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打造基层民主实践“工会样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3 15:02 1

摘要:前后多批数十名职工代表深入一线听取职工意见需求,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召开职代会保障职工权益,律师代表助力职工传递立法建议,居民区里发动在职职工共建美好家园……在上海长宁,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职工群众而言不再是宏大缥缈的理念,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日常。

前后多批数十名职工代表深入一线听取职工意见需求,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召开职代会保障职工权益,律师代表助力职工传递立法建议,居民区里发动在职职工共建美好家园……在上海长宁,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职工群众而言不再是宏大缥缈的理念,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日常。

在长宁区委、市总工会领导下,该区总工会从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出发,坚持以人民建议征集为导向,聚焦民主参与、民主协商,以工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层实践地为抓手,逐步构建起职工有序政治参与、立法参与、社会治理参与和基层民主参与的全链条体系,积极打造基层民主实践“工会样本”。

从职工代表工作站的“声入人心”到立法信息采集点的“良法善治”,从职工法律服务站的“共治共享”到基层民主赋能站的“细胞激活”,长宁区总工会以“三站一点”为载体,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工会有了具体形态和实践路径。

职工代表工作站:架起政治参与“连心桥”

“没想到我们外卖小哥的呼声,真能变成全区着力推进的一项行动。”这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职工代表工作站的真切感受。作为全市首家职工代表工作站,这里汇聚了17名来自全国、市、区三级的“两代表一委员”,其中53%具有劳模先进身份,56%为一线工会干部。职工代表通过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定点采集、定时接待”,将职工诉求转化为代表意见、委员提案。

运行一年来,工作站围绕保租房供需、新就业群体权益等议题召开多场座谈会,形成110条意见建议报送相关部门,其中49条成为代表意见建议、17件转化为委员提案及社情民意,44条人民建议推动12项职工需求落地。职工代表吴红萍,作为市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积极聚焦难点不足,进一步释放保障性租赁房服务能级的建议》,助力本市加快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职工代表黄业盛,作为区政协委员提交的《助力新就业群体社会融入,续写“美好生活圈”建设新篇章》提案,着力推动全区实施新就业群体“全域友好”暖“新”行动。

为扩大参与覆盖面,工作站还建立观察员制度,首批10名优秀工会干部和青年职工加入,形成“代表+观察员”的民主参与梯队,让白领职工、高精尖人才等各类群体的声音都能被听见。

立法信息采集点:畅通职工参与“立法路”

“以前觉得立法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职工的意见也能写入法律条文。”参与《公司法》修订意见征询的企业职工代表感慨道。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信息采集点,区总工会将立法参与从“立法中”延伸至“立法前”“立法后”全链条。

在立法前,通过走访调研征集职工需求,今年共形成5条市人大立法规划建议,为《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等法规修订提供基层依据;立法中,组建专家团队开展研讨,今年将参与27部法律法规的征询;立法后,跟踪法律实施效果,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等法规形成27条书面反馈意见,报送至全国人大和市级立法机关。通过立法信息采集点,职工的每一条建议都通过规范化渠道进入立法视野。

职工法律服务站: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虹桥国峰大厦的外卖小哥有了专属“暖心角”,休息、热饭不再难;作为回馈,他们主动参与交通疏导、垃圾分类宣传——这是职工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写照。职工法律服务站通过三级机制推动职工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

社会层面,联合区仲裁院建立“一站式调解工作站”,进一步完善职工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平均每年提供1000多次的法律援助服务,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约5千万元;政府层面,构建劳动关系领域“工会+”联动机制,依托人社、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力量,建成劳动关系领域矛盾预防化解网络;街区楼宇层面,推广“楼宇议事会”“弄管会”模式,如推动西井科技职工积极参与武夷路街区更新,推动实现道路环境优化与人车分流。新就业群体更成为社区治理生力军,参与反诈宣传、孤老慰问等志愿活动,形成“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基层民主赋能站:激活单位民主“动力源”

“职代会让我们对企业决策有了更多参与。”长宁区某大型互联网企业职工在参与选举大会后如是说。

基层民主赋能站聚焦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五大领域,推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提质增效。着力推动建会同步建制,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制度,有效提升长宁区企业职代会和集体协商动态建制率。开展优秀职代会提案评选和集体协商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训”,提升了基层工会干部民主管理业务水平。货拉拉的“司机恳谈会”、库博的“数字化民主管理”等案例成为典范。在劳模推荐、政策制定等工作中,职工通过大会表决、意见征集等方式充分参与,使民主权利在车间班组、办公楼宇落地生根。(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裴龙翔)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