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是第18个"全球洗手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旨在普及正确洗手知识,减少疾病传播风险。2025年的主题是"做个洗手英雄",强调洗手在预防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的核心作用。
健康在手,幸福相伴
健康在手,幸福相伴
10月15日是第18个"全球洗手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旨在普及正确洗手知识,减少疾病传播风险。2025年的主题是"做个洗手英雄",强调洗手在预防传染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的核心作用。
为什么要重视洗手?
手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多的部位,也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主要媒介。科学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惊人数据警示:全球每年因腹泻、肺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仍超120万,其中70%可通过正确洗手避免。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学校幼托机构48%的急性胃肠炎聚集疫情,首例病例均未规范洗手。
洗手效果验证:手污染实验通过ATP荧光检测仪测试发现,仅用流水洗手效果有限,而采用肥皂+七步洗手法,清洁效果可提升10倍以上。
掌握科学洗手方法
第一步:内(掌心对掌心搓揉)
动作:双手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重点:清洁手掌中心部位。
第二步: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搓揉)
动作:掌心对手背,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交换进行。
重点:清洁手背和指缝侧边。
第三步: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搓揉)
动作: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
重点:清洁指缝和手指根部。
第四步:弓(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掌心旋揉)
动作:双手半握拳,将手指背侧屈于另一手掌心,进行旋转搓揉。交换进行。
重点:清洁容易被忽略的手指关节和背面。
第五步:大(大拇指在掌中搓揉)
动作:一手握住另一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交换进行。
重点:清洁大拇指根部及虎口部位。
第六步:立(指尖在掌心搓揉)
动作:将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揉。交换进行。
重点:清洁指甲缝和指尖,这些部位最容易藏匿细菌。
第七步:腕(螺旋式搓揉手腕)
动作: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螺旋式搓揉。交换进行。
重点:清洁手腕部位。
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可唱两遍《生日快乐歌》作为时间参考。
覆盖部位:确保覆盖指缝、指尖、手腕等易遗漏部位。
使用流动水:避免盆水污染,保证清洁效果。
彻底擦干:优先选择一次性纸巾,或干净、干燥的毛巾。
误区一:仅用清水洗手纠正:清水无法有效去除油脂和病原微生物,必须使用肥皂或洗手液。
误区二:过度依赖免洗手消液纠正:含酒精的免洗产品不能替代肥皂+流水,尤其手部有明显污渍时,仅作为临时替代方案。
误区三:洗手时间不足纠正:揉搓时间短于15秒,清洁效果大打折扣,确保充分揉搓。
误区四:忽略干燥环节纠正:潮湿的手更容易滋生细菌,洗手后应立即擦干,避免共用毛巾。
医疗机构手卫生特别提示
作为医疗工作者,手卫生更是我们保护患者、保护自己的重要防线。在医疗环境中,应特别注意: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
掌握手卫生五个重要时机: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
合理使用手套,但关键永远是手卫生。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
掌握手卫生五个重要时机: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
合理使用手套,但关键永远是手卫生。
全球洗手日不仅是宣传日,更是行动日。我们呼吁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到手卫生宣传和实践中来:
学习和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并将其传授给患者和家属。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医院感染。
积极参与手卫生宣传和推广活动,做科学洗手的倡导者。
学习和熟练掌握七步洗手法,并将其传授给患者和家属。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医院感染。
积极参与手卫生宣传和推广活动,做科学洗手的倡导者。
健康在手,幸福相伴!从今天起,让我们正确洗手,科学防护,共同守护健康未来!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