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姐姐”官宣告别,主持节目超过27年,现已走上另一条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09:55 2

摘要:可要说起真正让一代人记住的,王淏这个名字,虽然不炒作不张扬,却让无数90后、00后一提起就泛起温柔。

央视的主持人走了不少,有人是退隐江湖,有人是另谋高就。

可要说起真正让一代人记住的,王淏这个名字,虽然不炒作不张扬,却让无数90后、00后一提起就泛起温柔。

如今,她悄悄告别舞台,转战幕后。有人惋惜,有人感慨,也有人在问——“她现在到底过得怎样?”

01

少儿频道的台柱子

提起“月亮姐姐”,可能有人一时想不起名字,但只要听到那个温柔耐心的声音,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童年时电视机前的画面。

王淏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家境殷实,父母对她从小就特别宠。

她不是那种活泼型的孩子,但很早就展现出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经常让她在台上领读、主持校园活动。

高考时她如愿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那会儿播音主持专业还不像现在这么火,但她早就认准了这条路。

大三那年,她被选中去央视实习。一出场就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仪态端庄,声音亲切,尤其是对孩子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那时候央视正好在调整少儿节目的主持阵容。《七巧板》《大风车》这种王牌栏目需要新鲜血液。王淏一亮相,立刻稳住了阵脚。

2000年大学毕业,她正式成为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随后二十多年,她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儿童节目阵地上,动都没动过。

六一晚会她连着主持了20年,几代孩子都在她的笑容中长大。节目上的她,总是穿着靓丽,语气温柔,哪怕面对调皮的小朋友,也从不摆脸色。

别人干三年五年就想转型,她却从没动过离开的念头。

她说:“只要还有孩子喜欢我,我就多主持一天。”

这份执着,不靠台词,也不用表演,全凭对孩子的那份爱。

02

幕后老公全力托举

王淏性格温柔,工作努力,生活里却是个典型的“被照顾型”。

她的老公赵元龙是圈外人,一个实业公司老板,性格比她还稳。

两人认识也挺特别,一次公益活动上都参与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王淏负责主持,赵元龙负责捐助。第一次见面时,她正在给孩子讲绘本,赵元龙在旁边看得出神。

他说:“我第一次觉得,一个人可以发光,不靠灯。”

王淏本来对感情特别谨慎,毕竟一直忙工作,圈里圈外都有人追过,但她都觉得不合适。

赵元龙的稳重打动了她。他没甜言蜜语,也不耍花样,只是默默做事,天天接送、照顾起居。

她嗓子哑了,他买最好的润喉糖;她加班晚了,他把饭送到台里等;她出差,他收拾行李、安排路线,连备用袜子都给她带上。

2012年,他们低调领了证,也没大操大办,就请了几个老朋友吃了顿饭。

婚后王淏继续工作,赵元龙则成了“后勤部长”。连她自己都说:“我现在连换灯泡都不会了,全被他包圆了。”

孩子出生后,两人的生活更是温馨有序。赵元龙从不逼她回家带娃,反而鼓励她做喜欢的事。

“有你陪伴更多孩子,我们的孩子才更幸福。”他说。

这段感情没有狗血,没有拉扯,只有细水长流。外人看着平淡,可她自己知道,这种婚姻最让人安心。

03

47岁转型幕后

很多人以为王淏会一直主持下去,但2025年10月,她突然宣布,正式退出少儿频道的主持岗位。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一时难以接受。有人说:“童年彻底结束了。”也有人直接留言:“月亮姐姐不能走。”

但她不是退休,也没有离开央视。

她只是换了赛道,转到了幕后,担任央视频“月亮姐姐工作室”的主理人。

这几年央视主持人都在转型,自建工作室、开发IP、参与短视频平台。王淏也在摸索新的表达方式。

她没想着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投身到内容创作中,从头研究脚本、剪辑、镜头语言,还把AI互动、AR动画融合进新节目里。

她说:“以前主持是我和孩子们说话,现在我要让孩子们自己开口。”

现在她带的年轻团队也很拼,经常熬夜改方案,为了一个3分钟的短视频磨上几天。她一边教新人怎么把控节奏,一边自己录制语音素材、录制配音。

曾经她在镜头前带孩子跳舞,现在她坐在幕后剪片子,一样投入。

有人问她:“不在镜头前,会不会觉得没劲?”

她笑笑说:“不是谁站在哪儿,而是有没有人一直陪着孩子走下去。”

温柔的人自带光

王淏这一路走来,没有大红大紫,没有流量热搜,却在千千万万孩子心里种下了温暖的种子。

她不追名,也不图利,只是一心一意地做着让她安心的事。

她的节目、她的声音、她的微笑,成了太多人心中“童年的保护色”。

现在,她仍旧在做“守护者”,只是换了位置。

从荧幕走向幕后,从主持人变成内容创作者,她用新的方式,继续影响着下一代。

未来她可能不会再出现在六一晚会的舞台上,但她的声音、她的理念、她的温柔,将在更多孩子心中,延续下去。

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悄无声息,却深入人心。

来源:砍柴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