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邪典!用“非人影像”记录罪行,这些电影为何必须被铭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9 22:15 1

摘要:有这么一批特殊的电影,没走花哨的叙事路子,也没刻意博眼球,却用足够震撼的画面和情节,把那段不敢忘、不能忘的黑暗历史,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提起1932年的东北、1937年的南京,每个中国人心里都不会轻松。

有这么一批特殊的电影,没走花哨的叙事路子,也没刻意博眼球,却用足够震撼的画面和情节,把那段不敢忘、不能忘的黑暗历史,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它们不是所谓的“邪典片”,只是面对那些非人罪行,不得不采用更直接的影像语言,让真相不被时间掩盖。

1987年的《屠城血证》,是第一部敢直面南京大屠杀的国产电影。

八十年代的创作环境是真宽松,编剧导演们的胆子也够大。

血浆用得毫不含糊,剧情更是敢想敢拍。

陈道明饰演的日本新兵,爱上了中国女人,最后却亲手结束了她的生命。

放到现在,这种在屠城背景下刻画人性扭曲的剧情,想过审怕是难上加难。

但这部老电影也有它的细腻之处,图书馆里日军挑杀婴儿的场景,书柜一个个倒下,悄悄隐喻着兽行对文明的践踏。

本来以为这只是一部单纯的历史片,后来才知道,它还是前段时间热议的《南京照相馆》的改编原型。

拍摄时,剧组还走访了不少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场景,这份对历史的敬畏,挺让人佩服的。

紧接着《屠城血证》之后,香港导演牟敦芾拍了《黑太阳731》系列,从1988年到1995年,一部比一部直击人心。

这系列电影是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阴影。

不是说拍得刻意吓人,而是那些731部队的实验场景太写实了。

手臂放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反复浇水、晾干再浇水,最后用温水浸泡,皮肤和骨头直接分离。

还有鼠疫实验、减压实验、活体解剖,每一个画面都让人不忍卒睹。

让人意外的是,这些镜头当年居然还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过。

后续的续集《杀人工厂》《死亡列车》还有聚焦南京的那一部,在香港上映时直接禁止未成年人进场。

杀人比赛、孕妇刺腹挑婴的场景,看得人头皮发麻。

但影片开头那句“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一下子点透了创作初衷。

如此看来,这些看似“大尺度”的画面,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让观众记住,曾经有一群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犯下了怎样的反人类罪行。

2009年的《南京!南京!》,集齐了刘烨、高圆圆、范伟这些知名演员,却没做成明星秀。

相反,影片里刻画最深入的,是日本军官角川。

导演陆川用他的眼睛,带观众看到了被围猎的女学生,看到了像垃圾一样堆成山的尸体。

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让那种窒息感扑面而来。

陆川自己也说,这部电影是拍给日本人看的。

它没有简单地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而是探讨在极端环境下,人性会变得多么复杂和扭曲。

这种视角挺难得的,毕竟战争的残酷,从来都不只是单方面的施暴,还有对所有人性的摧残。

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则走了另一条路子。

封城后的教堂里,中国女学生、秦淮河的风尘女子,还有一个只认钱和美色的外国流氓,凑到了一起。

墙外是血腥屠杀,墙内全是利益博弈。

女学生想靠老外活命,老外则盯着她们的钱财和美色。

本来以为会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没想到当死神真正降临,当残忍的暴行就在眼前发生时,他们居然站到了一起。

很显然,这部电影最特别的不是国际化阵容,也不是妓女视角的突破,而是它拍出了屠杀的反义词人类最脆弱也最坚固的情感。

在生死面前,身份、地位、过往都变得不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成了黑暗里唯一的光。

这些国产电影,不管是八十年代的先锋探索,还是后来的多元表达,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也没有刻意渲染仇恨。

而是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重量。

有人觉得这些电影尺度太大,看着不舒服,但反过来想,如果连影像都不敢直面真相,我们又怎么能真正记住那些苦难?

除了国产电影,海外也有不少作品聚焦这段历史,视角和表达各有不同。

《刀的哲学》这部电影,长达四个半小时,以前苏联军事翻译官的史料和访谈为线索,披露了更多731部队的反人类实验。

人类下体耐痒程度测试、牙床疼痛耐受力实验,光看文字描述就让人窒息。

这部电影至今被多个国家列为禁片,不是因为拍得不好,而是因为太真实,真实到让人难以承受。

我试着看了一小段,实在没办法坚持下去,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更能体会到当年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

而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731部队真相》,则从另一个角度切入。

通过当年731部队参与者的亲口访谈,还原了他们是如何在极端军国主义的洗脑下,一步步丧失人性,变成施暴者的。

毫无疑问,这部纪录片挺难得的。

在日本右翼势力总想淡化甚至否认战争罪行的背景下,能有这样一部敢于直面真相、反思历史的作品,本身就很有意义。

它让我们看到,对历史的反思,不分国籍,也总有一些人愿意站出来说出真相。

姜文拍《鬼子来了》时的经历,让我挺有感触。

他在中戏认识了一批日本留学生,这些人温文尔雅,和抗日神剧里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本来他挺困惑的,后来查了很多资料才明白,环境和制度真的能异化人性。

那些在战争中犯下滔天罪行的人,未必天生就是坏人,但在特定的环境和制度下,他们一步步丢掉了良知,变成了禽兽。

“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黑太阳731》片头的这句话,说得特别实在。

我们可以和日本人民友好相处,开展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忘记历史。

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三十多万同胞,那些在731部队实验中惨死的无辜百姓,他们的苦难不能被时间抹去。

这些电影,不管是国产的还是海外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民族的记忆。

它们不是要让我们记住仇恨,而是要让我们记住战争的残酷,记住和平的珍贵。

我强烈不建议未成年人独自观看这些影片,就算是成年人,最好也先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做好心理准备。

看完这些电影,心情确实很沉重,但更多的是一种警醒。

历史从来都不是过去式,它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也照亮未来。

这些影像就像一个个印记,刻在民族的记忆里,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看与不看这些电影,是个人选择,但记不记住这段历史,却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

影像会淡去,记忆会模糊,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守护好这段历史。

只有记住曾经的苦难,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只有正视历史的真相,才能真正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放在心里的责任。

来源:南山浪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