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穷到吃土的修车小伙,死磕20年狂赚7个亿,他的逆袭太燃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3 17:08 1

摘要:2004年的湖南怀化县城,路边有个满手机油的年轻人正在修摩托车,他叫张雪,初中毕业,在修理铺当学徒已经两年,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修车工会在20年后创办自己的机车企业。

2004年的湖南怀化县城,路边有个满手机油的年轻人正在修摩托车,他叫张雪,初中毕业,在修理铺当学徒已经两年,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修车工会在20年后创办自己的机车企业。

张雪是在农村长大的,父母离异后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条件不好,初中读完就出来找活干,他选择学修摩托车,一是因为县城修理铺多好找工作,二是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沙漠越野赛,觉得骑机车特别酷。

刚进修理铺的头一年很难熬,老师傅们忙着接活,没工夫教新人,张雪就自己琢磨,报废车堆里的零件成了他的教材,拆了装、装了拆,慢慢把各个部件的构造摸清楚了,半年后他能独立维修发动机,一年后修车速度比带他的师傅还快。

2003年张雪攒够本钱,在县城开了间小店,既接修车活也做组装,生意还不错,但他总觉得修车不是长久之计。

2006年湖南电视台来当地拍节目,他听说后专门跑去找记者,跟了好几个小时想上镜头介绍自己的店,这事后来成了笑谈,但也真让他露了脸,不久就接到江苏一家车队的邀请。

在江苏的三年张雪过得很拮据,他住在城郊的出租房,每天泡面度日,用省下的钱买二手零件改装机车。

白天在车队干活,晚上就捣鼓自己的改装项目,但车队规模小,工资不稳定,他又回到老本行修车赚钱,这段经历让他明白,想在机车圈站稳脚跟,必须有自己的产品。

2013年张雪到重庆发展,他用两万块启动资金采购零件,在出租屋里组装出第一批摩托车,然后在论坛上发帖销售,第一年卖出去80多台,虽然利润微薄但算是打开了局面,接下来四年他一边做组装一边跑销售,慢慢积累起第一笔资金。

2017年张雪和两个合作伙伴注册了凯越机车厂,开始正规化生产,当年出货800台,第二年达到3000台,销量上去了,但张雪发现一个问题,发动机核心技术还是依赖外部供应商,他提出要自主研发高转速发动机,目标是16000转,这在当时的国产机车领域算是比较高的标准。

合伙人担心研发失败会拖垮公司,不太支持这个计划,张雪想了想说,研发成功算公司的,失败了算他个人的,大不了他退出,这话说得挺绝,但也是他的真实想法,最后他拿出3000万投入研发,用了两年时间把发动机项目做成了。

2023年张雪带队参加达喀尔拉力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级别的越野赛事,车队规模不大,但用的都是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国产零部件。

在赛场上能看到不少欧美车队的专业装备,相比之下张雪他们的条件简陋很多,但至少证明了国产机车也能跑完这种高强度赛道。

参赛回来后张雪做了个决定,退出凯越,创立个人品牌“张雪机车”,2024年3月新品牌正式开售,第一个月卖出800辆,第二个月1800辆。

到年中的时候工厂产能稳定在日均180台左右,现有员工接近千人,根据公开信息,2024年企业营收预计在6到7亿元之间。

新品牌不做大规模广告投放,主要靠机车爱好者圈子的口碑传播,张雪在直播平台上开账号,定期分享生产进度和技术细节,这种直接跟用户沟通的方式吸引了不少订单,有些买家下单后要等两三个月才能提车,但大多数人愿意等。

机车行业这几年发展很快,尤其是中等排量的越野车和街车市场增长明显,国产品牌在性价比上有优势,但在高端市场还是被进口品牌压着。

张雪的企业规模在行业里属于中等偏上,主要竞争力在发动机自主化和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这两点。

张雪的成功有运气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这20年里一直在做机车相关的事,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从修车工到企业主的转变,核心是持续学习和敢于承担风险。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纷纷敬佩不已。

“看完张雪的故事,我默默关掉了游戏,人家追着记者跑了3小时求机会,我连早起上班都嫌累!”

“初中毕业造机车?这要是放在我身上,估计连修自行车都不敢报名!”

“7天盲订3000辆!不是说国产车没人买吗?现在连我都想订一辆500RR了!”

“最服气的是他敢直播骂售后!多少老板巴不得用户别找麻烦,他倒好,直接把问题摊牌了!”

“说好的国产崛起呢?怎么达喀尔拉力赛还是国外品牌天下?张雪这次参赛算是给国产车争脸了!”

“建议车友们都去订一台!不是为了骑,就为了支持这个死磕到底的狠人!”

“从修车工到老板,他证明了只要肯吃苦,初中毕业照样能成事!”

“现在年轻人谁还谈梦想?看看张雪,40岁还能带着中国机车闯世界!”

如果给你3000万,你会像张雪一样押注研发,还是拿去买房收租?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舔屏]

信源:重庆张雪机车工业有限公司

来源:三楼的泡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