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掉队?邮政快递份额仅占一成,百年品牌为何输给民营巨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07:11 2

摘要:手握一手王炸,却打成了烂牌。当顺丰、通达系、京东物流已占据我们生活时,那个曾经唯一的“国家队”选手,正在被时代悄然遗忘。

> 手握一手王炸,却打成了烂牌。当顺丰、通达系、京东物流已占据我们生活时,那个曾经唯一的“国家队”选手,正在被时代悄然遗忘。

快递行业年均增速超20%,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这片沸腾的蓝海中,中国邮政的身影却愈发落寞。最新数据显示,其业务市场份额仅剩一成多,不足两成。这个拥有百年品牌、完善网络和政策支持的国企,为何在最好的时代,打了最差的一仗?

01 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打?

“上午下单,下午送达”——这已成为当下快递业的常态。电商爆发式增长的黄金十年,本该是邮政一展身手的绝佳舞台。

从电视购物到电商平台,再到直播带货,每一次销售革命都催生着快递业务的几何级增长。顺丰抓住时机,通达系占领电商市场,京东物流重塑体验——它们各自找准生态位,迅速崛起。

而邮政,这位曾经的行业霸主,却像晚清的慈禧老佛爷,躺在功劳簿上高枕无忧。政府支持、百年品牌、遍布城乡的网点——这些令对手艳羡的资源,反而成了改革的枷锁。

结果令人唏嘘:城市高端市场失守,农村根据地也正被蚕食。“国家队”的尊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荡然无存。

02 病灶在体内:僵化管理逼走最后一批客户

如果把失败简单归咎于外部竞争,显然有失公允。邮政的困境,更多源于内在的“体制病”。

“一级法人”制度下,基层公司沦为执行机器。没有经营自主权,不能根据当地市场灵活调整策略。上层决策者远离战场,却热衷于下指标、定任务——收入规模、增长率,这些冰冷的数字成为衡量业绩的唯一标准。

一位省级邮政员工坦言:“我们就像填鸭,任务层层加码,最终只能转嫁给每个员工。”于是,荒唐的景象出现了:快递员不研究如何提升服务,却在推销种子、月饼、冬枣——因为这些“副业”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增收指标。

这种行政命令式的经营,看似短期内能做高数字,实则在透支企业的未来。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痛心地说:“邮政不是在培养市场,而是在消耗百年积累的信誉。”

03 人才逆淘汰:干得好不如说得好

在今天的邮政体系内,埋头苦干的员工往往最难获得晋升。

“前几年单位提拔了几个中层,大家都愣住了——根本不认识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们有何业绩。”一位在邮政工作二十年的老员工感慨,“现在的情况是,干的干,站的站,站的还要给干的提意见。”

认真做事的人寒了心,擅长汇报的人平步青云——这种人才逆淘汰机制,让整个组织逐渐失去奋斗精神。

当王进喜、时传祥式的劳模精神成为历史,当人际关系取代工作业绩成为晋升标准,企业的创新活力从何而来?没有科学的激励机制,没有公平的晋升通道,邮政在人才争夺战中早已未战先败。

04 战略迷茫: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

与竞争对手清晰的定位相比,邮政的战略显得格外迷茫。

顺丰坚守高端,通达系主打性价比,京东物流构建体验壁垒——每个成功的玩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主战场。反观邮政,既要抢占高端商务件,又要争夺电商快件,还不愿放弃普通包裹。

“全面撒网,却无一收获。”一位行业分析师如此评价,“没有重点的战略,就是没有战略。”

更令人担忧的是,为完成指标,各地分公司不惜血本打价格战,开展亏损型竞争。“拉大户”成为捷径,导致欠费、呆账、坏账现象严重。这种饮鸩止渴的发展模式,让邮政的转型之路雪上加霜。

据统计,中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在这个本该属于邮政的黄金时代,它却成了看客。

体制僵化、人才流失、战略迷茫——三重枷锁让这头巨象举步维艰。改革迫在眉睫:或许该打破“一级法人”枷锁,让听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让实干者得回报;明确市场定位,在细分领域重建优势。

1. 你最近一次使用邮政快递是什么时候?体验如何?

2. 如果邮政全面改革,你认为最应该从哪方面入手?

3. 在顺丰、京东、通达系和邮政之间,你如何选择?为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每一次讨论,都可能成为推动变革的声音。

来源:贡贡看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