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今年五月赵心童在克鲁斯堡风光夺冠,18比12干掉马克·威廉姆斯全场掌声雷动屋顶都快掀翻了吗?才过了五个月北爱尔兰公开赛首轮就0比4惨败给排名第55的乔丹·布朗,这状态咋就掉得这么快,难道冠军光环真就挡不住商业的诱惑?
还记得今年五月赵心童在克鲁斯堡风光夺冠,18比12干掉马克·威廉姆斯全场掌声雷动屋顶都快掀翻了吗?才过了五个月北爱尔兰公开赛首轮就0比4惨败给排名第55的乔丹·布朗,这状态咋就掉得这么快,难道冠军光环真就挡不住商业的诱惑?
冠军后的迷失
还记得今年五月吗,赵心童在克鲁斯堡那可真是风光无限啊!
18比12干掉了马克·威廉姆斯,成了亚洲第一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全场掌声雷动,屋顶都快被掀翻了!
可谁能想到,才过了五个月,就在北爱尔兰公开赛上,他首轮就0比4惨败给排名第55的乔丹·布朗,四局打下来,简直看不出一点世界冠军的样子。
新赛季六站排名赛,他就只在不算排名的上海大师赛进了次四强,临时排名都掉到20名开外了。
他说是自己身体不舒服、吃了药有影响,但外人看来,这下滑分明就是老问题又来了,钱一多,心思就容易飘,巅峰状态转眼就没了影儿。
斯诺克在中国市场太大了,冠军一出来,商业价值简直爆棚。
赵心童夺冠那天晚上,某个直播平台就有八千多万人看,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十亿,这热度立马变成真金白银的邀约。
夺冠不到两个月,他就成了腾势汽车的“全球代言人”,在深圳比亚迪总部接新车钥匙的时候,他还乐呵呵说“期待共赴新征程”。
更早之前,重庆的“荆龙”台球品牌已经火速跟他签了两年赞助,夺冠之后这家厂商咨询电话被打爆,工厂开足马力都生产不过来。
当年丁俊晖拿个世锦赛亚军,代言就接到手软,从球杆到洗面奶什么都接,年收入早就过亿了。
赵心童更被看好,世锦赛50万英镑奖金,税后只剩30万左右,可业内估计他代言费能向丁俊晖看齐。
对曾经因为禁赛陷入低谷的赵心童来说,这种“一夜暴富”的诱惑太难拒绝了。
要知道,斯诺克这行,排名32开外的球员,一年赚的钱连在英国训练的成本都覆盖不了。
肖国栋就说过,在英国一年最少花30万,多数球员还得靠家里补贴。
但商业活动一多,训练时间就被挤没了。
七届世锦赛冠军亨德利说得特别准,“镜头多了,活动排得密密麻麻,见面会、采访、商业邀请把时间全占走了,训练被弄得支离破碎。”
比起禁赛期那会儿,赵心童每天还能练五个小时针对性训练,夺冠后根本保持不了这种节奏。
斯诺克这种精细运动,哪怕一次跨省的商业拍摄,都可能影响第二天的击球手感。
结果就是,他胸前的“荆龙”标志越来越显眼,赛场上的高分却越来越难打出来。
赵心童这状态下滑,就是初心被商业冲淡了。
禁赛那500天,他在北京的世界斯诺克学院进行“炼狱式修炼”,每天五小时专攻防守,把安全球成功率从62%提到78%,那时候他目标特别纯粹,就是要重回赛场证明自己。
可世锦赛奖杯一到手,商业活动裹挟而来,专注就慢慢散了。
2023年假球案更吓人,常冰玉、陈子凡这些年轻球员,就因为赛季奖金不到两万英镑,被“老大哥”怂恿去赌球,把打球初心全扔了。
肖国栋说得实在,“对多数球员,斯诺克就是份工作,拿冠军就为赚更多钱。”
训练又苦又累,商业活动轻松来钱,一比之下,心思就容易散。
赵心童在西安大奖赛也提过“新身份带来很多新事物”,可一句没提训练怎么保持,这心态变化,早就为状态下滑埋了伏笔。
职业体育就是这么残酷,不进则退。
特鲁姆普的经纪人说过,这位世界冠军每天雷打不动练球至少四小时,经纪人还得主动帮他挡掉干扰。
可赵心童在北爱赛上,面对乔丹·布朗不算猛的进攻,远台不准,攻防节奏全乱,四局失误不断,和世锦赛轰出11杆50+的那个他判若两人。
亨德利批评得直接,“他不用重新学打球,只要找回不被干扰的训练节奏,可现在他显然没做到。”
