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傍晚七点,城市的喧嚣渐次沉寂,邹平市西董街道鹤伴社区的活动室里却亮起了一盏温暖的灯。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女性们陆续走进“安隅时光”女性成长课堂,在徐喜凤老师的引导下,伴着舒缓的音乐,舒展身体、调整呼吸,在宁静的夜色中释放压力、唤醒能量。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社区活动,
傍晚七点,城市的喧嚣渐次沉寂,邹平市西董街道鹤伴社区的活动室里却亮起了一盏温暖的灯。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女性们陆续走进“安隅时光”女性成长课堂,在徐喜凤老师的引导下,伴着舒缓的音乐,舒展身体、调整呼吸,在宁静的夜色中释放压力、唤醒能量。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社区活动,而是由“社区合伙人”带来的专业服务,是“社区合伙人”温暖居民、服务社区的生动缩影。
徐喜凤不仅是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更是多个家庭教育项目的授课讲师。她深耕心理学十余年,擅长催眠、沙盘、意象对话等咨询技术,已累计服务个案千余小时,成为许多居民信赖的“心灵按摩师”。
而在她之外,鹤伴社区还有更多的“社区合伙人”,正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技能特长,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悄然改变着社区的日常。
马青山,西董街道退休干部,如今是鹤伴社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鹤伴夕阳”志愿服务队队长。他带领志愿者组建“银发巡河队”,在夏季溺水事故高发期,沿黛溪河两岸、于印水库及事故多发的河湖、湾塘、机井进行安全巡逻,向儿童、家长宣讲防溺水知识。作为“五老”宣讲团成员,通过讲解西董抗战故事,引导青少年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争做时代新人。发挥书画专长,积极组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与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平时乐服务,号响当先锋”,正是他退休不退志的真实写照,展现了新时代老党员勇担当、肯奉献的先锋力量。
崔隽,邹平一中退休教师,现担任“鹤伴红先锋”志愿服务队队长和楼栋红管家。她用教育者的智慧与长者的温情,在基层社区这片“责任田”里,耕耘出一派和谐新气象,成为推动社区共建共治的“治理带头人”。她主动入户走访,倾听居民心声,整理汇总居民的意见、要求,向社区反映,同物业、相关部门协调,把“群众诉求”高效转化为“治理行动”。她在调解矛盾纠纷时,用“倾听-共情-疏导-化解”四步调解法,让针锋相对的邻里重归于好。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退休教师、干部加入志愿服务队,形成“银发先锋”引领,全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社区合伙人”不仅是社区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社区温度的传递者、社区认同的构建者。从心理关怀到家庭调解,从文化传承到环境守护,他们将专业的种子播撒在社区的日常土壤里,以多元的角色融入基层治理,成为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西董街道围绕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以鹤伴社区为试点,深入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多渠道链接社会资源,优化党群阵地功能供给,有效拓展为民服务“朋友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来源:邹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