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长安街街道,地区居民群众积极践行“红墙意识”,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一幕幕温暖人心的“善爱”故事,他们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用善举传递着爱与关怀。这些故事凝聚着红墙人的仁爱力量,激励着更多人起身而行,共同培育红墙“Xin”风尚,携手营造地区崇德向善的良好
前言
在西长安街街道,地区居民群众积极践行“红墙意识”,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一幕幕温暖人心的“善爱”故事,他们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用善举传递着爱与关怀。这些故事凝聚着红墙人的仁爱力量,激励着更多人起身而行,共同培育红墙“Xin”风尚,携手营造地区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让善爱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心灵。
接下来,就让安安引领大家,一同走进这一个个虽微小,但却充满温情的暖心故事吧~
在西长安街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一间素雅的教室里,墨香静静流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穿梭于课桌之间。他的手,曾为多部电视剧提写片名,也曾为友人镌刻姓名于金石。如今,他最常做的,是在一位位银发学员写下歪斜的笔画时,接过笔,一边在纸上缓缓示范,一边温和讲解:“这一横,要慢,要稳。”他,就是李保成。从他的故事里,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修炼史,更是一束用数十年时间,默默照亮无数角落、温暖而坚定的善爱之光。
师承多脉 博采众长
李保成的艺术之路,始于孩提时代的爱好,成于青年时代的名师引路。中央美院王乃光先生为他打开水墨之门,杨萱庭先生领他步入书法学堂,荣鸿钧先生则授他以篆刻精髓,这段广纳博收的历程,不仅构筑起他融会贯通的艺术体系,更将“传承”二字的重量,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而在八十年代的电影圈里,李保成是特殊的存在。当剧组收工,别人喝酒聊天,他却在灯光下摊开印床,为导演、演员们刻制私印。一方鸡血石,一把刻刀,在喧嚣的影视基地里开辟出属于他的宁静天地。这些被岁月打磨过的技艺,最终都融汇成他笔下独具韵味的书法语言。
墨润桑榆 静待花开
退休,对许多人而言是职业生涯的句点,对李保成来说,却是传递善爱的新起点。这一切的开始,源于一次温暖的邀约。李保成回忆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找到我,想请我去为老年人教书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书法的心得。”尽管是义务教学,但自2016年成为老年自助学堂书法老师以来,李保成从未耽误过一节课。每个教学日清晨,他从通州出发,穿越半座城市,热情洋溢地开始教学。
李保成为学员上课
“教老年人写字,急不得。”这句话背后,是李保成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在他的课堂上,一个“永”字能延展出八种笔法的千年流变,一张残破的碑帖能徐徐展开一段淹没在历史尘埃里的文化传奇。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却让老人们真正走进了书法的世界。在他的教案里,从来没有统一标准。有的老人偏爱隶书的古朴,有的向往行书的潇洒,他都一一支持,为他们量身选择字帖。
李保成指导学员练习
学员汤文华的转变,印证了这种教学的力量。初来时连毛笔都握不稳的她,如今已能写出规整大气的楷书。“李老师常说,书法练的是心性。”汤文华抚着自己临摹的字迹说道,“一个笔画反复练习几十遍,反而觉得心里特别踏实。这种‘慢下来’的体验,让退休生活有了全新的节奏。”
李保成为学生批改作业进行指导
这份“慢”中,蕴藏着传统文化的真谛。李保成的指导总在关键时刻响起:“这一竖要直中带曲,如竹有节。”在他的悉心点拨下,学员们不仅掌握了“规则规范、端庄秀丽”的技法,更领会了“灵动大气”的笔墨精神。每次课后,他都会根据每个人的作业进度,在备课本上详细记录,为下一堂课准备个性化的指导方案。他说:“书法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每个年纪都有属于自己的笔意。”
善举无痕 温暖街巷
李保成的善爱,从不局限于课堂。每逢春节前,他与学员们便格外忙碌。大幅红纸用来书写春联,送入辖区单位;而那些裁剪下来的边角料,他也从不舍弃,在他的巧思下,这些零散纸片被裁成小巧的方形,工工整整地写上秀润的“福”字。“这些可以贴在花盆、窗户上,看着喜庆。”他常这样笑着对学员说。这些玲珑可爱的福字,有的装点了社区角落,有的被送到楼门院长和志愿者手中,成为一份朴素而真诚的谢意。
李保成获得的荣誉证书
他的作品《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幸福》入选庆祝建党100周年诗书画印京津冀巡展,而在他的理解中,“幸福”就蕴藏于细微之处:是学员们从握笔不稳到能为邻里写福字的成长,是红纸碎料也被珍视的温度,是笔墨走出课堂、融入寻常生活的痕迹……他说:“书法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它应该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李保成所教学员春节送福字
李保成最高兴的,莫过于能用自己这手“翰墨功夫”,为他人的生活勾勒出新的兴致与光彩。而这份让个人所长在社区土壤里生根开花,让传统笔墨焕发出温暖生机的事业,便是他找到的最踏实的归属。
李保成将剩余红纸进行利用写上福字
结课时分,老人们小心收拾笔墨,相约下周再见。六十九岁的李保成站在教室门口,目送每位学生离开。这一刻,他不仅是传道授业的老师,更是一个用笔墨温暖城市的守护者。在这间普通的教室里,他找到了比任何奖项都珍贵的肯定——那些因书法而闪光的晚年,那些被笔墨点亮的平凡人生。
刀笔春秋六十载,李保成将人生过成了一方温润的印章。这方印上,最深刻的并非技艺的辉煌,而是那九年如一日,从通州奔赴西城教室的足迹。他是一位真正的守护者,用笔墨温柔地接纳每一位银发学员,守护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份“老有所为”的奉献,让传统的种子在社区破土,让晚年的光阴被笔墨点亮——这平凡中的坚守,便是最不凡的成就。
西长安街街道将会持续深入挖掘好人好事和凡人善举,讲好暖心故事,传承美德,弘扬风尚,让为民服务更加深入人心,激励居民成为崇德向善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让善爱温暖西城。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