再把中外环境一比,就更清楚了。
奥沙利文、特鲁姆普这些国外顶尖选手也有代言,奥沙利文接西装、球杆代言,一场表演赛就能赚百万英镑,但他们永远把训练放第一位。
48岁的奥沙利文还能单赛季拿四冠,关键就是他懂得筛选商业活动,甚至把比赛奖金捐给青少年基金会,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国外选手这么拼,也和市场环境有关。
斯诺克在英国规模就8亿英镑,远不如中国的32亿,他们的代言收入很难和中国选手比。
对多数国外球员,比赛奖金还是收入大头,世锦赛冠军50万英镑已经是顶天了,排名32位的球员一赛季奖金常不足10万英镑,这逼得他们必须专注赛场。前世界冠军墨菲的话很代表这种态度,“我牺牲童年和学业追冠军,不是为了代言,而是渴望胜利。”
可中国斯诺克的商业红利,反而成了“甜蜜陷阱”。
2024-2025赛季18站排名赛,有6站在中国办,赞助商肯为冠军出天价代言,这种“一夜暴富”机会国外根本没有。
当赵心童的代言收入可能超过他职业生涯奖金总和时,训练动力自然容易掉线。
更麻烦的是,这环境影响年轻球员的认知,现在不少孩子学球,目标是“成为下一个丁俊晖”,而不是“成为顶尖球手”。
这心态差异,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荣誉和金钱面前怎么选。
赵心童北爱赛后还说状态会回来,但他得明白,奥沙利文、特鲁姆普能常青,可不是光靠“身体恢复”。
当代言费和赞助费不断进账时,那个在禁赛期每天练球五小时的赵心童,或许才是他找回巅峰的唯一钥匙。
昙花一现与中坚力量
低级失误一个接一个,解球犯规、白球落袋,简直没眼看。
这落差也太大了点吧?他那冠军光环可能真就是昙花一现。
咱们中国斯诺克要想稳,还得看丁俊晖的持久输出,还有肖国栋这种大器晚成的榜样。
赵心童啊,真是典型的高开低走。
世锦赛夺冠那阵子,他进攻打得是真漂亮,两杆破百加上十一杆50+,半决赛还把奥沙利文给横扫了,搞得老奥都夸他“未来可期”。
可现在回头看,那更像是天赋突然爆种,根本不是稳稳的实力。
这新赛季六站排名赛,他成绩那叫一个惨,沙特大师赛16强被逆转,武汉、英格兰、英国三站公开赛全停在32强,西安大奖赛和北爱尔兰站更是首轮就回家。
世界排名也从前十掉到第12了,为啥崩这么厉害?
就是攻强守弱的老毛病藏不住了,你看北爱尔兰那场,他安全球成功率才51%,比对手低了12个百分点!
听说他夺冠之后,防守训练时间直接少了四成。
他自己说是“身体不舒服,吃药影响状态”,但这解释真站不住脚。
你看人家罗伯逊,生病了就退赛休息,赵心童偏要硬扛,结果打成啥样?
后两局一球没进,击球完连看都不看就转身,明显心态崩了。
亨德利说得一点没错,这根本不是身体问题,是扛不住夺冠后的压力。
天赋再高,基本功不稳,果然还是走不远。
再看丁俊晖,真是稳得让人安心。
虽然不再像巅峰期那样动不动就冲冠,但这赛季沙特大师赛、英格兰公开赛、西安大奖赛,他全都稳稳打进16强。
打希斯科特那场,3比1领先被追平,他反手就是一杆50+锁定胜局;对塞尔特也是4比1轻松过关,失误少得离谱。
就算在沙特输给霍金斯,他也打出了一杆破百三杆50+,只是决胜局差了点经验,完全不是赵心童那种崩盘法。
这种“保底16强”的稳定,是靠二十多年比赛沉淀下来的。
对中国斯诺克来说,这种扎实的支撑,比偶尔的爆发重要多了。
肖国栋就更励志了,18岁打职业,35岁才拿到第一个排名赛冠军,这赛季直接卫冕武汉公开赛,世界排名冲到第八。
哪怕中间因为参加世运会错过两站比赛,回来照样在英国公开赛打进16强。
他年轻时被说“打法太保守”,现在呢?
长台准度上来了,心态也练出来了,武汉决赛连追四局夺冠,这抗压能力绝了。
36岁的老将用行动证明,斯诺克这玩意儿,真不是光靠天赋就行,得靠时间一点点熬出来。
来源:听海说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