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又走出一招“妙棋”,乍一看不合常理,仔细想奥妙不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14:35 1

摘要:10月22号,一步看似“反常规”的决策突然落地,郑丽文在关键人事中弃用呼声颇高的年轻骨干,转而启用年逾七旬的资深老将。

自10月18日郑丽文接掌岛内国民党主席之位,她面对的便是一副“难下的棋”。

10月22号,一步看似“反常规”的决策突然落地,郑丽文在关键人事中弃用呼声颇高的年轻骨干,转而启用年逾七旬的资深老将。

这种“违背政坛年轻化潮流”的行为,被不少台岛网友私下质疑“是不是没算清利弊”。

可若沉下心细想,国民党眼下最缺的是“随大流”的安全,还是“破困局”的魄力?这看似“不合常理”的一招,真的是冒进之举吗?

郑丽文的人事调整速度,超出了岛内媒体的预期。

10月18日当选,10月22日就通过党部官网公布首波核心人事,比前主席朱立伦当年的动作快了近一周。

而这份名单里,最受关注的便是李乾龙与季麟连的双重任命。

李乾龙这位68岁的政坛老将在国民党内深耕数十年,江启臣任主席时就曾执掌秘书处,更历任新北市党部主委、两届三重市长,地方经营的根基极深。

他最亮眼的实绩是2018年助侯友宜拿下新北市长,还推动当地议员选举36席提名者中33席胜出,这样的选举操盘能力正是郑丽文急需的。

更关键的是,李乾龙属于国民党本土派系,长期力挺台中市长卢秀燕。

在卢秀燕退出主席选举后,他带着大批“挺卢派”资源转向支持郑丽文。

如今的任命既是对他的回馈,更是借他的人脉弥补郑丽文“非典型国民党人”的资历短板。

按照党部后续披露的职责,李乾龙要管党务经费、选举提名,重点协调2026年地方选举,等于把国民党的“钱袋子”和“选举枪”都交在了他手上。

季麟连的入局则彻底打破了外界的预判。

这位78岁的海军上将有着传奇履历,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在射击考核中连打三个十环,获封“枪王”。

后来一路做到海军二级上将,是台湾海军陆战队史上三位获此军衔的人之一。

他与国民党军系的绑定极深,2021年曾任黄复兴党部主委。

这个组织下辖约17万退伍军人党员,占国民党全体党员的近一半,是选举中最关键的票仓。

2024年4月朱立伦裁撤其职务后,他转任地方副主委,却在郑丽文竞选期间“雪中送炭”。

9月1日牵头陆军官校校友总会一致支持郑丽文,9月10日陪她参加军系复兴岗23期年会,还当众称她为“复兴女侠”,直接帮她撬动了原本倾向郝龙斌的军系选票。

此次出任副主席,季麟连的核心任务很明确,那就是协调恢复黄复兴党部的动员能力,找回十万计的失联党员,把军系资源牢牢抓在手里。

季麟连的特殊价值

李乾龙的任命靠的是地方派系实力与选举经验,季麟连能坐上副主席位置,则源于他无可替代的军系影响力。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胜负从来绕不开黄复兴党部的17万党员,这部分力量历来倾向有军方背景的候选人。

郑丽文媒体出身,早年从绿营转蓝,在军系中本无根基。

而对手郝龙斌之父郝柏村是四星上将,一开始就拿到39位退将联名支持,军系一度是郝龙斌的“垄断票仓”。

季麟连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僵局,他在军中的威望跨越代际,退役后仍能调动军系核心资源。

竞选期间他号召黄复兴党员支持郑丽文,直接让郝龙斌的军系票占比从60%跌到45%。

如今任命季麟连,等于把这半壁江山彻底稳住,后续2026年地方选举,军系的动员能力更是能直接影响多个县市的选情。

郑丽文当选后,党内暗藏的派系矛盾并未消失,朱立伦残余势力、赵少康代表的“本土保守派”都可能发难。

季麟连78岁的高龄、海军上将的资历,加上与连战、马英九等元老的深厚交情,在这些大佬面前有足够的话语权。

有党部内部人士透露,郑丽文拍板任命前,曾有人以“季麟连年事已高”为由反对,但郑丽文坚持认为“现在需要能镇住场子的人”。

事实也证明,季麟连上任后,原本打算公开质疑人事安排的几位资深中评委,都因他的出面协调而暂时沉默。

季麟连起初并未主动谋求副主席职位,面对媒体询问时甚至直言“不知道这回事”。

但在郑丽文竞选最艰难的8月,是他主动牵线搭桥,让郑丽文获得军系关键支持。

这种“危难时的援手”在政坛向来需要回报,而副主席的职位既是对他贡献的认可,也是巩固双方信任的纽带。

更重要的是,季麟连坚持“九二共识”、力主两岸和平统一的立场,与郑丽文的两岸路线高度契合。

这让两人的合作不仅有利益绑定,更有理念共识。

郑丽文的人事布局刚一公布,国民党内部就炸开了锅。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几乎同时出现。

支持声中的质疑

高层阵营的支持相当明确,马英九第一时间通过办公室表态,称李乾龙的地方经验与季麟连的军系背景“是当前最需要的组合”。

韩国瑜在社交媒体发文,肯定这样的安排“能兼顾改革与稳定”。

卢秀燕更是公开表示,李乾龙的任命“让中南部支持者吃下定心丸”。

普通党员中,年轻群体对这样的搭配接受度较高,有台北年轻党员在党部留言板写道,“李乾龙能接地气,季麟连能稳大局,比过去的纯派系任命靠谱。”

而质疑声主要来自两派,一派是以赵少康为首的“保守派”,他在社交媒体连发千字文,拿39.46%的投票率说事。

他称郑丽文的任命“缺乏广泛民意基础”,还批评季麟连“过于亲大陆”,警告“别把国民党变成‘军系党’”。

赵少康此次支持的郝龙斌遭遇“三连败”,他的发难被不少人解读为“输不起的反扑”。

前立委蔡正元直接用闽南语“老番癫”评价他的言论,称其“故意制造党内对立”。

另一派是南部地方派系,台南市议员蔡育辉等人公开放话,称季麟连的军系背景“会挤压本土派空间”。

更不满郑丽文通过季麟连强化“中国人身份认同”的主张,甚至威胁“不调整就退党”。

这种抵触情绪并非个例,南部多个县市党部都反映,基层本土派党员对季麟连的任命“心存疑虑”,担心资源会向军系倾斜。

面对这些争议,郑丽文并未像竞选时那样“犀利反击”,仅回应“人在做,天在看”,强调“团结比什么都重要”。

季麟连和李乾龙则用行动表态:季麟连专程南下拜访蔡育辉等人,李乾龙则召集地方派系开会,承诺“2026年提名会兼顾各方利益”,试图平息不满。

郑丽文的每一步都透着“稳根基、控资源”的算计,也获得了不少关键人物的支持。

但党内的质疑声同样提醒着,国民党的裂痕从未真正弥合,郑丽文的人事牌只是第一步,蓝营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远比想象中艰巨。

这场人事变动既是国民党求变的信号,也是一场豪赌,毕竟,国民党缺的从来不是“能干事的人”,而是“能拧成一股绳的共识”。

来源:玉沙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