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到达,医生劝告糖尿病患者:宁可在家看电视,也别去做7件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3 09:35 1

摘要:降温带来的不仅是寒冷,更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很多病人会发现,自己血糖控制得好好的,突然“飘了”,空腹血糖不降反升,甚至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症状。这都是气候变化对身体代谢系统的直接冲击。

进入霜降节气,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拉大。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不是一个“凉快”的季节,而是一场身体挑战的开始。

临床数据显示,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是糖尿病并发症高发期,尤其是心脑血管事件、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问题,更容易在这个季节集中爆发。

降温带来的不仅是寒冷,更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很多病人会发现,自己血糖控制得好好的,突然“飘了”,空腹血糖不降反升,甚至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症状。这都是气候变化对身体代谢系统的直接冲击。

一项2023年发表于《中华糖尿病杂志》的研究表明,低温环境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约12%至18%,这意味着相同剂量的降糖药物效果会变差,血糖更容易波动。而波动,正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催化剂”。

血糖波动大,会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长期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在霜降后发生心梗、脑梗的几率比其他节气高出约23%。医生常说:“霜降一到,糖友们得更加警惕,尤其别去做下面这些事。”

第一件事,别早起出门锻炼。很多人觉得晨练是长寿秘诀,殊不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可能是“催命鬼”。清晨气温最低,寒冷刺激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飙升、心率加快、血糖升高

特别是空腹状态下锻炼,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甚至心律失常。想活动?请等到上午10点以后,气温稳定再出门。

第二件事,别穿得太少。糖尿病人很多有神经病变,对冷、热、疼的感觉迟钝,这就容易高估自己的“抗冻能力”。尤其是脚部,如果不注意保暖,极易诱发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并不是小毛病,一旦出现溃疡、感染,严重时可能要截肢。秋冬季节,袜子必须厚实、鞋子要保暖宽松,千万别穿露脚踝的裤子。

第三件事,别随便吃补。霜降后很多人开始进补,什么羊肉汤、当归鸡、黄芪炖排骨……这些东西热量高、脂肪多、升糖快,直接破坏原本稳定的血糖控制

一些“补品”还含有大量糖分,比如红枣、桂圆、蜂蜜等,糖友千万别盲目跟风。“补”不对,反成害。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秋冬补身,应以蛋白质补充为主,例如鱼、豆腐、鸡蛋等,而不是一味靠汤汤水水。

第四件事,别泡太久热水澡。有些人喜欢在冷天泡热水澡暖身,但糖尿病人要多加小心。因为神经病变,患者对水温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被烫伤却不自知

而一旦出现皮肤破损,在高血糖环境下,伤口愈合能力差,极易感染。有的糖友脚被烫起水泡,没当回事,几天后红肿、化脓,最后发展成慢性溃疡。医生建议洗澡水温控制在38℃左右,可用手腕内侧试温,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第五件事,别忽视感冒发烧。秋冬是病毒高发季,感冒发烧看起来是小事,但对糖尿病人来说,一场感冒,可能让血糖飙上天。这是因为感染会促使体内应激激素释放,这类激素会对抗胰岛素,造成血糖控制失衡。

2024年一项国内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流感,其住院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建议糖友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外出戴好口罩,回家勤洗手。

第六件事,别熬夜刷手机。很多人一到晚上就放飞自我,睡前刷视频、看直播,结果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节律,使胰岛素分泌紊乱。

睡眠不足会使胰岛素抵抗加重,导致血糖控制恶化。熬夜还容易引起夜间进食冲动,增加热量摄入,形成恶性循环。建议糖友秋冬季节保持规律作息,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

第七件事,别忽略血糖监测。“天气冷了,手指扎针太痛,就少测几次吧。”这是很多患者的想法,但医生想说:错得离谱!秋冬是血糖变化最不稳定的时候,定期监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用药和饮食

特别是服用胰岛素的患者,每天至少要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各一次。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设备,更直观地掌握血糖波动趋势。

除了以上这些“别做”,还有一些“必须做”也同样重要。比如秋冬干燥,糖友应注意皮肤保湿,防止干裂感染

饮食方面,推荐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苦瓜、胡萝卜等,它们能延缓餐后血糖上升;运动方面可以选择室内快走、体操、八段锦等温和活动,避开寒风,但不能完全不动。

还有一个小知识点,很多人不理解“血糖波动”为什么这么危险。血糖就像水库水位,高一点低一点没关系,但如果一天里忽高忽低,就像暴雨后涨水再突然干涸,河堤(血管)就容易崩塌。这就是为什么稳定的血糖,比“好”血糖更重要。

医生经常遇到一些患者,自认为血糖不高就掉以轻心,结果年底体检,肾功能开始异常、眼底出血、神经反应迟钝。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往往难以逆转。糖尿病不是“糖多了”这么简单,它是一场全身系统的慢性炎症反应,每一个疏忽,都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

别小看这个霜降。它是季节的转折点,也是糖尿病管理的分水岭。宁可窝在家里看一会儿电视,也别去做这些“高危操作”。生活健康,从来不是多做什么,而是少做错什么。

人到晚秋,像是一年中最沉静的时刻。对糖友来说,也该学会放慢脚步,听从身体的节奏。糖尿病不是绝症,它是一种需要长期相处的“慢性室友”。你善待它,它就不折腾你;你忽视它,它就拿命来教训你。

趁着霜降,收起夏的躁动,多一点从容,少一点冲动。愿你这个冬天,血糖平稳,心态温暖。

[1]李新民,王莉,赵晓玲.气温变化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0):788-792.
[2]陈洁,孙文清,刘志东.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后的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2):96-100.
[3]黄建军,吕思敏,张英.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治疗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5,35(05):45-49.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张医生健康杂谈

相关推荐