下去,真的有那么好聊吗。我盯着手机屏幕,想了半天,手指头在键盘上点点停停,这事儿不吐不快。这得从那张合照说起,之前不是传了好久吗,章若楠和她两个妹妹一起去玩,结果大家都没怎么关注她们玩了啥,全跑去八卦名字了。
我寻思着,就冲“章若楠”这三个字,就已经够有识别度了,结果她家里还有俩妹妹,名字也跟着被扒了个底朝天。大家都在那分析,大姐章若楠,名字听起来确实挺古典飘逸的,有种江南水乡的清秀感,这我承认。然后二妹章若瑶,这个名字一出来,大家又开始感叹,说秀气灵动,带着点玉石的光泽,好像能想象出小姑娘亭亭玉立的样子。
最离谱的是三妹,章芊意,这名字一出来,直接把大家的讨论度拉满了。很多人说特别,有韵味,甚至还有人开始解读这“芊意”二字,联想到草木繁盛、生机勃勃,或是千思万绪、情深意重。我当时就想,至于吗,这不就是父母给孩子取的名字吗。一个热搜,能把这三个名字轮番解读,从文学意境到家庭寓意,全方位分析了个遍,我当时看完就觉得挺无语的。
这种名字引发的讨论,其实也挺能反映当下一些人的心态。很多人对明星的私生活,尤其是这种带着“古典”、“意境”标签的细节,总有种莫名的好奇和过度解读。你说这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除了贡献几个点赞和评论,真没啥实质意义。
我记得之前有段时间,大家特别喜欢聊明星的孩子叫什么,什么小糯米啊、等等啊,当时也是一堆人跟着起哄。现在换成姐妹名字,这套路怎么感觉似曾相识。你说这背后,是不是也隐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者说,是对生活中那些平淡无奇感到厌倦,所以才会抓住这种“特别”的细节,集体高潮一下。
要是真掰扯起来,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或者文人雅士给后代取名,也讲究个寓意和传承。比如说,宋代有一支家族,世代以“之”字入名,像王羲之、王献之,到了后面,家族子弟还常常使用“之”字辈,这都是为了彰显家风和门第。这跟章若楠她们姐妹,名字的意境感,多少也沾点边吧。这只是一个旁证,证明名字这事儿,从古至今,都有人在意。
现在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太快了。一个名字,一个简单的生活片段,都能在社交媒体上被无限放大,然后被各种解读。我当时看着那一条条评论,有人说“章家父母真有文化”,有人说“这名字一听就是大家闺秀”,还有人直接就开始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找灵感了。
我当时就想,这事儿要是换成一个普通人,他家姐妹叫若楠、若瑶、芊意,会有人去扒,去讨论,去上热搜吗。肯定不会啊。所以这还是明星效应在作祟。大家关注的不是名字本身有多么与众不同,而是这个名字背后站着的是谁。
这种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它揭示了我们社会某种集体无意识的投射。我们把对美好、对精致、对“诗意生活”的想象,投射到明星身上,然后从他们身上寻找各种细节来印证这种想象。名字,就是其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充满了解读空间的小切口。
我不是说章若楠姐妹的名字不好听,或者不配被讨论。我只是觉得,当一个社会对这种事情的关注度,高到可以霸占热搜榜首的时候,这多少有点不对劲。我们是不是把太多精力,放在了这种消费明星私生活,或者说是消费“美学”的无用功上。
我有时候在想,要是大家把这份热情,哪怕分出一点点来,去关注那些真正需要被关注的社会议题,去讨论那些真正能影响我们生活的问题,那该多好。结果呢,一个名字,就能让大家讨论得津津有味,从早聊到晚。
我当时就觉得,这世界,怎么就这么爱看热闹呢。我把手机往桌上一丢,叹了口气,这气还没完全消下去。这感觉就像是,大家围着一朵花,拼命赞美它名字好听,却忽略了它有没有被精心浇灌,有没有阳光雨露。这算不算是一种本末倒置。
你看,一个明星姐妹的名字,就能让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甚至可以从名字的音韵、寓意聊到父母的文化素养,这背后,到底映射了些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思考一下呢。你说这事儿,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是谁在放大这种集体的情绪,又到底是为了什么。
来源:策略喜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