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条鱼卖了23万条,靠的不是广告,是油锅里的180℃——差两度,老客一口就能尝出来。
“咸阳人吃松鼠鱼,先问是不是玫瑰川菜。
”
这话听着狂,却没人反驳。
一条鱼卖了23万条,靠的不是广告,是油锅里的180℃——差两度,老客一口就能尝出来。
去年九月,老店把厨房搬到手机屏里。
扫码看直播,松鼠鱼在镜头里翻肚皮,油温数字跳得比心跳快。
有人留言:“看饿了。
”老板回:“饿就预约,现杀要等俩小时。
”
活鱼凌晨四点从汉中出发,2.5斤刚刚好。
杀、洗、改刀,余师傅的“三翻九转”30秒完成,鱼鳞成花,鱼肉还喘。
徒弟拿手机录,抖音点赞50万,评论区一堆“手慢无”。
非遗申报表交上去那天,他顺手把配方也交了:七勺醋、五勺糖,镇江香醋第三代发酵,再加2022年偷偷调的梅子酱。
有人担心“泄密”,他笑:“真泄密的是舌头,尝得出来算你赢。
”
商场店走另一条路。
松鼠鱼被做成体验套餐,厨师当面表演,家长带小孩看“鱼开花”。
老店依旧用明火,铁锅黑得发亮,排烟管德国进口,声音像老火车。
两边数据互通,销量一起涨——去年一年卖出2500条/月,创纪录。
最惊喜的是真空版。
炸好的鱼抽真空,72小时内复炸,口感掉一成,却方便拎上高铁。
西安交大的学生做完实验,顺手带两条回成都,朋友圈配文:“咸阳的乡愁,可以托运。
”
地铁1号线咸阳西站出口,整点发免费接驳车。
司机熟门熟路:“去玫瑰川菜?
上车,十分钟。
”车上大爷跟外地游客唠嗑:“我1992年就在路边推车上吃,鱼五块一条,现在88,值!
”
老店墙边挂着那辆木推车,漆掉了一半。
余师傅每天路过拍一拍:“你老了,我也老了,但油锅还热。
”
想吃?
先约。
约不上也别怨,后厨就两口锅,急不得。
实在等不了,去商场店看表演,一样香,还附带小孩尖叫。
最后留一道作业:180℃的油温,家里燃气灶开到几档?
欢迎留言,答对没奖,只送一句——“别轻易试,厨房报警器比点赞响得快。
”
来源:小刘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