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逆袭逻辑,用千亿换3秒镜头,值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13:27 1

摘要:当互联网行业陷入“寒冬”,阿里“组织优化”、字节“降本增效”(实质均为裁员)之际,京东却以每日3000-4000名新员工的速度逆势扩张。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新员工全是正式工,人人享有五险一金。这种模式让经济学家困惑,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当下盛行的商业逻辑。

2025年6月25日晚,新闻联播镜头在刘强东身上停留了3秒。

他坐在会场第一排,正对总理,身份是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联席主席,席间唯一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代表。

这个全球经济风向标论坛的联席主席席位,此次没有留给马云或马化腾,而是落在了刘强东肩上。

当互联网行业陷入“寒冬”,阿里“组织优化”、字节“降本增效”(实质均为裁员)之际,京东却以每日3000-4000名新员工的速度逆势扩张。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新员工全是正式工,人人享有五险一金。这种模式让经济学家困惑,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当下盛行的商业逻辑。

当前企业普遍奉行“能外包绝不自聘,能省成本绝不多花”的原则。然而刘强东反其道而行,去年京东发放工资1161亿元,仅五险一金就缴纳180亿元。

若采用劳务派遣模式,这180亿元几乎可全部转化为净利润。

自2007年至今,京东累计社保缴纳额已超千亿元,足够建造百家三甲医院或数千所希望小学的资金,被刘强东悉数投入员工保障。

刘强东的抉择源于他对中国经济深层矛盾的洞察。

当前最大挑战并非GDP增速放缓或技术瓶颈,而是就业与消费的恶性循环,企业为降成本大量使用外包,工人缺乏保障不敢消费,消费市场萎缩,企业订单减少,进一步压缩成本。这个被经济学称为“节约悖论”的死循环,正在被京东模式打破。

年初京东进军外卖市场时宣布,为所有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连个人承担部分也由公司包揽。此举在外卖行业引发震动。

相比之下,某平台800万骑手中仅约11万人拥有社保,覆盖率不足2%。刘强东的举措不仅是竞争,更是对行业规则的颠覆。

这种选择与刘强东的出身密切相关。1992年宿迁农村的穷学生带着全村凑集的500元和76个鸡蛋赴中国人民大学求学。深切体会过底层艰辛的他,在有能力时最先想到的就是让员工过上好日子。

但仅靠情怀无法支撑企业生存。刘强东的智慧在于将情怀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其核心是“0.35元理论”,京东每赚1元,留存0.7元,其中0.35元分配给员工,0.35元用于发展,0.3元留给合作伙伴。这看似慈善的分配方式,实则蕴含精明的商业逻辑。

该模式创造了多重良性循环,员工获得0.35元保障后敢消费,90万员工(月均薪8000元)形成年864亿元的购买力,这些消费又通过购房、购车、家电日用品等回流京东平台,形成内循环。

合作伙伴获得0.3元合理利润后,能投入研发提升品质,消费者满意度提高,复购率上,平台价值增长。

家电行业是最佳例证,2009年京东涉足家电时,制造商净利润不足2%,而国美、苏宁等渠道商利润超6%。京东主动将利润控制在3%-4%,让利给品牌商。15年后结果明朗,国美濒危、苏宁挣扎,京东成为最大家电零售商,而中国家电品牌净利润已超10%。

为何其他企业不效仿此模式?这触及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内卷化陷阱。在“996对007”“降薪对外包”“压价对补贴”的恶性竞争中,员工疲惫不堪,企业利润微薄,消费者获得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下降。

刘强东选择“修船而非抢座”,当同行思考如何节省成本时,他专注提升效率。当别人压榨供应商时,他扶持合作伙伴。当普遍算计员工时,他培养人才。

这种反内卷做法已产生示范效应,京东宿迁客服中心带动2万人就业、创造20亿元税收,吸引当当、小米、网易等企业跟进,激活整座城市。

刘强东能出任达沃斯联席主席,因其代表的不只是企业成功,更是一种新发展模式。该模式证明,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效率与公平可以统一。

90万个正式岗位意味着90万个家庭的希望,按四口之家计算即保障360万人生活。这些拥有稳定收入的人群敢购房、敢生育、敢消费,其消费又创造新就业岗位,形成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一份好工作可带动3-5倍经济活动。

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浪潮中,刘强东以实践回答了时代之问:普通劳动者仍有未来,且可以更好。关键在于企业需转变思维,将人视为资产而非成本,与发展成果共享而非独占。

从中关村柜台到达沃斯主席台,从76个鸡蛋到90万员工,刘强东的历程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

这条路证明,高质量发展需落实于每个劳动者的工资单、每个家庭的获得感。唯有让劳动者有尊严、有保障、有奔头,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90万个“铁饭碗”,正是刘强东给中国经济开出的药方,也是他亮相达沃斯主席台的真正底气。

来源:阿泽洞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