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说,现在的小学、初中,容不下0基础入学的孩子了。
原创 多乐西 东西儿童教育
大家好,我是多乐西。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说,现在的小学、初中,容不下0基础入学的孩子了。
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来,细聊。
Vol.1
现在的小、初学校教育,尺度是有点微妙。
先坚定下信心:
英语这科,拥有普通智商的孩子,进入初中之前都可以达到中k-高k的水平的。
因为家长的有效期,就是幼儿园-小学阶段。
不是说进入初中咱就管不了娃了,而是强参与进孩子的日常、学习、同时起到强作用的时间段,只有幼3+小6=9年。
今天直播就讲,英语学习走正路,3-5年就可以从零基础直达高K,再多,就没意思了,请自查是否方法错误,走了弯路:
因为孩子的有效时间,也就这9年。那些忽悠你说要快乐童年的,怕是不知道进入初中,全科齐发,晨读晚辅,天天听写,随堂小考,三天四场测试。
高中?你说娃大了自觉了肯上进了,高中发力行不行。虽然苦,但是行。
英语的话,知识层面的基本初中三年也差不多了,高中无非是用更难的课文和篇章,反复巩固词汇、语法、阅读策略。
绝大部分孩子高一进去是啥水平,毕业也是啥水平。能在高k的高压下逆天改命的娃,有,但咱不一定有这福报。
Vol.2
幼儿园就不说了,
公立园反正禁止教授学科知识。
进入小一,读题、朗读、识字、拼音、学习习惯、阅读习惯,一股脑上。
同为幼儿园家长,我只有一个建议:幼小衔接是一个阶段,贯穿1-3年,而不是一个班,一套课,一个托管。(鸡娃实录请戳这里)
小学的情况,默认娃有听力基础。
让人哭的部分来了:
2024年开始使用新版本英语教材,没有26个字母,没有1、2、3,直接开始:
1)听打招呼的对话
2)学、读介绍文具的主题词汇和句子
3)学自然拼读、字母音
这没啥问题,原版教材也是先学日常高频的词汇和句式。
做过英语启蒙的家长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候开始听句子?什么时候开始学自拼?什么时候介入文字阅读?什么时候,娃能主动读出声并且是指读呢?
当孩子有大量听力输入,听力词汇至少2-300个左右。
4)而3年级才开英语课的学校,默认有写作能力。
抄写、写简单句,原本是听说读写的最后一环的写,提到了3上,很多孩子的第一本英语教材里。
初中的情况:默认做过原版阅读。
小学毕业,英语要求课外阅读量累积是4000-5000词;
7年级,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提到了,4万词以上。
意味着小初衔接的暑假+新初一紧张的一年,要追加至少35000词的阅读。
进入初中,英语教材里是些啥?
八下,读《绿山墙的安妮》节选:
读《格林童话》和《伊索寓言》:
读大名鼎鼎的西顿《动物英雄》:
中高考的情况:默认学校教了地地道道的应用能力。
中考的听口考试,仿佛新闻主播的面试,这是深圳听口考试的扣分点:
高考听力,要能听懂不同国家、地区的英语口音。
中考阅读,科技感拉满。苏州今年考了“脑芯片研究”、“数字经济”,广州考了如何“给AI写提示词”,北京把几个“大热的AI软件”放一起对比:
高考阅读题源(包括完形填空、语法填空题),85%以上为原版+90%以上非虚构。来自国外期刊、杂志、网站(含企业文化网站)。
能读懂、分析蓝思值比《哈利波特》更高的“群体智慧(wisdom of crowds):
能写医患沟通、费用纠纷、建国75年的成就、中国交通的发展变化。
并且无论中高考,都默认“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娃是会的。
可是,这些学校没教的任务和能力,孩子从哪里获取?
Vol.3
猛鸡娃和纯放羊,是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都不可取。
现在还出现了第三个极端:拿掉阶段性目标。
也就是之前刚写了,还挂在热搜上的“成都小初高贯通培养”试点。
贯通培养,意味着拿掉了中考环节,也拿掉了可用于检验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指标。
你问学原版的孩子有没有不考KPF?很少。以考促学就是管用。
虽然是试点,但也有示范作用。小初高漫长的12年学习,失去强目标会不会令少年们走向虚无、空心了、飘了佛了、whatever了?
进入好学校好班级的路径如果不是公开、公平、公正的中考,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有什么路径可以触摸优质教育资源?
家长和孩子是否能承受毕其功于一役,将求学时光的所有努力寄希望于高考的one shot?
再说回家庭教育。
纯“个性”,会薅秃老母亲;纯“标准”,衔接又容易出现空隙。
理智一点,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去寻求一个平衡点。
这个平衡,不会搞乱大人自己的生活,也妥善安排了孩子的学习。至于偏重哪边,看大家具体情况了。
无论哪种,先选家长最能坚持下去的方式。
很多时候,同样一本书,同样一套课,有的孩子学了,好了,牛了。有的就放家里落灰。
主要还是因为标准化教育里,家长个性化的参与比重更多。
由此,我们应该搞明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互补,而不是互斥。
学校里基础知识体系搭建得好,应试做得好,家庭教育就偏重思维。
学校里语法做得好,阅读理解题练得多,家庭教育就偏重能力。
如果你嫌弃学校太菜,啥都不满意,请认清一件事:
家长更高的期待,意味着课外更高的补充。
今天就写到这里。
觉得有用的话,记得给我点点赞和在看,英语学习干货周周见,我们一起在小学把英语拉到涨停!
来源:东西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